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贤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严重, 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随之增高, 在脑血管疾病中缺血性脑血管病占大部分,早期治疗多采用挽救缺血半暗区、保护脑组织、减轻脑组织损伤、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为主[1]。本次研究分析奥扎格雷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6例, 均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为急性脑梗死, 梗死部位情况:双侧基底节梗死57例, 单侧基底节梗死13例, 颞叶梗死10例, 枕叶和额叶共16例;患者发病时间5~23 h。排除标准:患者存在出血性疾病或出血倾向,存在心脑肝肾功能不全情况。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48例。对照组中男17例, 女31例;年龄46~76岁, 平均年龄(62.35±5.45)岁。观察组中男15例,女33例;年龄45~75岁, 平均年龄(63.56±5.45)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脑梗死常规治疗同时给予奥扎格雷, 根据患者血压及病情, 给予防止脑水肿药物, 并配合抗凝、降血脂、降血糖、改善脑部基础代谢、抗感染等方面进行治疗, 并给予奥扎格雷80 mg, 静脉滴注, 2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30 mg, 静脉滴注, 2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MSE评分、ADL评分、血液粘度指标及治疗效果。MMSE[2]共分为7项, 每项正确1分、错误0分, 总分30分,得分越高则说明患者智力水平越高。ADL共分为日常生活能力8项和生活自理量表6项, 每项得分2~4分, 总分>22分或≥2项>3分, 说明该功能项目患者存在明显障碍。根据患者在治疗前后ADL评分改变情况对临床效果进行判定, 治愈:患者经过治疗后ADL评分减少>90%;显效:患者经过治疗后ADL评分减少在45%~90%;有效:患者经过治疗后ADL评分减少在15%~45%;无效:患者经过治疗后ADL评分减少<15%, 甚至患者病情恶化。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MMSE评分和ADL评分比较 治疗前, 观察组MMSE评分和ADL评分分别为(14.4±1.6)、(45.2±8.5)分, 对照组MMSE评分和ADL评分分别为(14.6±1.7)、(45.7±8.4)分;治疗后, 观察组MMSE评分和ADL评分分别为(19.2±0.9)、(36.3±3.7)分, 对照组MMSE评分和ADL评分分别为(16.6±1.1)、(42.2±7.2)分。治疗前两组患者的MMSE评分和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 而ADL评分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血液粘度指标比较 治疗前, 观察组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分别为(7.0±1.5)、(3.0±0.7)mPa·s, 对照组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分别为(7.2±1.7)、(3.1±0.8)mPa·s;治疗后, 观察组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分别为(4.2±0.4)、(1.5±0.2)mPa·s, 对照组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分别为(6.4±1.4)、(2.6±0.6)mPa·s。治疗前两组患者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中治愈25例, 显效11例, 有效9例, 无效3例, 总有效45例, 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患者中治愈10例, 显效15例, 有效14例,无效9例, 总有效39例, 总有效率为81.2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2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脑梗死是指颈内动脉供血发生障碍, 导致大脑中动脉闭塞, 使脑组织出现大面积缺血情况, 发生坏死。相关研究显示[3-7], 奥扎格雷在治疗普通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较好, 但对于大面积脑梗死临床效果并不理想[8-12]。依达拉奉可有效清除氧自由基, 减少因过氧化反应导致的内皮因子大量分析,减少脑组织血管收缩, 在联合应用奥扎格雷的同时可有效改善脑部血流循环, 对脑组织扩张血管起到正向作用[13-16]。
综上所述, 奥扎格雷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临床治疗效果明显, 可有效提高患者脑组织缺血部位的血液循环, 降低血液粘度, 改善神经缺损情况, 可在临床中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