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颖杰 陈霞波 王 晖
浙江省宁波市中医院 浙江 宁波 315010
王晖老师系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011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带教老师,浙江省名中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从事中医临床及教学工作五十载,治学严谨,对内科杂病的诊治匠心独运,往往出奇制胜,屡起沉疴,验效颇丰。笔者有幸随师临证侍诊,得其教诲,受益匪浅,今择其治疗咳嗽验案三则,管窥恩师点滴精髓,以飨同道。
葛某某,女,67岁。退休职工。初诊:2013年1月30日。主诉:咳嗽咳痰3月。病史:高血压病史10年。刻下:咳嗽咳痰,起于受冷之后,痰白易咯,饮热缓解,口干不欲多饮,巅顶冷痛,素喜戴帽,心悸短气,动则上身烘热汗出,畏寒怕冷,膝下尤甚,尿频失约,大便调畅,夜寐不安。育1流1。查体:舌质偏淡、舌苔薄白,脉细缓。诊断:咳嗽。辨证:肺脾肾阳虚,心肝阴虚,痰湿内阻。治法:益气温阳,散寒化痰为主,养血宁心为辅。处方:生地、山药、莱菔子各30g,山萸肉、茯苓各12g,丹皮、泽泻、五味子、苏子、白芥子各10g,桂枝8g,附子6g(先煎),北细辛3g。7剂。水煎服,日1剂。二诊:2013年2月6日。咳嗽咳痰减,盗汗,后半夜为主,巅顶冷,夜寐差依然。舌质淡胖、舌苔薄黄,脉细。处方:前方去桂枝、附子,加补骨脂30g,太子参、麦冬各20g。14剂。复诊,咳嗽咳痰、巅顶冷已罢,盗汗、夜寐较前明显好转。
按语:患者虽病起受冷之后,然咯痰色白,饮热缓解,巅顶冷痛,畏寒怕冷,膝下为甚,尿频失约等一派肺脾肾阳虚、痰湿内阻之象亦与之相关,前者可谓诱因,后者才为病本;另外,心悸短气,动则汗出,烘热汗出,又为心肝阴虚之象。因此,初诊王师予金匮肾气丸温阳散寒缓治其本,三子养亲汤降气化痰急治其标[1]。方中细辛伍五味子仿小青龙汤意,既散表邪,又化痰饮,且顾正气,散敛结合,祛邪不伤阴液。李杲有云:“气之薄者,桂枝也;气之厚者,桂肉也。气薄则发泄,桂枝上行而发表;气厚则发热,肉桂下行而补肾。”本方选用桂枝代替肉桂即是此意。附子大辛大热,有毒,中病即止,不可久用,且需久煎,因此,二诊症减即改补骨脂。患者复诊咳减,盗汗依然,“汗为心之液”,故加生脉散心肺同治,气液双顾,切中病机,以治病本。
任某某,女,68岁。公务员退休。初诊:2013年3月27日。主诉:咳嗽1月余。病史:素有慢性咽炎、慢性鼻炎史,目前服用孟鲁斯特、复方甲氧那明、吉诺通等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刻下:咳嗽咳痰,量少色黄,难以咳出,咽痒气急,起于上感发热,每于言语加剧。月经量少,经来乳胀,育1,大小便调。性格外向。查体:形体瘦长,舌质淡胖中裂、舌苔花剥,脉细虚。辅检:肺功能未见异常。胸部CT提示:右下肺少许支气管炎,左下肺背段微小结节。诊断:外感咳嗽(风温夹湿)。辨证:痰热阻肺,气道不利,肺阴不足,肺卫不固。治法:清热化痰,通利气道,兼以滋阴固表。处方:炙麻黄、生甘草各6g,黄芩、枳壳、地龙、苏子、桑白皮各15g,三叶青、北沙参各20g,莱菔子、羊乳、鱼腥草各30g,杏仁10g,白芥子12g。7剂。水煎服,日1剂。二诊:2013年4月3日。咳嗽稍减,咽痒胸闷依然,咯痰色黄量少。舌质淡胖中裂、舌苔花剥,脉细虚。上方加百合30g,再进7剂。三诊:2013年4月10日。受凉后复作,咳嗽,咳痰色黄,量少喘鸣,气急。舌质淡胖、舌苔薄净,脉细虚。处方:前方去百合、羊乳、北沙参,加生黄芪30g,防风10g,生白术12g,并将三叶青加至30g,再进14剂。随访,咳嗽咳痰已罢,喘鸣、气促较前明显减轻。
按语:患者既往有慢性咽炎、慢性鼻炎病史多年,此次因外感邪气致病,中西医诊断明确。根据形、症、舌、脉可推断其禀体肺阴不足,肺卫不固,近因时邪外袭,虽经西医西药治疗,发热已退,但痰热内恋,气道不畅,肺失宣降,而致正虚邪恋之证。对此,王师常予自拟止咳平喘汤化裁治疗,方中炙麻黄、杏仁、苏子、枳壳宣降肺气,黄芩、桑白皮、三叶青、鱼腥草清肺泄热,白芥子、莱菔子、地龙化痰平喘,北沙参、羊乳滋阴润肺,全方共奏清热化痰、通利气道之功。若肺热较甚,可在此基础上加用生石膏,取《伤寒论》麻杏石甘汤之义;若肺阴虚损较甚,王师常加用百合以增强滋养肺阴之功。三诊时患者受凉后复作,因此在上方基础上合入玉屏风散益卫固表以治其本。由于治法层次分明,故取效快捷。
