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通针法联合少腹逐瘀汤治疗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型48例

2018-02-28 11:17:57沈海军
中医研究 2018年2期
关键词:温通寒凝针法

沈海军

(会宁县中医医院,甘肃 会宁 730799)

痛经是妇科常见疾病之一,临床主要表现为行经前后或经期出现下腹坠胀、疼痛,并伴有腰酸或恶心、呕吐等其他不适。该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1]。原发性痛经是一类属于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的痛经,占痛经的90%以上[2]。我国原发性痛经的发病率约33.19%,其中青少年发病率逐年递增,约43%~93%[3],严重影响青年女性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西医学主要对症治疗,其中以非甾体抗炎药为主,此类药物虽具有良好的止痛效果,但存在消化道、肝肾损害、中枢神经系统等不良反应,故不能长期服用,而且其远期疗效较差[4]。传统中医治疗痛经方法较多,并且疗效确切,安全可靠[5-6]。2015年1月—2016年12月,笔者采用温通针法联合少腹逐瘀汤治疗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型48例,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择96例甘肃省会宁县中医医院推拿科住院部收治的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型患者,按1∶1的比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8例,年龄平均(28.2±8.5)岁;VAS评分平均(6.34 ± 1.29)分;COX痛经症状量表评分平均(36.13±6.87)分。对照组48例,年龄平均(27.6±8.1)岁;VAS评分平均(6.23 ± 1.35)分;COX痛经症状量表评分平均(35.47±6.91)分。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按照《中华妇产科学》[7]和《妇产科学》[8]中原发性痛经的诊断标准。主症:行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下腹部疼痛、坠胀,其他伴随症状包括腰酸、头痛、头晕、乏力、恶心、呕吐、腹泻等。

中医诊断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9]和《中医妇科学》[10]相关标准,辨证为寒凝血瘀型。主症: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拒按,得热痛减。次症: ①月经量少或经行不畅;②经色暗淡有块;③畏寒;④手足欠温;⑤面色青白;⑥恶心呕吐。舌、脉:舌黯,苔白,脉沉紧。

3 试验病例标准

3.1 纳入病例标准

①符合原发性痛经的中、西医诊断标准;②月经周期规律(28.0±7.0) d;③接受本疗法前2 周内未接受其他治疗;④签署知情同意书。

3.2 排除病例标准

①月经周期不规律者;②中医辨证不属于寒凝血瘀证者;③孕期或哺乳期的妇女;④合并有其他重要脏器疾病、精神病患者。

4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温通针法治疗。主穴:合谷、三阴交、地机、太冲。操作方法:患者取仰卧位,穴位消毒后选用直径0.25 mm、长度40 mm的华佗牌毫针(由苏州东邦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010020)刺入皮肤,得气后行温通针法,以左手拇指或食指切按于穴位旁,右手持针沿着左手边快速刺入穴内,候其气至,左手加重压力,右手拇指用力向前捻按 9 次,待针下沉紧,针尖拉着有感应的部位连续小幅度的重插轻提 9 次,拇指再向前连续捻按 9 次,针尖顶着有感应的部位推弩守气,使针下继续沉紧,同时押手(左手)施以关闭法,以促使针感向前传导,传至病所,产生热感,守气 13 min,留针后,缓慢出针,按压针孔,1次/d。同时给予少腹逐瘀汤,药物组成:小茴香6 g,蒲黄10 g,川芎9 g,延胡索9 g,没药6 g,当归15 g,五灵脂6 g,干姜9 g,赤芍6 g,肉桂6 g,三七(冲服)6 g。1 d 1剂,水煎,分早、晚口服。

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主穴同治疗组。操作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合谷、三阴交、地机、太冲腧穴局部采用碘伏消毒后,选用毫针刺入皮肤,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法,留针30 min,1次/d。

两组患者均于月经前7 d开始治疗,连续治疗直至月经来临,1 个月经周期为 1 个疗程,连续治疗 3 个疗程。

5 观测指标

①采用视觉模拟标尺法(VAS)[11]对患者疼痛进行评分,0为无痛(0分),10为剧痛(10分),分值越大则说明患者疼痛越严重,最后根据患者所标明的疼痛位置,由医生打出相应的分值。②采用COX痛经症状量表(The cox menstrual symptom scale ,CMSS)[12]对月经周期产生症状的严重程度及症状持续时间进行评分。

6 疗效判定标准

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9]相关标准。痊愈:腹痛及其他症状消失。显效:腹痛明显减轻,其余症状消失或减轻,不服止痛药能坚持工作,治疗后积分降低至治疗前积分的1/2以下。有效:腹痛减轻,其余症状好转,服止痛药能坚持工作,治疗后积分降低至治疗前积分的1/2~3/4。无效:腹痛及其他症状无改变。

7 统计学方法

8 结 果

8.1 两组疗效对比

见表1。两组对比,经Ridit分析,u=2.70,P<0.0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型患者疗效对比

8.2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对比

见表2。

表2 两组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型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对比 分,

