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利
近年来研究显示, 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生和进展的关键在于胰岛素抵抗, 其和高雄性激素血症共同构成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生化特征, 因此, 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关键在于阻断高雄性激素血症以及高胰岛素之间恶性循环[1]。本研究选取78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分析了二甲双胍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促排卵治疗中应用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78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 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各39例。研究组中原发性不孕22例, 继发性不孕17例;年龄25~45岁, 平均年龄(34.14±3.75)岁;不孕时间3~11年, 平均不孕时间(6.45±1.55)年。对照组中原发性不孕24例, 继发性不孕15例;年龄25~46岁, 平均年龄(34.92±3.96)岁;不孕时间3~11年, 平均不孕时间(6.43±1.58)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患者治疗前给予避孕药口服1个周期(在撤退性出血或月经第5天开始21 d后停药, 在下次月经来潮5 d为1个周期), 第2周期开始, 研究组同时给予二甲双胍,前7 d服用500 mg/次, 3次/d, 后调整为850 mg/次, 3次/d,餐后服用, 月经期不停用药物。在治疗3个周期之后, 加用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肌内注射, 75 U/次;对照组则单纯采用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进行治疗, 75 U/次。
两组治疗期间对优势卵泡进行观察, 在优势卵泡直径≥18.5 mm的情况下可给予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肌内注射,一次性注射完5000~10000 IU, 并在注射完毕后36 h同房[2]。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多囊卵巢综合征治疗效果;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干预前后瘦素、空腹胰岛素、黄体生成素、睾酮。疗效判定标准:显效:症状消失, 激素水平恢复正常, 在3个周期后排卵且妊娠;有效:症状改善, 激素水平改善, 治疗3个周期排卵但未妊娠;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 ×100%[3]。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患者中显效21例(53.85%), 有效17例(43.59%), 无效1例(2.56%), 治疗总有效率为97.44%(38/39);对照组患者中显效17例(43.59%),有效13例(33.33%), 无效9例(23.08%), 治疗总有效率为76.92%(30/39);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7.341, P=0.007<0.05)。
2. 2 两组干预前后瘦素、空腹胰岛素、黄体生成素、睾酮水平比较 干预前, 研究组的瘦素为(17.31±2.25)mg/L, 空腹胰岛素为(28.54±10.56)nmol/L, 黄体生成素为(15.73±3.43)IU/L,睾酮为(6.78±1.41)nmol/L;对照组的瘦素为(17.25±2.21)mg/L,空腹胰岛素为(28.35±10.71)nmol/L, 黄体生成素为(15.16±3.76)IU/L, 睾酮为(6.15±1.42)nmol/L;两组瘦素、空腹胰岛素、黄体生成素、睾酮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 研究组的瘦素为(10.78±0.32)mg/L, 空腹胰岛素为(12.21±1.51)nmol/L, 黄体生成素为(6.25±1.81)IU/L, 睾酮为(1.45±0.34)nmol/L;对照组的瘦素为(13.29±0.69)mg/L, 空腹胰岛素为(23.92±4.25)nmol/L, 黄体生成素为(8.45±1.13)IU/L,睾酮为(3.35±0.28)nmol/L;研究组瘦素、空腹胰岛素、黄体生成素、睾酮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均未出现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 其他不良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 其中, 研究组恶心1例, 呕吐2例;对照组恶心2例, 呕吐1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在胰岛素抵抗以及高胰岛素血症影响下,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代谢紊乱风险增加, 还可加重不排卵和高雄性激素血症。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均是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出现糖代谢紊乱、生殖功能障碍的病理基础, 因此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治疗需积极纠正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4]。
二甲双胍可加强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效果, 对肝糖原异生进行控制[5], 有效控制血糖, 并对肠壁细胞摄取葡萄糖进行抑制, 不会引发低血糖, 可降低雄激素水平和高胰岛素血症, 促进患者月经正常周期的恢复, 改善患者内分泌和生殖异常, 协同发挥促排卵作用, 提高妊娠率[6]。另外, 二甲双胍还可降低胰岛素水平, 降低空腹胰岛素水平而纠正内分泌异常, 促使内分泌恢复正常[3]。
本研究中, 对照组采用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二甲双胍, 结果显示,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7.44%(38/39)高于对照组的76.92%(30/3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 两组瘦素、空腹胰岛素、黄体生成素、睾酮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 研究组的瘦素为(10.78±0.32)mg/L, 空腹胰岛素为(12.21±1.51)nmol/L, 黄体生成素为(6.25±1.81)IU/L, 睾酮为(1.45±0.34)nmol/L;对照组的瘦素为(13.29±0.69)mg/L, 空腹胰岛素为(23.92±4.25)nmol/L, 黄体生成素为(8.45±1.13)IU/L,睾酮为(3.35±0.28)nmol/L;研究组瘦素、空腹胰岛素、黄体生成素、睾酮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二甲双胍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促排卵治疗中应用效果确切, 可有效改善患者激素水平和胰岛素水平, 且不会引发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 安全性高, 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