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内部矛盾转移视角下幼教健康发展的几点思考

2018-01-18 05:25周琨武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8年14期
关键词:思考

周琨武

[摘要]让每个孩子拥有一个安全、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是所有家长和幼教工作者的美好愿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這一转移,肯定了社会人民美好生活发展,同时也要求政府进一步按照社会公共利益的要求,保证社会各个阶层对于社会发展成果的共享。“虐童”现象的发生,是人民美好教育需要不能得到满足的重要体现,这需要政府进一步对内部矛盾进行掌控和处理,加大幼教经费投入,健全法律法规,也需要幼教行业特别是幼儿园和幼儿教师自身的精神、行为重塑,需要家园合作。

[关键词]人民内部矛盾转移;“虐童”;幼教新发展;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5918( 2018 )14- 0098- 04

doi:10. 3969/j.issn.1671- 5918. 2018.14. 043

近年来,我国学前教育规模激增,幼儿入园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学前教育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同时,也应该看到办园条件差,幼教队伍不稳定.教师待遇低下、办园行为不规范等问题在全国幼教行业还不同程度的存在,涉及幼儿的一些恶性事件时有发生,社会应该很恶劣,亟须采取有力措施加以防控和督促解决。

2017年北京和上海两所知名幼儿园的“虐童”事件,更是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热议。“虐童事件”的发生是持续高涨的幼儿教育社会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是快速增长的各级各类早期教育机构缺乏系统的监督管理,是高质量的幼儿教育专业师资严重匮乏,也是学前教育相关法律法规和管理机制的不够健全等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事件发生之后,冷静思考与找到有效的途径和策略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一、精确制导:人民内部矛盾转移视角下“虐童”现象产生的根源

(一)从宏观方面来看,深受“儿童是发展中的人”理念的影响

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趋势看,儿童的年龄特征在一定条件下既是相对稳定的又是可变的。儿童在感知觉、注意、记忆、语言、思维、情绪与情感、意志、个性、社会交往等方面进行深刻的训练直至成人后形成较为稳定的心理特质。而大众意识形态的儿童观还停留在“儿童是发展中的人”这个层面上。在这个层面上的儿童观,儿童还是人,需要成人不断教育、管理,甚至打骂才会成人。这种认识会部分影响到幼儿教师,并在其身上体现出来。此外,深层次看,中国的文化传统中存在“不打不成才…棍棒底下出孝子…打是疼骂是爱”的思想,道理讲不通,就需要一些惩罚了。于是,社会上校园内陆续出现了的“虐童”等事件。

(二)从中观方面看,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时间延滞明显

2010年,国家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要求着力解决当前存在的“入园难”问题,满足适龄儿童入园需求,促进学前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提出了“十条意见”。此后,国家陆续出台各种促进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政策。与基础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等其他层次的教育对比,国家和社会对学前教育的关注度和重视程度存在时间上的严重滞后,尽管已经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但学前教育法规、政策自身的能力依然限度,诸如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法律、政策监管内尚属盲区,超出了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现有能力的范畴,或者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具有没有预期到的特殊性等。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的出台,加剧了学前教育法规、政策的“无能”,出现了学前教育部分领域无法可依的状况,如政策法规不够完善,尤其是农村幼儿园法律法规欠缺:民办幼儿园、农村幼儿园成为弱势。职业规范缺失、行业监管不力,使幼儿园中个别教师有违师德、触犯法律等不当行为出现,对幼儿造成心理、生理上伤害,这种伤害可能伴随着幼儿的成长、甚至终生。

(三)从微观层面看,幼儿园师资培养、培训的实际能力不足,对师德培养不够重视

截至2017年5月,全国只有37所幼儿高专,加上下半年升格的学校,全国已有43所幼儿高专,每年培养的幼儿教师远远不能满足全国儿童的入园要求。我国现今幼儿园师资培养、培训的实际能力不足,对师德培养不够重视,导致幼师职业道德和素质低下,并且很多幼师在校期间考证难,就业时只能无证上岗,或者“先上岗,后考证”。幼儿教师的素质低下从以下几个方面追根溯源:

