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莉
通常情况下,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 h内出血量>500 ml, 属于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 难治性产后出血的症状更加明显, 胎儿娩出后24 h内出血量>1000 ml, 并同时伴随有低血容量表现, 使用宫缩剂、持续性子宫按摩等保守治疗方式, 止血效果不佳, 且对人体的影响较大, 致死率高, 容易诱导多种临床并发症, 容易造成失血性休克, 引发肾功能衰竭,严重影响产妇生命健康安全[1]。因此, 针对其病症机理进行深入分析, 选择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50例难治性产后出血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年龄22~40岁, 平均年龄(25.0±5.5)岁;孕周35~42周, 平均孕周(38.5±2.5)周, 妊娠次数1~7次, 平均妊娠次数(2.5±1.5)次;其中经产妇30例, 初产妇20例;经阴道分娩35例, 剖宫产15例;所有产妇均已通过相关检测, 符合难治性产后出血诊断标准, 胎儿娩出后1 h内出血量>1500 ml, 排除其他传染性疾病。
1.2 方法 给予所有产妇全面的生命体征监测, 测量血量,选择容积法与称重法, 针对经阴道分娩的产妇, 在胎儿娩出后, 立刻将弯盘置于臀下, 持续时间为2 h, 直接观察盘中血量, 测量结束后陪同产妇回到休养病房, 观察会阴垫前后重量差, 并计算出血量。针对剖宫产产妇, 观察其术中出血量即可, 选择参与止血的物品进行称重, 包括术前敷料与纱布、术后敷料与纱布, 吸引器内血量及阴道的积血量, 观察积血垫情况并进行称重, 通过计算分析后得到总量。先给予产妇按摩子宫、给予宫缩剂等常规治疗方式, 随后给予不同类型产妇改良B-Lynch缝合术、结扎盆腔血管、在宫腔内填塞纱布、徒手剥离胎盘、软产道裂伤缝合、子宫切除术等。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导致产妇难治性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同时观察给予不同治疗方式后的治疗效果。
2.1 难治性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分析 50例难治性产后出血产妇的高危因素主要包括:子宫收缩乏力20例(40.0%)、胎盘因素10例(20.0%)、软产道损伤5例(10.0%)、凝血功能障碍5例(10.0%)。其中, 子宫收缩乏力包括产程延长4例、多胎2例、子宫肌瘤1例、羊水过多3例、子宫畸形2例、巨大儿8例。胎盘因素包括胎盘粘连4例、胎盘残留3例、胎盘植入3例;软产道损伤因素包括宫颈裂伤2例、重度子痫前期2例、羊水栓塞1例。子宫收缩乏力因素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其他因素。
2.2 治疗方法与效果分析 50例产妇中, 10例行B-Lynch缝合术、7例行结扎盆腔血管、6例行宫腔内填塞纱布、6例行徒手剥离胎盘、4例行软产道缝合、3例行子宫切除、15例行输血抢救。50例产妇中, 有1例产妇由羊水栓塞引发死亡, 1例因早产合并先天畸形引发新生儿死亡。治疗有效率为98.0%(49/50), 死亡率为2.0%(1/50)。
产后出血在临床上较为常见, 对人体的危害性较高, 难治性产后出血的症状尤为明显, 致死率高, 严重威胁产妇生命安全健康, 因此, 对其病症机理进行深入分析, 寻找有效的治疗途径, 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 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四大原因之一, 本次研究发现, 难治性产后出血的发病原因依次为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凝血功能障碍等, 同时多种因素可合并存在, 互为因果, 以子宫收缩乏力最有代表性, 胎儿娩出后, 不同方向走行的子宫肌纤维收缩对肌束间的血管起到有效的压迫作用, 子宫收缩乏力失去对血管的有效压迫, 从而发生产后出血。产妇因对分娩过度恐惧而极度紧张, 很容易导致子宫收缩乏力;产科因素:产程过长造成产妇极度疲劳及全身衰竭, 或产程过快, 均可引起子宫收缩乏力;同时, 子宫肌纤维发育不良, 如子宫肌瘤等也是其中的重要原因[2]。本次研究制定的有效治疗手段效果显著, 通过改良B-Lynch缝合术能够有效避免复缩后缝线滑脱;采用结扎子宫动脉与结扎盆腔血管能够有效促使子宫内血流量减少, 减缓其流速, 刺激子宫收缩压迫血窦, 改善子宫功能[3,4]。软产道裂伤修补能够彻底止血;手取胎盘针对剥离困难者效果显著;当保守治疗无效时, 针对胎盘因素及子宫收缩乏力因素的产妇, 采取宫腔纱条填充术能够有效促使子宫形成完整体, 子宫切除术应用于阴道严重裂伤产妇针对性较强 , 安全性高[5,6]。
综上所述, 子宫收缩乏力是导致难治性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 宫腔纱条填充术、改良B-Lynch、结扎盆腔血管、手取胎盘、软产道裂伤修补术、子宫切除术等治疗方式疗效显著, 针对产妇实际情况对症治疗, 能够取得有效的治疗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