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性疾病脉象与血象、骨髓象相关性研究*

2018-02-28 11:17夏小军姜俊峰姚金华开金龙郭炳涛
中医研究 2018年2期
关键词:脉象性疾病骨髓

夏小军,段 赟,崔 杰,姜俊峰,姚金华,开金龙,郭炳涛

(1.甘肃省肿瘤医院,甘肃 兰州 730050; 2.庆阳市中医医院,甘肃 庆阳 745000)

血与脉的关系最为紧密,后世常将二者以“血脉”并称。《素问·脉要精微论篇》曰:“夫脉者,血之府也。”《灵枢·决气》曰:“壅遏营气,令无所避,是谓脉。”说明脉是血的居所和循行通道。脉象变化最根本的原因是气血的变化,而气血之盛衰与五脏六腑的关系密切。“肾主骨生髓”,又“髓生血”,故骨髓与气血密切相关。《丹溪心传》曰:“有诸内,必行于诸外。”气血之盛衰、多寡、盈亏等反映在脉象上,均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中藏经》曰:“脉者,气血之先也。气血盛则脉盛,气血衰则脉衰,气血热则脉数,气血寒则脉迟,气血微则脉弱,气血平则脉缓。”因此,脉象的不同表现可作为反映血、骨髓的一个显著特征。2012年7月—2015年12月,笔者对976例贫血性疾病患者进行调查研究,总结、归纳贫血性疾病的脉象特征,并探索其与血象、骨髓象的相关性,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甘肃省庆阳市中医医院、甘肃省肿瘤医院血液科住院和部分门诊就诊的贫血性疾病患者976例,其中男367例,女609例;年龄平均(40.15±12.12)岁;病程平均(7.25±5.45)月;缺铁性贫血(IDA)402例,巨幼细胞性贫血(MA)259例,溶血性贫血(HA)143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75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MDS-RA)97例。所有病例均符合《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1]中贫血性疾病的诊断标准。

2 试验病例标准

2.1 纳入病例标准

①符合IDA、MA、HA、AA、MDS-RA的诊断标准;②初发病例未经药物干预治疗,或治疗后复发且停药1个月以上者。

2.2 排除病例标准

①同时符合2种或2种以上贫血性疾病者;②其他贫血性疾病者;③合并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等血液系统其他疾病者;④合并较严重的心血管系统疾病者;⑤有药物、特殊食物等因素干扰,影响脉象正常判定者。

3 临床研究方法

3.1 制订病例信息资料调查表

由课题组制订统一的病例信息资料调查表,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患者的一般信息,如性别、年龄、职业、婚姻状况等;脉象表现形式;血常规、网织红细胞计数、骨髓细胞形态学等实验室指标;疾病诊断及证候诊断结果等。

3.2 舌象资料采集方法与质量控制

排除药物、情绪等干扰因素的影响,在安静的环境下,嘱患者静坐或静卧片刻,使其处于精神放松状态;采用中医四诊仪(舌面脉信息采集体质辨识系统),取“寸口”脉象;按照《中医诊断学》[2]相关脉诊标准,由经过培训的高年资中医师对脉象进行人工识别、复核。

4 观测指标

①外周血象:包括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淋巴细胞(L)、血红蛋白(HG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血小板(PLT)和网织红细胞(Ret)。②外周骨髓象:包括骨髓增生情况(活跃、减低)、各系(红系、粒系、单核系、淋巴系、巨核系)比例、巨核细胞数量。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相关系数(r)按积方差方法计算,r值介于-1~1。当r>0时,表示两变量正相关;r<0时,表示两变量负相关。

6 结 果

6.1 贫血性疾病的舌象表现形式与分布情况

见表1。

表1 贫血性疾病的舌象表现形式与分布情况 例

由表1可见:976例贫血性疾病中,符合不同特征的脉象累计1 404例。其中复合脉象431例,占贫血性疾病的44.16%;单纯脉象545例,占贫血性疾病的55.84%。从脉象在贫血性疾病中的分布比例来看:细脉占贫血性疾病的51.23%,提示贫血性疾病最常见脉象为细脉;其他常见脉象在贫血性疾病中的分布比例由高到底依次为滑脉(37.30%)、弱脉(14.24%)、沉脉(11.48%)、弦脉(8.91%),提示滑脉、弱脉、沉脉、弦脉亦多见于贫血性疾病;其他脉象则不常见。

6.2 贫血性疾病单纯脉象与外周血象的相关性

545例单纯脉象中,排除分布比例极低的平脉、浮脉、濡脉及分布缺如的结脉、代脉、促脉,重点分析沉脉、迟脉、数脉、细脉、缓脉、弱脉、滑脉、涩脉、弦脉9种脉象516例,研究单纯脉象与外周血象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血红蛋白含量与细脉发生率呈显著负相关, 平均红细胞体积与滑脉发生率呈显著正相关, 白细胞计数与沉脉发生率呈显著负相关。见表2。

