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建军
一、研究的背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和实施,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体,是课程改革的落实者,是课程改革的关键。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是新课程改革的迫切要求。在新课程背景下培养青年教师,使他们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成为教学业务骨干,提高他们的专业化水平,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重头戏”,也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必然途径。
学校对青年教师成长尽管很关注,也出台很多激励政策,给予更多关心和指导,但青年教师发展的进程缓慢,要求他们撰写论文、案例、课题也是没几位教师参加。究其原因,主要是青年教师的培养缺乏长效机制,培养的目的性不强,方式、活动针对性不强,内容零碎,形式繁多,这势必影响教师的专业成长持续有效发展。
因此,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必须根据现代教师专业素养的基本构成要素,从专业信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建构主题内容,有计划地、有针对性地对青年教师进行培养,探索有效的培养机制和模式,这是实现青年教师有效培养的必由之路。
二、概念的界定
1.合作教研。
合作教研,即教师依托备课组、教研组、学科中心组等团队式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是指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教师之间通过专业对话、沟通和合作、共同分享经验、共同研究教学问题而采取的一系列行为。这种团队式教学研究,在初中基础教育学校的教师教学研究实践中,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合作教研对于教师教学实践专业发展有着及其重要的可持续发展意义和团队化、品牌化专业成长价值。合作教研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有利于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和持续力。教师合作教研具备三个特征:1.活动过程中强调互动和配合;2.信息来源倡导资源共享;3.活动结果注重共同提高。教师在团队中解决问题和独自一个人解决问题是不同的,合作能促进教师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弥补相互之间的缺陷,形成最大合力,因此教师合作教研已逐渐成为提供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建立优秀教师队伍的有效途径。
2.初中青年教师。
《基于合作教研的初中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实践研究》课题研究实践中所指的“初中青年教师”,是专指在义务教育初中阶段学校担任教育教学工作并且上课的一线青年教师,一般年龄应该在22-37周岁之间。
3.青年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学校教育发展的能动资源,是学校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创办优质名校,就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而青年教师在初中学校教师中占很大比例,特别近年来高校新大学生的入职,使学校青年教师的队伍不断壮大。初中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就是依托学校组织平台,在学校党政一体化领导和组织下,促进学校团队研修式集团化发展,进而形成青年教师教学实践专业化发展教育教学研修的新模式。
4.团队研修。
团队研修是一种以团队为内核的教师教研模式,分别从理念、操作模式和实施策略三方面加以解析。团队研修的理念,是通过传帮带的辐射直接影响教师的专业发展。团队研修的操作模式有三个:“滚雪球式”研修模式,带动区域发展;“菜单式”研修模式,关注教师要求;网络研修模式,惠及全体教师。团队研修的实施策略有名师引领、课例研修和课后反思。开展团队研修能够有效推进教师自主研修,形成一种新兴的研修文化。
三、研究目标与内容
学校一直以来把青年教师培养工作当成一个重要的课题来研究,重点研究过“生本教学”和“崇善课堂”的教学模式,这些对学校青年教师队伍的优化与提质,对学校青年教师队伍的整体成长与进步以及青年教师的健康、快乐成长也曾产生积极影响。但是,这仅仅是部分青年教师受益,缺少长远的眼光和整体的规划。
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应该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学校组织的各种培训、开展的各类研究、设计的各门课程等,都应充分考虑学校的实际,挖掘学校所存在的种种潜力,把学校资源更充分地利用起来,使学校青年教师队伍真正成为学校的宝贝,成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创新学校教育教学品质、提高学校教育教学品位的有生力量,从而使学校的生命活力释放得更彻底,使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更优质化和品牌化。
在《基于合作教研的初中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实践研究》课题研究中,研究目标是:通过研究,探索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一般规律,正确把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特征,形成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操作策略、方法、途径和有效载体;通过研究,促进青年教师提高业务素质及发现问题的洞察力和解決问题的创造力,培养具有教育创新与自我发展能力的学习型、智慧型、研究型的青年教师。
学校将积极营造创新教学能量自觉的、与时俱进的合作教研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新氛围,追求并践行初中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为教育人才培育创新奠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