1.我国幼儿师范体系由三级向二级转变导致培养体系的残缺性。1999年高校大扩招前,我国实行中等师范学校、师范专科学校和师范大学(学院)的三级师范培养体系。随着教育部《关于师范院校布局结构调整的几点意见》的颁布实施,我国师范教育体系由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本科、专科)过渡,许多幼儿师范学校面临升格、合并、转型、甚至生存的压力,整个幼儿师范教育体系面临崩塌的危险,许多幼儿师范学校被合并、转型甚至停办,这个过程整整持续了10年左右的时间。2010年,国务院在《关于学前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办好中等幼儿师范学校,建设一批幼儿师范专科学校”重新将幼儿师资的培养体系重建为以二级师范为主,三级师范为补充的体系。许多原来撤销的幼儿师范学校重新办学,许多合并的幼儿师范学校重新独立、原有保留的幼儿师范学校逐渐升格,各个地方纷纷举办幼儿师范学校,许多中等职业学校纷纷新开学前教育专业,但由于缺乏的规范政策,直接导致了许多幼教行业的从业者缺乏统一、规范、有质量的职前培训。

2.幼儿生源紧张和低下导致了人才培养质量的低规格性。1999年以前,统招统分的幼儿师范学校吸引了许多优秀的初中毕业生(尤其是农村初中毕业生)加入这个行业,彼时的幼儿师范学校对农村初中毕业生生源是处于“掐尖”的状态,幼儿师范学校的生源有着充分保证.并且优质。而在1999年开始实行的“不包分配,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毕业生就业政策后,加上国家推行教育的市场化改革,许多地方将公立幼儿园通过承包、转让、售卖等方式推向市场,幼儿教师收入低,缺乏稳定、有保障的岗位,因此就读幼儿师范学校对初中毕业生已经没有任何吸引力,幼儿师范学校在生源上也从以往的“掐尖”向“托底”转变,更谈不上优质。虽然在2010年以后,生源紧张的现象得到极大缓解,但生源质量也仍然不高。

3.幼儿师范教育培养过程中存在培养行为缺失的问题。一是近年来我国幼儿师范教育培养在目标、内容和过程中始终在技能和理论知识两个维度徘徊,许多新开办的幼儿师范学校缺乏必要的师资,往往将幼师生的培養等同于艺术技能的培养,将理念的获得等同于理论知识的习得,而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此外,学生实习、见习的幼儿园质量也不高,幼儿园指导老师自身的水平、理念和做法可能存在不规范、不合理之处,实习生也缺乏必要的分辨能力,加之在学校学习中未能形成基本的教育教学规范,从而容易习得实践中一些老师的错误做法,最后自己在工作岗位中表现出这些错误做法。二是进入幼儿师范学校任教的教师没有进过师范教育,不管是理论或是技能方面都没有进过良好的职前职后培训,在师范生教育、师德修养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偏差,难免出现没有耐心、缺乏爱心,保育教育部到位的现象。三是幼儿园的监管不到位。由于公办园的缺失,导致了很多民办园的出现——资本进入教育市场,行业和法律监督很难到位。此外,幼教师资队伍存在的各种问题:女老师极多,待遇低下,社会地位不高,工作包含教育和保育,显得极其繁杂琐屑,容易产生疲乏职业倦怠等各种原因,幼儿教师在面对的幼儿的时候容易出现打骂、虐待等现象。

二、洞察新动态:人民内部矛盾转移视角下办好学前教育的理论依据

中国社会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早已不是改革开放初期“社会生产和社会需要之间的矛盾”。如今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在物质生活空前满足的情况下,人们不仅仅满足于经济发展的片面成功,对政党的信仰坚持、党员干部的道德力量、民主、公平、正义等公共需求发生了整体的变化。同时,对国家政府使用公共权力为社会全体成员提供的公共服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集中在医疗卫生和公平教育这两大领域,同时还有环境保护、社会保障、公共治安、司法公正等诸多方面。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办好学前教育”“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再次强调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人民群众刚性入园需求与学前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依然存在着较大的矛盾。同时,不断发生的幼儿园事件,不同程度暴露出我国一些地方和幼儿园特别是民办幼儿园仍然存在国家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教职工(教师、保育员和育婴师等)综合素质不高、幼儿园管理不善以及待遇整体偏低等问题。矛盾的对立,也要求幼儿教师自身向好、优、精、尖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需求。

