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柳洁,李文博
(云南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云南 昆明 650221)
随着高校扩招和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愈发严峻,据统计,近十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迅速增加(表1),从2006年的413万人上升至2010年631万人,再到2016年756万人,涨幅达到83.05%,就业率在2006-2010年下降了5%,之后出现迅速上升,到2016年就业率达到91%。
表1 就业形势分析
数据来源:大学生就业创业发展报告
虽然近几年就业率有所上升,但基于毕业生签订三方协议为基准的就业统计方法,并不能完全反映大学生真实的就业状况,大学生岗位竞争日趋激烈。面对严峻的就业现状,国家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促使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2015年5月出台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允许在校大学生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是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同时也可以缓解就业压力。但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大学生创业率只有2.93%,很多大学生没有创业意向。创业的大学生中,70%的创业失败率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大学生创业的热情和信心。在此背景下,研究大学生创业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就变得尤为必要。
本文通过调查问卷并建立logit模型,确定影响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因素,同时提出相关建议以促进大学生积极创业,希望能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学者们在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方面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范巍(2004)强调了学历和专业的因素对创业意愿的影响:在学历层次上,MBA学历者的创业倾向显著高于本科、硕士和博士,而后三者之间创业倾向并没有显著差异;在专业方面研究发现经管专业学生创业倾向显著高于理工、人文专业,而理工、人文专业之间没有显著差异;[1]刘雅娜(2014)等人认为大学生创业的影响因素主要集中在三方面,分别为个人素质、创业环境及创业教育,其中对创业教育提出高校开设课程与学生需求不符的问题,建议高校根据学生真实需求设定相应创业课程;[2]蔡颖、李永杰(2015)认为财富禀赋、人力资本、商业感知、社会资本、高校创业教育与服务因素影响大学生创业倾向,主要分为三种效应:财富禀赋效应、人力资本效应、社会效应;[3]钟云华、吴立保、夏姣(2016)认为目前大学生创业意愿较弱,性别、创业经历、社会时间、亲友创业、家庭支持与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倾向正相关,否定了创业政策、家庭收入等因素的正向影响。[4]
创业者在进行创业之前一定要先具有创业的潜能,而创业潜能需要潜在的创业者;Dana(1990)的研究指出政府相关政策的调整对创业倾向有一定影响,各种规章限制减少、提供税收及其它激励、为个人提供创业培训和咨询会增加创业的可能性;[5]Chen(1998)研究发现上过管理类课程的数目与创业意愿正相关;也有研究指出:成功的创业者至少应具备专业知识、经营管理知识及综合性知识这些基本素质;[6]Blanchflower (2000)提出与Dana(1990)相似的结论:优惠的税收政策对提高创业意愿有积极作用,可以激发更多的潜在创业者选择创业。[7]
国内学者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较多集中在环境因素(亲属创业经历、政策、创业教育等),个人素质只是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对创业倾向影响程度不十分显著。国外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高度关注,创业教育细化为对不同专业、不同学历层次的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具有MBA学历的管理类学生更具优势,同时也强调了政府的优惠税收政策对创业意向的显著影响。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影响大学生创业的因素大致分为四类:个人因素、家庭背景因素、学校教育因素、社会影响因素。本文调查问卷中所设计的问题主要分析个人因素以及家庭背景因素。其中个人因素包括:性别、是否经常了解一些创业成功或失败的案例、是否可以感知和识别市场上没有被满足的需求、是否对新生事物感兴趣并愿意进一步了解。家庭背景因素包括: 学生来源、亲戚是否有创业经历。本文调查对象随机抽取500名在校大学生,其中重点本科院校学生占比61.17%,普通本科院校学生占比38.15%,剩余0.68%来自其他不同性质的院校。本次调查问卷共发放500份,收回480份,有效问卷443份。
根据大学生性别及创业意愿比(表2)可知,男性创业意愿比例大于女性大学生比例。
表2 大学生性别及创业意愿比
目前,很多研究显示男性创业意愿高于女性。从男性角度来说,男性更倾向于冒险、更有自我成就的需要也更能控制自身情绪,因此,男性在这些创业的核心特征上表现优于女性,即男性更倾向于创业;而大多女性更倾向于从事稳定的工作,女性承担风险的能力较男性更弱,女性选择创业前的自我保障起点较男性更高,并且女性创业时受到的家庭支持往往低于男性,因此女性的创业意愿往往低于男性。
