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丹,黄婉婷
(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 福州 350122)
林平教授是中医学科学位评定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和人民卫生出版社所出版的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编委,“十一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诊断重点学科“中医辨证思维与证素辨证研究方向”学科带头人,福建省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福建省卫生技术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福建省基层老中医药专家师承带徒指导老师,福建省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福建中医药》编委会委员。笔者有幸随师侍诊,获益良多。现将林教授采用调气法治疗脾胃系疾病的经验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脾、胃同属中焦,以膜相连,一为脏,一为腑,脾属阴,胃属阳,互为表里,脾主升清,胃主降浊,二者相辅相成,均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脾胃之气充足和调,健运而不壅滞,升降适宜,纳化有度,则气血得以化生,元气得以滋养,正气内存而邪无所受;若脾胃亏虚,清阳不升,下陷阴分,浊阴不降,逆于阳分,则五脏六腑、四肢九窍皆为之不利。《脾胃论》曰:“若胃气本弱,饮食自倍,则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提出脾胃之气损伤易影响荣卫气血的化生甚至生命的安危。脾气亏虚,气血生化失源,健运乏力,湿浊内生,肌肉无法禀受,易引起食少便溏、疲乏等;胃失降浊,糟粕难以下传,在上则见呃逆、反酸、嗳气、呕吐,在中易引起腹胀、纳呆,在下则见便秘等;脾失健运,不能运化水谷精微,易引起脘腹胀闷、嗳气、便秘等;脾虚气陷,易出现脘腹下坠感、大便溏。陈意教授[1]强调:调气非止狭义之理气,包括补元气、填肾气、益肺气、健脾气、和胃气、疏肝气、泻肝气等,或升或降、或固或泄、或出或入皆属调气。林教授将调气法主要分为补气法、行气法、降气法3种。
《黄帝内经》曰:“人之所受气者谷也,谷之所注者胃也,胃者,水谷气血之海也,中焦之所出,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以奉生身,莫贵于此。”脾胃乃气血生化之源。若脾胃损伤,则百病生;脾虚则升举乏力,清气不能上升,反下陷为患。西医学认为:脾胃正气的防御作用与胃肠道黏膜中含有的前列腺素、表皮生长因子等对胃肠道上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极其相似,故健脾法相当于保护胃肠黏膜、提高胃肠道抵御伤害性刺激的能力。生活中,人们常因饮食不节、情绪失调、邪气侵袭等因素引起脾胃受损,出现纳呆、胃胀、疲乏、泄泻等症状。若出现脾虚之泄泻,给予莲子、山药、白扁豆、薏苡仁,健脾渗湿;若胃痛,给予黄芪、芍药、延胡索,健脾缓急止痛;若胃脘胀闷,给予白术、枳壳、大腹皮,健脾理气;若胃脘下坠感、乏力,给予黄芪、升麻、柴胡,一则健脾补气,使气血生化有源,二则升举中气,使气机升降恢复。
脾的运化及胃的腐熟功能均有赖于肝的疏泄调节。若情志抑郁、恼怒伤肝,肝失疏泄,进而导致脾失健运,胃失和降,胃气不降,糟粕不能下达,则肠道阻滞,腑气不通。林教授在治疗胃肠积滞之腹胀、便秘时多运用理气类中药,较少运用峻猛通便之药物,因其有损真、致虚、伤真等不良反应[2]。研究[3]表明:长期服用泻药和滥用强力通便药的患者结肠动力障碍为最。理气类中药多具有激发肠神经和加快排空运动的作用。气机阻滞,必然导致精、气、血、津液代谢失常,痰、瘀等实邪内生,又加重气机阻滞,形成恶性循环[4]。因此,林教授在运用理气药时注重依性取方。肝气不疏,轻者喜加香橼、佛手理气,重者加青皮破气;肝郁化火之两胁、胃脘灼热,多加川楝子疏肝清热;肝气阻滞夹瘀之胃脘疼痛,在上述理气药的基础上加用具有行气活血作用的延胡索;腑气不通,轻者加莱菔子、大腹皮、枳实,重者加槟榔、枳壳、枳实;气滞导致痰湿内生,加用具有化痰行气功效的药物如陈皮、厚朴;气血阻滞,加血中之气药川芎配合郁金。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曰:“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嗔胀,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若气机升降逆乱,阴阳反作,则可导致疾病,甚至影响生命。降气是将上逆之气平顺。对于呃逆者,林教授首选性味平的柿蒂,降逆;胃寒呃逆、吐酸者,多配伍吴茱萸、干姜,温中降逆;胃热呃逆、嗳气者,多配伍竹茹,清胃降逆;痰湿壅滞之呃逆者,常配伍半夏、旋覆花、代赭石,加强燥湿化痰降逆的功效。
林教授认为慢性胃炎的疾病本质为脾虚气滞,故治疗以健脾调气为原则,自拟调脏运气汤,临床随症加减,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5]。调脏运气汤药物组成:北柴胡10 g,白芍15 g,炒白术15 g,茯苓15 g,稻香陈6 g,槟榔10 g,炒麦芽15 g,浮小麦30 g,醋延胡索9 g,青皮9 g,紫苏子9 g,生甘草3 g。方中以健脾补气的炒白术和疏肝理气的北柴胡为君药,炒麦芽配伍稻香陈消食散气,青皮、槟榔、紫苏子行气导滞,佐以醋延胡索活血行气。全方以调气为法,具有健脾益气、通调气机、使气血和顺的功效。
《薛氏医案》曰:“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难经》曰:“气者,人之根本也。”气以其运行不息而激发和调控机体的新陈代谢,推动机体的生命进程。气的运动止息,则机体新陈代谢的气化过程停止,标志着生命过程的终止。笔者发现: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大多存在或是隐藏着气滞的病机,或者说气滞是疾病发生的诱因之一。林教授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辨证论治,选择不同的调气药物,不仅起到调气作用,而且能够祛邪外出,补而不滞,甚至达到防止传病、治未病的效果。由于当今社会人们生活在快节奏、高竞争的环境中,常处于精神焦虑、抑郁的状态,故林教授在运用调气药物的同时强调舒畅情志。
[1]叶峰.陈意调理气机辨治内科杂病[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7,31(10):8-10.
[2]郑虎占.中药合理应用第3讲泻下药的合理应用[J].中国临床医生,2008,36(8):19-21.
[3]汤善国.行气导滞润肠治疗慢传输型便秘80例[J].陕西中医,2004,25(1):22-23.
[4]常向明,姜杰,唐勇.行气增效刍议[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4,27(2):3-4.
[5]李连勇.基于病证结合思想运用健脾调气法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研究[D].福州:福建中医药大学,2013: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