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栋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9-0013-02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悄然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常规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受到了强有力的挑战,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被赋予了新的意义。课堂教学中固定“导、学、练”环节,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自主学习动机激发为主线,以学生自主学习效果为任务,在一定情境下,利用一定的诱因,转变学生活动状态,形成自主学习学习的动机,最终提高教与学的实效。
一、精于导,建立积极教学情境,变“怕学”为“愿学”。
陶行知先生说“教学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学,而是教学生会学”。“导学练合一”课堂教学模式中的“导”是教师对学生的设计、引领、启发、指导。课堂中教师的“导”,首先要做的就是要让学生想学、愿学,由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通过巧妙的设计,或采用直接引导学生走向结论,或采用间接指导,启发学生自己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
1.用恰当的教师期望,激发学习动机。
在课堂上,教师根据个体差异,如智力差异、性格差异等来确定对每个学生合适的期望,就像种花一样,要先了解此花的习性,才能合理浇水施肥,才能让花在最适宜的条件下生长。因此,教师针对每个孩子的给予不同的期望,设置“跳一跳就能够着的”的苹果,让学生在具有一定挑战性的环境中通过努力去实现期望,从而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用灵活的教学方式,提升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教师在确立恰当课堂教学目标的同时,努力挖掘学科知识中的兴趣点,加强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用新颖和丰富的教学内容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同时变换灵活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过程。
3.用精练的导入设计,助力教学增效。
导是教师的活动,要求教师针对学生特点,根据本课教学内容,规定学生的学习任务。教师可以采用不同形式,包括:领读、示范、例题讲解等,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为学生提供规范的知识形式,高效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知识体系。
二、利于学,建立自主学习环境,变“苦学”为“善学”
“导学练合一”课堂教学模式中的所谓“学”,是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去独立地、自由地、自主地完成教师在导学中所设计的问题。课堂教学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学习、更新教学观念、掌握新方法的过程,教师要把课堂变成“学堂”,努力构建有利于学生学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这样的课堂里由“苦学”转变为“善学”。
1.创建课堂的平等互助氛围。
在传统的课堂上,“一言堂”、“满堂灌”成为主要教学模式,教师在这样的课堂中是主人、是主宰,而学生被迫成为了被按着脑袋吃草的“乖乖牛”。在现代的课堂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是课堂的主导,片面强调某一方面的作用都是违背教学规律的。我们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新的课堂必须尊重学生的独立见解,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在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下,学生的学习动机才能得以激发。
2.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感知。
陶行知先生主张“教学生的法子,先要使他发现疑问;查出他疑难的地方,使他想种种方法,去解决这个问题;从这些方法之中,选出顶有成效的法子,去试试看对不对;“导学练合一”的课堂上,教师积极鼓励学生用怀疑的眼光去看待新问题,并引导学生努力去“发现”。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发现问题的能力,对于学生的“突发奇想”,教师要认真对待,切不可武断评判,甚至敷衍带过,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三、優于练,建立合作练习机制,变“怕学”为“喜学”
在实施“导学练合一”的课堂教学时,由教师根据全班同学的性别、成绩、能力、兴趣、学好、特长等因素差异综合考虑,分成6人一个小组。在自学的基础上,学生针对导学提纲上的问题进行讨论。讨论问题是,6人共同参与,讨论由管理员组织在小组内进行,每位同学都要积极参与,向组内的同学介绍自己的正确的解法,向别的同学请教不懂的问题,巩固所学习的基本知识,发现学生没有弄清楚的问题,交流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也有着重要意义。
实践证明,在“导学练合一”教学模式的课堂中,“导”“学”“练”是有机的统一整合,没有先后之分、主次之分,它们相互依托、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学、讨论、交流、反馈等形式来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培养学习品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促进了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的发展。
课程教育研究·上2017年4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