张某某,男,72岁。退休工人。初诊:2012年10月3日。主诉:反复咳嗽5年余。病史:素有慢性鼻炎史。刻下:咳嗽,每逢春秋换季时作,持续1月左右,痰少难出,近来咽干燥痛,纳可,二便调。查体:舌质淡胖、舌苔薄白、边齿印,脉沉细滑。诊断:外感咳嗽。辨证:肺脾两虚,营卫失和为基本病机,时值秋分,凉燥用时,伤及肺经,肺失肃降。治法:清燥救肺,降气化痰。处方:北沙参、南沙参、麦冬、桑叶各15g,枇杷叶、杏仁各10g,蝉衣、蛇蜕、玉蝴蝶、生甘草各6g,生石膏30g(先煎),僵蚕9g,川贝粉3g(冲服)。7剂。水煎服,日1剂。二诊:2012年10月10日。咽干痛罢,咳嗽减,咽中异物感。舌质淡红、舌苔薄黄腻,脉细弦。处方:前方去石膏,加藏青果10g,再进14剂。复诊,咽痛、咳嗽已罢,咽中异物感较前好转。
按语:清代名医喻嘉言有云:“长夏伤于湿,秋伤于燥。”又云:“燥之与湿有霄壤之殊,燥者天之气也,湿者地之气也;水流湿,火就燥,各从其类。”俞根初等则将其分为温燥和凉燥两类[2],并认为秋分之前的初秋,秋阳以曝,燥气烈而燥偏温,是为温燥;秋分之后的晚秋,西风肃杀,天气凉而燥偏凉,而为凉燥。肺为娇脏,其位居上,通于秋季,燥邪易于伤肺而成秋燥咳嗽。王师认为,该案患者虽有季节变化咳嗽病史,然此时正值秋令,又见咳嗽痰少难出,咽干燥痛,诊断秋燥咳嗽无疑,故仿清燥救肺汤法治疗。方中南北沙参、川贝、麦冬、桑叶以滋阴润肺化痰,石膏、杏仁、枇杷叶以清肺降气化痰。秋燥虽为表证,然本体肺虚卫弱者易于感邪,从患者反复因邪而咳即可印证,因此,王师所用之方仍以肃降为主。由于患者咽喉症状明显,故加蝉衣、僵蚕、玉蝴蝶、蛇蜕、青果等配合桑叶利咽开结以作兼治,藉此提高疗效。
咳嗽是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发出咳声,或咳吐痰液的一种肺系病证。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一个主要症状,又是具有独立性的一种疾患[3],为老年人就诊的常见原因。王师认为,咳嗽或起于邪实迫肺,肺失宣降,亦或正气不足,摄纳无权,而咳嗽仅是其标,切不可见咳止咳。
辨治咳嗽当先分外感与内伤。外感者邪实为主,其位在肺卫,以邪气阻遏,肺气失宣为其基本病机,故以驱邪为先,多采用宣法、疏法,王师喜用麻黄、桔梗、杏仁、紫苏、荆芥、淡豆豉、藿香、桑叶、菊花、薄荷、银花、连翘、淡竹叶、大力子等药。内伤者既有邪实、亦有正虚,虚实夹杂者也不少见,其位可在肺,也可在心肝脾肾,甚至六腑,正如《内经》所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病在肺者,治肺即可;如病在脾,实者痰浊不化,二陈汤化裁,虚者肺脾两虚,六君子汤加味;病在肾,实证水气泛滥,可用真武汤,虚证肺肾两虚,可选都气丸;病在肝,肝火旺盛,泻白散、黛蛤散清肺泻肝,顺气降火,肝阴不足,百合地黄汤滋肺清肝;病在心,阳虚水停,用苓桂术甘汤或五苓散,心肺热盛,则清营汤加减。无论病源在肺,或在其他脏腑,终究以肺失肃降为其致咳之因,治之可用泻法,化火者则配伍清法,王师多用苏子、葶苈子、白前、紫菀、百部、三叶青、黄芩、桑白皮之属。宣法多用辛药,其性上升,降法则用苦药,其性下沉,如宣法中少佐降法,可使宣而不过,不致损伤正气,降法中少佐宣法,以防降泻太过,气机闭塞。除此,补法、温法、润法、敛法亦是常用之法。
纵观上述病案,紧扣病机,立法鲜明,药味平和,张弛有度。王师治疗咳嗽,治法灵活应变,选方平和中的,用药直达病所,为咳嗽病的治疗提供了宝贵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1]韩晶晶,王晖.王晖治疗过敏性肺疾病验案选析[J].浙江中医杂志,2017,52(1):60-61.
[2]沈元良.俞根初学术思想与《通俗伤寒论》[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3,31(10):2289-2291.
[3]田德禄.中医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