此外,不同性别的大学生群组在心理因素、学校就业支持、社会创业氛围上均存在差异。男性和女性社会化的过程不同,因此承担着不同的社会任务。男性往往具有创造性认知风格,女性则具有知识性、计划性认知风格。由此可见,性别差异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存在着影响。
不同来源的大学生创业意愿也存在着显著差异(表3)。通常情况下,城市相较于农村物质条件更优越、教育更先进、交通更为便利、信息更丰富,因此,来自于城市的孩子较来自于农村的孩子拥有更多的创业条件:经济基础更好、接触到的资源更丰富、视野更广阔等等,这些都为城市来源的孩子创业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但是显示,来自乡村的大学生创业意愿比例比来自城市的学生要高。这或许是因为大学生经过多年的学校教育,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家庭条件很难再成为他们创业的阻碍。
表3 大学生来源及创业意愿比
数据显示,亲戚有创业经历的大学生的创业意愿比更高(表4)。Phan等学者(2008)指出,客观因素如家庭背景对于创业主体的价值观、创业决心和信念产生关键的影响。学术界普遍认同,在影响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因素中,家庭背景起着重要作用。而具有创业家庭背景的人往往更有创业的意愿,创业往往更容易获得成功。亲戚有创业经历的大学生,在选择创业时候能够得到各方面的支持,比如资金、建议、渠道、人脉等。这比没有这些资源的人更具有优势,使得这些人更有动力、也更有自信去创业。
表4 亲戚有创业经历的大学生的创业意愿比
根据大学生是否了解过创业成功或失败的案例及创业意愿比(表5),可知了解过创业成功或失败案例的大学生,往往体现出对创业的兴趣。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班杜拉(1997)认为人除了直接学习外,更重要的是通过观察去间接学习,即“观察学习”。通过了解创业成功或失败的案例,大学生可以从中学到很多创业的相关知识,间接获得创业所需的经验。
表5 大学生是否了解过创业成功或失败的案例及创业意愿比
表6显示,可以感知和识别到市场上没有被满足的需求的大学生创业意愿比较高。这种在市场感知力方面的优势,不仅可以提升大学生创业的意愿,而且有利于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概率。自我效能感是个人对自己完成某方面工作能力的主观评估。如果一个人有很好的市场需求的感知和识别能力,那么他在创新方面的自我效能就可以被大大提高,从而可以提升创业意愿与动机。
表6 感知和识别到市场上没有被满足的需求及创业意愿比
一个人对新生事物感兴趣并愿意进一步了解,是其创新倾向的重要体现。Caird(2006)指出,创业者的核心个性特征包括冒险倾向、创新倾向、成就需要、自治需要以及内部控制。[8]可见,对新生事物越感兴趣,就越具备创业者的个性特征,那么这个人就越有创业意愿。一个人在大学生阶段的创新能力往往是较强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将进一步加大创新意愿。
表7 大学生是否对新生事物感兴趣并愿意进一步了解及创业意愿比
针对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和探讨,必须找到促进大学生积极选择创业的因素并针对性地予以加强。通过上述针对大学生创业意愿调查问卷,已经得到了包括创业意愿、性别、居住地、受到创业教育情况等方面的有效数据。本文采用logit模型,对各个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本文的被解释变量为创业意愿,解释变量为性别、生源地、亲戚创业情况、了解创业案例情况、对市场需求的感知力以及对新事物的态度(表8)。
表8 变量设定
构建一个以y为因变量,其余变量为自变量的多元回归模型,并将问卷所搜集到的443组数据录入Eviews软件中,再使用极大似然估计(MLE)来估计参数,得到表9回归结果:
表9 回归结果
由表9自变量的z统计量的P值可以看出,man、city、relcreate、example、realize、new6个变量显著(显著性水平5%),其中city、relcreate、example3个变量甚至在1%的水平上都极为显著,再加上其LR统计量的P值甚至在为0,充分表明这6个变量也是联合显著的,这均是其估计系数非零的极为有力的证据。
综上,估计的回归模型可以最终确定为公式①:
①
(0.3366) (0.2536) (0.2076) (0.2068) (0.2094) (0.3198) (0.2190)
n=443,R2=0.0972
与线性概率模型(LPM)相比较,logit模型有一定的缺陷。由于E(y|X)的非线性性质,使每一个自变量对y的偏效应都与所有的自变量有关,因此难以概括每个自变量对y的偏效应。
具体到该模型中,自变量对应的估计系数并不能像LPM那样直接用于解释其对y的偏效应,因此可以计算并使用与LPM估计系数更加具有可比性的平均偏效应(average partial effect,APE)。详细来看,模型中x1是一个二值解释变量,在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x1从0变化到1对y的偏效应为如下②式:
②
因此,在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x1从0变化到1对y的APE为如下③式:
③
综上,计算得到了这6个自变量对y的APE:
通过上述模型及各自变量的APE,可以看出各个自变量对y的影响,并据此分析其含义。
对于变量man,估计系数符号为正,表明男生的创业倾向高于女生,观察其APE为0.112,这就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男生比女生的创业倾向要高11.2%,由于其z统计量的P值极为显著,因此这个结果具有说服力。
对于变量city,估计系数符号为负,说明居住在城市的学生与来自村镇的学生相比,大多数人是风险厌恶者,比较倾向于选择相对稳定的就业而非创业,而来自农村的学生相比之下更有“闯劲”,愿意尝试一些富有挑战性的事物。其APE大小为-0.142,也就是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来自城市的学生比来自农村的学生创业倾向要低14.2%,其z统计量的P值在1%的水平上显著。