三、主客体行动路线:人民内部矛盾转移视角下学前教育健康和谐发展的几点行动实践

(一)构建“儿童是人”的大众意识形态的儿童观

第一,要在全社会范围内构建“儿童是人”的大众意识形态的儿童观。法国十八世纪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教育家卢梭认为,“儿童具有不同于成人的精神生活,是有他自己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儿童是真正意义的人,具有独立的存在价值。”家长和幼儿园首先必须摒弃中国传统的“不打不成器”“严师出高徒”的传统观点。第二,从细节着手,倡导尊重、保护儿童权益的“公共意识”。儿童是“权利的主体”。儿童拥有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应该像其他人一样得到尊重,应该拥有平等的“权利”。当然,儿童他们稚嫩、弱小,享有不同于成人的许多特殊的权利,如生存权、受保护权、受教育权、受抚养权等,而且他们对自己权利的行使还必须通过成人的教育和保护才能实现。

(二)国家政府加大经费投入,优化教育经费结构

一是坚持学前教育数量发展与质量并重,在第一、二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取得良好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扎实推进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推进普惠性幼儿园建设,着力解决学前教育公共资源不足的问题。二是政府要加大对学前教育的经费投入。根据教育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各阶段各类教育特点,逐步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机制。将学前教育作为重要公共服务纳入公共财政支持范围,坚持公办民办并举,建立政府投入、社会举办者投入、家庭合理分担的投入机制。2016年,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自2012年以来连续5年保持在4010以上(2016年达到4. 22 010),由于教育经费长期“欠账”,基础较弱,经费投入仍需持续加大。三是政府要不断优化学前教育经费结构。2016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一半以上用于义务教育。有一半以上用于中西部地区,并向农村倾斜。2016年,农村普通初中、小学、幼儿园生均教育经费支出依次为1.44万元、1.08万元、0.61万元。而义务教育并不包含了学前教育,可以看出幼儿园的生均经费不高。所以,教育经费流向应着眼于投入短板。四是要提高幼儿教师的地位和待遇。在公平公正的原则下,不能抛开幼儿教师的切身利益去谈学前教育,政府应尽快提高幼儿教师的地位和待遇,要以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在新的层次上、更高水平上,把学前教育公平推上新台阶,将幼儿教师的待遇与公务员相匹配,至少与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工资待遇相当,从而不断增强幼儿教师的获得感、幸福感,防止出现职业倦怠,轻易撞上“职业墙”。

(三)基于儿童利益最大化,建立健全幼师“虐童”法律条文

一方面,要加快《学前教育法》等一整套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体系立法成文。相信该法的出台,将在幼儿园办园行为、质量、师资、教学和保育保健等多方面有了科学理论的依据,也将进一步有利于更好的保护儿童,尊重儿童发展规律。同时,尽可能让社会更多的家长、公众了解本法意义、内容、作用、法律影响力,获得他们支持和重视,减少立法过程中不必要阻碍,有效减少“虐童”的产生。另一方面,加大对现有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按照《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法》《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规范办园行为督导评估办法》有关要求,重点检查师德师风建设情况和办园行为,及时发现问题,进行整改。对幼儿园发生的种种不当行为予以遏制,既要强调幼儿园的行为,又要做好政府的前期立法和经费投入基础工作,否则儿童的利益和权利的保障依然有受到侵害的可能。

(四)幼儿园加强对班级和教师的监管力度

首先,幼儿园的管理者应加强对幼儿园内各班级和教师的监督,加强对班级的检查工作,及时干预与指导幼儿教师的不當行为,避免对幼儿的伤害进一步发生。其次,幼儿园管理者要对幼儿教师实施人文关怀,实施人性化管理,提供多种方式来疏导幼儿教师的心理和经济压力,做好职后培训工作,定期组织教师开展师德教育,学习相关政策法规,开展师德交流会等,争取将幼儿园师德建设落到实处,为幼儿教师创造良好工作的心理环境和物质环境。再次,幼儿园要明确教师的行为规范,加强教师法治教育,提高教师法治意识和底线意识,抵制幼儿园正在进行或可能存在失当的行为,为学前教育依法办园、规范管理提供法治支持。

