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建群
【摘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以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为核心。”“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學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有了《指南》的指导,我认为应该从传统的研究教材转向研究孩子,从孩子的发展特点出发,选择贴近孩子生活的,顺应孩子“做中学、玩中学、生活中学”的学习特点、以幼儿自主活动为主的课程。
【关键词】学习 探索 反思 创新课程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9-0034-02
学习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我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收益菲浅。也就是力求课程的整体性、生活化、游戏化,并使教师的预设与幼儿生成活动相交融,有机渗透。
一、整合性的课程更有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认为:“我们不能把幼稚园里的课程像大学的课程那样独立,什么音乐是音乐、故事是故事的,相互间不发生影响。我们应当把幼儿园的课程打成一片成为有系统的组织。”《指南》的“说明”强调实施时“要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而不应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我们以《指南》为指导,通过实践、创新,在设计幼儿园课程时,打破传统的幼儿园以分科教学为主的课程,使幼儿园的课程逐渐在目标上、活动内容上、活动形式与方法上形成一个整合的过程,各科教学有机融合在一起,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二、生活化的课程内容,更易于幼儿接纳。
《指南》的“说明”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的确,与生活相关的内容是活生生的、真实的、多样的,符合幼儿的发展特点和学习能力。不管是幼儿园生活抑或是社会及家庭生活都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资源,都可成为孩子们的学习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越紧的课程,幼儿越能感受和理解,因此,我们应关注孩子的生活,尽可能捕捉他们生活中的亮点,设置生活化的课程内容。如春夏秋冬四季的变换,是孩子们能够从听、想、看、闻等切身活动中感受到的。比如,四季穿着的不同,周围环境的变化等,这些都是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孩子们很容易理解和接受,也更能促使他们在生活中探索和发现。
三、幼儿园课程的游戏化。
我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发现,孩子们对游戏是最感兴趣的。游戏是孩子的基本活动,玩是他们的天性。在游戏中,他们是积极的、快乐的。所以,幼儿园的课程应该是游戏化的。中央电视台《大风车》节目“顽皮AB猜”的游戏很有趣味,我自己都不禁被吸引了。于是,在县开放周活动中,我引用“顽皮AB猜”这个游戏,开展了一节数学活动课《图形大拼盘》,通过游戏“图形AB猜”,将枯燥的数学知识融入到游戏中,孩子们在游戏中很兴奋,一会儿选择A,一会儿选择B,引得大家一阵阵的笑声,孩子们在快乐的氛围中辨别图形组合图中的几何形状及数量。这次活动也得到幼教同行的好评。
四、预先设置的课程与幼儿生成活动相结合。
《指南》中指出“教师预设和幼儿生成是幼儿园课程形成的主要方式。”课程的设计不是一成不变的,正如教育家陈鹤琴提出幼儿园课程应是“预先拟定,临时变更”的。于是我们在活动中留出给孩子生成内容的空间,注重理解孩子不断涌现出的生成活动,了解他们的需求,判断生成活动的价值,及时将教师预设的与幼儿生成活动相互交融、有效渗透,变硬性计划为弹性计划。就像现在的整合课程,都事先绘制出网络图,但在网络图中,我们都留有给孩子生成活动的空间,并根据活动情况及时填补。
五、充分利用家庭、社区的教育资源,家园协作。
《指南》指出,“指导幼儿园和家庭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可见,幼儿教育不仅仅是老师的任务,家庭、社区参与必不可少。充分发挥蕴藏在家庭、社区中丰富的教育资源,将这些资源进行有机整合,使家庭、社区与幼儿园协调一致,更有利于丰富幼儿知识,开拓视野。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我们也应转变观念。关注幼儿,关注生活,认真学习《指南》,领会《指南》精神,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探索并及时进行反思,将幼儿、课程、教师融为一体,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不断完善幼儿园课程,创新幼儿园课程。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5
课程教育研究·上2017年4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