注:与治疗前对比,**P<0.01;与对照组对比,##P<0.01

8.3 两组治疗前、后COX评分对比

见表3。

表3 两组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型患者治疗前、后COX评分对比 分,

注:与治疗前对比,**P<0.01;与对照组对比,##P<0.01

9 讨 论

原发性痛经是临床上常见的妇科急症,不伴有明显的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其发生机制复杂。西医学认为:原发性痛经的发生是情绪因素、遗传因素、前列腺素、白细胞介素、催产素、血管加压素、内啡肽、体内离子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13]。西医多采用口服非甾体抗炎药、避孕药、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激动剂、维生素类等药物治疗,虽有一定的疗效,但长期使用易产生依赖性,并且可产生消化系统及神经系统等系统的并发症,停药后病情容易反复,因此不易被患者所接受。

痛经可归为中医学“经来腹痛”“经行腹痛”等范畴。中医学认为:风、寒等邪客于胞宫冲任之脉,导致冲任之脉受损,气血凝滞而发为痛经;治疗宜温经散寒、祛瘀止痛。温通针法由著名针灸家郑魁山教授结合几十年的临床实践而总结的特色手法,该手法采用捻转、提插补法的操作以激发经气,并配合关闭法推弩守气以推动气血运行,使针感传导,气至病所,病痛自除,该手法全程突出“温”“通”的特点,温可振奋阳气,加速血行;通可疏通经络,通畅血脉,具有温通经络、化瘀活血、祛邪扶正的作用[14]。少腹逐瘀汤出自于清代王清任的《医林改错》,书中明确指出少腹逐瘀汤具有治疗痛经的功效。 方中当归、赤芍、川芎为君药,补血活血、调经止痛;蒲黄、延胡索、五灵脂、没药为臣药,活血止血,化瘀止痛;干姜、小茴香、肉桂为佐药,散寒止痛,理气和胃。全方配伍严谨,共奏温经散寒、祛瘀止痛之效。现代药理研究[15-16]发现:少腹逐瘀汤主要用来治疗妇女少腹部有疼痛(积块、无积块)、宫寒血瘀型痛经或月经不调等妇科疾病,是专门治疗少腹疼痛的经典方。温通针法、少腹逐瘀汤的功用与痛经的病机甚相吻合。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5.8%和85.4%,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温通针法联合少腹逐瘀汤和平补平泻法均能降低患者的VAS评分及COX痛经症状量表评分(P<0.01),但温通针法联合少腹逐瘀汤优于平补平泻法(P<0.01)。综上所述,温通针法联合少腹逐瘀汤治疗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型临床疗效肯定,可缓解疼痛,值得临床运用。

10 参考文献

[1]李香萍,汪明德.原发性痛经的中西医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9(1):65-68.

[2]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318.

[3]DAVIS A R, WESTHOFF C L.Primary Dysmenorrhea in Adolescent Girls and Treatment with Oral Contraceptives[J].J Pediatr Adolesc Gynecol,2001,14(1): 3-8.

[4]FUGH-BERMAN A, KRONENBERG F.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CAM) in reproductive-age women: a review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J].Reprod Toxicol,2003,17(2):137-152.

[5]KASHEFI F,ZIYADLOU S,KHAJEHEI M,et al.Effect of acupressure at the Sanyinjiao point on primary dysmenorrhea: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Complement Ther Clin Pract,2010,16(4): 198-202.

[6]CHO S H, HWANG E W.Acupuncture for primary dysmenorrhoea: a systematic review[J].Complement Ther Med,2010,18(1):49-56.

[7]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8]谢幸,苟文丽.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62.

[9]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10]张玉珍.中医妇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124.

[11]REVILL SI,ROBINSON JO,ROSEN M,et al.The reliability of a linear analogue for evaluating pain[J].Anaesthesia,1976, 31(9):1191-1198.

[12]COX DJ, MEYER RG.Behavioral treatment parameters with primary dysmenorrhea[J].J Behav Med,1978,1(3):297-310.

[13]任秀丽.中西医治疗原发性痛经研究进展[J].环球中医药,2013, 6(5):396-399.

[14]方晓丽,郑俊江,郑俊武.郑魁山教授“温通针法”临证运用规律总结[J].中国针灸,2007,27(4):287-290.

[15]葛华.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52例[J].吉林中医药, 2007,27(11):28-28.

[16]王秀霞,梁玲,薛会灵,等.少腹逐瘀汤加减合艾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32例[J].环球中医药,2012,5(3):221-222.

猜你喜欢
温通寒凝针法
杜小利教授辨治痛经临床经验撷英
雷火灸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研究
基层中医药(2022年4期)2022-07-22 07:52:42
温通刮痧联合中药塌渍在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疼痛效果中的应用
浅议无极针法之九元气血针法
温通活血乳膏对LPS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TNF-α、IL-6、NF-κB表达的影响
中成药(2018年9期)2018-10-09 07:18:56
黄芪建中汤联合槟榔穴位贴敷治疗寒凝气滞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研究
陕西中医(2018年6期)2018-08-29 00:43:24
五味温通除痹胶囊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自噬蛋白Beclin-1、LC3-Ⅱ表达的影响
中成药(2017年8期)2017-11-22 03:18:25
中药内服配合艾灸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疗效观察
朝医太极针法操作规范
初探皮部针法治疗腰肌劳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