中职《语文》课堂的创新教学模式

2018-01-19 22:03成雁
考试周刊 2018年14期
关键词:虚拟现实技术移动学习互联网

摘 要:本文主要论述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移动学习、“互联网+”、虚拟现实技术等崭新的教学模式,以增强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移动学习;互联网+;虚拟现实技术

中职生普遍存在文化基础知识较为薄弱的情况,其学习《语文》课程的兴趣不高,同时,部分学校认为《语文》与学生的就业联系不大,使中职的《语文》课程教学模式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笔者认为:随着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人群间的交际日益密切,语文综合能力在日常社会生活中已越来越被重视,而对于工作在企业一线的中职生来说,拥有良好的语文综合能力尤为重要。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在党的十九大加大推进中等职业教育的大环境下,对现行的《语文》课程教学模式作出新的思考和探索。

一、 移动学习的教学模式

移动学习的教学模式是在移动设备帮助下的能够在任意时间和地点发生的学习,能够有效地呈现学习内容并且提供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双向交流,是一种未来不可缺少的一种学习模式,能够让学生隨时随地进行不同目的和方式的学习。在《语文》课程的教学中,任课教师可以首先将课程划分成精心提炼的章节,分段按时推送,辅以大量学习补充资料,并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了许多分享互动环节,促使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思考,加强记忆的同时更提升学习《语文》课程的效果。同时,也可以通过对学生的学习资料下载、经验分享、登录次数等关键数据统计,可以了解到学生的学习习惯及学习主动性,凭借数据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有效跟进和掌握。例如:在讲解“口语交际基础训练”这部分章节时,任课教师可以首先使用班级QQ群进行课前预习的布置,要求学生准备一段应聘面试的录音并使用手机上传集中在授课时进行播放。在授课时使用在线口语交际平台进行听、问、答、辩的课程环节训练,在训练中使用微信群和微信公众号的形式进行分享和互动,让学生充分参与讨论和点赞评价,在课后可以利用思创、微学宝等手机在线移动平台进行“应聘面试”录音作业的更改和布置,也可以将优质的交际视频和录音上传到移动平台,让学生随时浏览、阅读和巩固学习,教师也可以利用移动学习平台的多维度报表统计功能,了解学生的学习“听、问、答、辩”等内容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学习质量,从而不断地改善移动学习的教学模式。同时,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提供《语文》课程的综合学习方案,在移动学习平台大模块的前提下,为学生专门制作整体UI设计、上传《语文》课程的最新资讯、《语文》定制课程等,进一步提高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对于一些性格内向或害羞等性格的学生来说,移动学习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其消除心理负担,弥补传统课堂和面对面学习中遇到的一些尴尬的场面,驱除交流的胆怯心理,从而轻松地学习和交流。

二、 “互联网+”的教学方式

“互联网+”的教学模式是针对传统的课程教学方法、课程变革所产生的概念,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借助互联网手段把线下的教学内容做到线上去,并将互联网技术融合到课程的讲解、课堂的管理、课后的服务等环节中。“互联网+”强调“顺势创新”,是传统的授课以既有讲解为基础,利用互联网技术和理念,进行教学创新甚至教学改革,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是“继承—创新—再继承—再创新”的教学体验。例如:在讲授“幽径悲剧(季羡林)”这一章节时,任课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幽径悲剧教学案例和设计的收集,并下载相关的视频和背景进行配合式教学,也可以在授课前制作如“真能使懦者立怯者强,给人以无穷的感染力”或“阅尽人间沧桑,却从无害人之意”的微课视频,使学生感知到课文的内容,理清课文的写作思路。在授课时灵活地运用“互联网+”的教学平台进行在线阅读、在线朗诵经典语句、在线分析文章中的重点和难点、在线实时讨论、在线解答和在线评价等环节进行层层铺垫式的体验式教学,对于“季先生最留恋难忘的是一株古藤萝”等难点内容,可以使用“互联网+”的在线有声小说功能进行重点式阅读和分析,让学生了解谋篇布局、层层铺垫、反衬突出的特点,从而体会到文章恰当的详略安排。对于“幽径美景”等重点内容,可以运行“互联网+”的生态思维、平台思维、免费思维、跨界思维等现代教学思维模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提高和开发。

三、 虚拟现实技术的教学形式

虚拟现实技术是由计算机生成的交互式人工环境,创造出身临其境的完全真实的感觉,具有实时交互性、多感知性、存在感、自主性等特点。因此,任课教师可以学习并运用三维图形生成技术、多传感交互技术、高分辨率现实技术到《语文》课程的日常教学中。例如:在讲授“漫步在思想者的庭院里——访罗丹雕塑博物馆”这一章节时,任课教师在课前依据罗丹雕塑博物馆的介绍制作相关雕塑作品的三维动画视频,并突出“地狱之门”“思想者”“吻”等镇馆之宝的作品。在授课时通过VR构建三维动态实景,可以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学生真实地沉浸其中,以逼真地表现罗丹雕塑博物馆的现实环境,也可以运用先进的人机交互手段控制作品的AR技术,塑造出更具沉浸感的艺术环境和现实情况下不能实现的梦想,让学生穿越多重感官的交互通道以及穿越装置的过程,增强学生与作品之间的沟通与反馈,从而突出“漫步在思想者的庭院里”的中心思想。同时,教师在授课时可以通过视频界面进行动作捕捉,储存学生的行为片段,以保持学生的意识增强性为基础,通过增强现实、混合现实等形式,将数字世界和真实世界结合在一起,学生通过自身动作控制投影的文本反馈和可移动的场景、360度旋转的球体空间不仅增强了对该章节知识点的沉浸感,而且可以使学生进入作品的内部,进行操纵和观察,增强了学生参与再创造的机会。

综上所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移动学习、“互联网+”、虚拟现实等崭新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课堂上具有和在真实环境中一样的感觉,可以拓宽学生的认知范围,满足了中职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展学生的个性。同时也给学校和教师拓宽了《语文》课程发展的渠道,学校通过搭建互联网教学圈,不仅能提高教学质量,也能让学校的教学和服务具备互联网属性,降低日常教学的成本,提高《语文》课程教学的效率,更容易获得学生认可。

参考文献:

[1]范文翔.移动学习环境下微信支持的翻转课堂实践探究.《开放教育研究》,2017(4).

[2]王晶琳.虚拟现实技术与应用.《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6).

作者简介:

成雁,广东省清远市,清远市清新区职业技术学校。endprint

猜你喜欢
虚拟现实技术移动学习互联网
基于Internet环境下的虚拟现实技术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虚拟现实技术在三维动画制作中的应用
智能手机在大学生移动学习中的应用研究
数码绘画在虚拟现实技术下的多元表现
基于云计算的移动学习平台的设计
基于移动学习的自动问答系统设计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移动学习方式下实验教学资源建设的研究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