表2 贫血性疾病单纯脉象与外周血象的相关系数(r)

6.3 贫血性疾病单纯脉象与外周骨髓象的相关性

545例单纯脉象中,排除分布比例极低的平脉、浮脉、濡脉及分布缺如的结脉、代脉、促脉,重点分析沉脉、迟脉、数脉、细脉、缓脉、弱脉、滑脉、涩脉、弦脉9种脉象516例,研究单纯脉象与外周骨髓象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骨髓增生减低与沉脉、弱脉发生率显著正相关。见表3。

表3 贫血性疾病单纯脉象与外周骨髓象的相关系数(r)

7 讨 论

7.1 贫血性疾病脉象与血象的相关性探讨

从西医学角度而言,动脉随着心脏的舒缩而舒缩,常用来诊脉的桡动脉也是如此。脉管中的血液在脉搏的发生过程中实际起到了媒介的作用,而血液中的血细胞对脉搏的产生也有一定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表明:血红蛋白含量与细脉发生率呈显著负相关,提示在一定的范围内,血红蛋白含量下降程度越低,细脉发生的几率就越高。当发生贫血时,红细胞数目减少,假设在没有血流动力学、细胞流体力学和“假性贫血”异常改变的前提下,血容量会随着红细胞数目减少而减少,血容量不足则血管充盈度降低,造成脉管“细小”,出现脉象学中的细脉。而红细胞数目与血红蛋白含量在一般贫血性疾病中呈正相关,此说明在一定的范围内,血红蛋白含量与细脉呈正相关。本研究中,多数贫血性疾病细脉多见,从脉象学上可反映其有效血容量不足的一面;然而,细脉在IDA、MA中比例最高,其原因单从血容量不足来解释似乎过于浅显,还有待于相关交叉学科介入研究。

本研究表明:平均红细胞体积与滑脉发生率呈显著正相关,提示在一定的范围内,平均红细胞体积越大,滑脉的发生的几率就越高。平均红细胞体积是反映红细胞大小的参数,当MCV值越大,RBC体积越大。由于红细胞数目在全血细胞有形成分中占据绝对优势,其压积为40%~50%,而白细胞和血小板压积共约占1%[3],因此,红细胞的多少、体积的大小对红细胞压积的影响较大。当血浆容量、血红蛋白含量在一个特定的范围内时,RBC体积越大则红细胞压积就越大,血管内的细胞成分相对比较“充实”,这种血液在脉管内流动时所产生的作用力外在表现为脉象时,更多地可能是“充实”“滑利”的应指感,这可能是大细胞性贫血更多出现滑脉的原因之一。本研究结果显示:滑脉在MA、HA中比例最高。MA系大细胞性贫血,其平均红细胞体积明显增高,与滑脉发生率呈显著正相关,符合本研究结论。但是也有例外情况,如:HA的平均红细胞体积值一般不高,其滑脉所占比例较高;MDS-RA的平均红细胞体积值一般较高,其滑脉所占比例不大。原因分析如下。HA虽然平均红细胞体积一般不高,但是由于多种原因红细胞本身脆性明显增加,当发生溶血、有大量的红细胞破坏时,这种破坏可能造成了两方面的后果:其一,从血流动力学来看,红细胞过较早凋亡、破坏,在造血补给不足的情况下,血液中的红细胞急剧减少,客观上可能造成了外周血液循环阻力降低,血液在脉管内流畅度增加,在具体脉诊上则较其他脉象更为“滑利”;其二,从细胞流体力学角度来看,红细胞在血液分层流动中处在中轴,其长轴与血管纵轴平行,红细胞移动时发生的旋转及红细胞相互间的撞击都很少[3],若HA红细胞脆性增加,其变形能力必然减弱,切率就也会减低,红细胞易于聚集,当红细胞移动时,其发生的旋转及相互间的撞击就相对较多,这种作用力体现在脉象上可能具有“充实”的一面。以上可能是HA平均红细胞体积值不高,却多见滑脉的原因之一。MDS-RA虽然系大细胞性贫血,但平均红细胞体积一般不如MA高,加之MDS主要发病群体为老年患者,其动脉血管或存在轻重不同的硬化,导致血管本身弹性差、紧张度高,抵消了大细胞在在脉管内流动时所产生的作用力,故滑脉发生率不高,弦细脉却较高;另外,60岁以上的高龄者多因纤维蛋白原增高导致红细胞沉降率增快,可能会影响细胞流体力学的某些改变,继而发生血流动力学的一些变化,这可能是MDS滑脉发生率不高的又一原因。

本研究表明:白细胞计数与沉脉发生率呈显著正相关,提示在一定范围内,白细胞计数越低,沉脉的发生的几率就越高。本研究结果显示:