对于变量relcreate,估计系数符号为正,说明有亲戚在创业,那么在平时的交流中就会多少传授相关的知识,形成一种正向的影响和引导。其APE大小为0.180,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有亲戚创业的学生比没有亲戚创业的学生的创业倾向要高18%,其z统计量的P值接近于零,结果有极强的说服力。
对于变量example,估计系数符号为正,说明如果一个学生平时经常关注创业案例,不论这些创业案例是成功还是失败,他们都能从中汲取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因此案例教学对学生的创业倾向有正的影响。其APE大小为0.148,说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接受过创业案例培训的学生比没有接受过的学生创业倾向要高14.8%,其z统计量的P值在1%的水平上极为显著。
对于变量realize,估计系数符号为正,说明一个人如果能够意识到市场的短缺需求,这对于其创业的方向和成功率有极大帮助,而不能敏锐意识到市场短缺需求的人,自然其创业倾向就要低一些。APE大小为0.162,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能够意识到市场短缺需求的学生比其他学生的创业倾向要高16.2%,其z统计量的P值在5%的水平上极为显著。
对于变量new,估计系数符号为正,说明对新事物感兴趣的学生有强烈的探索欲望,能够大胆地迈向新领域,尝试新东西,他们比其他对新事物不感兴趣的学生更加倾向于选择创业,而不是稳定就业。APE大小为0.110,说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新事物比较感兴趣的学生比不怎么感兴趣的学生创业倾向要高11%,其z统计量的P值在1%的水平上都极为显著,分析结果具有说服力。
根据logit模型分析的结果,可以清晰地看到性别、生源、创业案例教育、亲戚示范、市场需求观察和对新事物的认知对创业意愿都有极大影响。因此,提高当前大学生创业的意愿,须在以下方面进行改进。
客观来看,高校的创业相关教育培训对学生的创业倾向有着正的影响,而且在上述变量man、city和relcreate回归系数及其APE中可以看出男生相对于女生、来自农村相对于来自城市、有亲戚创业相对无亲戚创业有较高的创业倾向,因此高校创业教育需要针对女生、来自城市的学生和无亲戚创业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基础创业培训课程,增强其创业意愿。对于男生、农村生源和有接触过创业的同学则应加强国家的创业政策宣传,对其产生正面的帮助,提高创业成功率。
当前一些学校的创业培训课程流于形式,授课教师也没有相关创业经验。通过模型可知变量example的估计系数符号为正且极为显著(显著性水平1%)。因此高校应该在创业课程中引入创业案例教育,让学生能从中汲取成功或者失败的经验,提高学生的创业意愿和成功率。
在感知市场需求方面,其对应变量realize的估计系数符号为正且显著,对于高校来说,应当在创业课程中加入感知市场需求的相关内容,通过课堂教学来提高学生对于市场需求的感知能力,达到提高大学生创业意愿的目的。当前,国内一些大学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创新与创业课程”,如中国传媒大学引入德国的《设计思维》课程,给学生带来了创新性思维,有助于创新性产品的设计和开发以满足市场需求。
在学生对新事物的兴趣方面,其对应的变量new的估计系数符号为正且非常显著。创业,就是去发现新事物,高校应该通过组织创业竞赛增加学生对新需求、新事物的关注度,利用竞赛辅导和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创业意愿,形成未来创业的初步方向。
[1]范巍,王重鸣.创业倾向影响因素研究[J].心理科学,2004,(5).
[2]刘雅娜,王立欣,肖楠.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研究[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4,(15).
[3]蔡颖,李永杰.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多元排序选择logit模型的发现[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6).
[4]钟云华,吴立保,夏姣.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激发对策分析[J].高教探索,2016,(2).
[5]Dana L P. Towards an Integrated Needs-Related Policy on Entrepreneurship. The Case of Australia and its Applicability to Canada[J]. Canadian Journal of Administrative Sciences, 1990, 7(2): 25-33.
[6]Chen C C, Greene P G, Crick A. Does entrepreneurial self-efficacy distinguish entrepreneurs from managers?[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1998, 13(4): 295-316.
[7]Blanchflower D, Oswald A. Measuring Latent Entrepreneurship across Nations[J].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2011, 45(4):680-691.
[8]Caird S. Appendix: GET test 2[J].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 Managers Perspective,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