(五)立德树人,幼儿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

师德是教师基本的道德素养和职业要求,按照《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精神,幼儿教师应爱岗敬业,情系幼儿,尊重、爱护幼儿,不断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担负着重建职业的社会信任的重担。除了保持师德修养第一位之外,在理论学习和技能娴熟的前提下,幼儿教师还要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幼儿教师工作压力大,容易造成情绪失控和职业倦怠。社会各界和幼儿园管理人员应该关注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注重心理问题疏导,提升职业幸福感。幼儿教师拥有健康的心理状态与良好的情绪也有利于儿童心理健康的发展。良好的职业道德,过硬的专业素养,才是一名高素质高质量的幼儿教师。

(六)做好儿童早期心理干预,建立合理的社会预防机制

一是家庭干预。防止出现“家暴”现象。做父母第一要做的就是理智,理智地看待孩子的行为,理智地决定自己的行为。建议进行说教时不超过5分钟为宜,因为成人能够注意同一信息的时间大致是8分钟,儿童会更短。其次,家长要对受害幼儿进行及时的心理疏导,尽早关注儿童心理健康。再次,幼儿在受到伤害时候极度缺乏安全感,家长一定要给予幼儿家庭的温暖,给足幼儿安全感,在幼儿感到舒适的范围内给予支持。

二是幼儿园干预。幼儿园首先做到不伤害。幼儿园最重要的任务就是通过游戏为主的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创造良好的条件给幼儿嬉戏、游戏、认知和熟悉社会规则的。第二,关注幼儿的言行举止、精神状态。幼儿园应该密切关注幼儿的言行变化和精神状态的变化,及时发现幼儿各方面的问题给予及时的帮助和疏导,特别是有精神和心理异常表现的幼儿。第三,做好家园联系工作。幼儿在园内发生的事情和遭受的无论身体还是心灵的伤害,都应该及时通知家长并且进行家园合作干预治疗。

三是社会干预。除法庭和监狱等强制力机构外,学校、社会机构、社区和家庭都是未成年人的心理治疗和矫正的重要组织。在美国,监狱、法庭和学校都配备了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专门负责小孩的心理疏导和治疗。大多数社区服务中心的医生和志愿者,都受过专业训练。政府对所有参与社区心理支持的组织和机构实施全额拨款,社区的干预机构又根据病人或者咨询者的经济收入状况进行“逐级收费”,根据上年的缴税记录,收入低的人少收费或不收费,收入高的人多收费。心理干预就像给小树剪枝桠一样随时要修剪,要全社会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干预机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参考文献:

[1]李向平,从“人民内部矛盾”到“公共供给不足”——中国当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移[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7,(35)5:50 -56.

[2]赵科天,从方法论战略转移高度破解人民内部矛盾化解难题[J].理论探讨,2013(3):32 - 36.

[3]徐东,秦雪娇,近十年我国幼儿园“虐童”事件的研究综述[J].早期教育,2017(7):12 - 16.

[4]马月,幼儿教师虐童行为及预防对策研究[J].教育导刊,2017(5):64 - 67.

[5]黄晓莉,幼儿园“虐童事件”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三明学院学报,2017( 10):91 - 95.

[6]周丛笑,严防“虐童”幼儿园需刚性常态管理[N].中国教育报,2017 -12 -10(2).

[7]金佩庆,虐童案考验地方政府决策智慧[N].中国教育报,2017 -1—6(2).

[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名单[EB/OL].(2017 -6 - 14) http://www. moe. gov. cn/srcsite/A03/moe_634/201706/t20170614_306900. html.

[9]央广网,新华社全文播发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17 - 10 - 28)http://china.cnr. cn/news/20171028/t20171028_524003229. shtml.

[10]肖捷,国务院关于国家财政教育资金分配和使用情况的报告[EB/OL].(2017 -12- 25)http://npc. people. com. cn/nl/2017/1225/c14576 - 29726982. html.

猜你喜欢
思考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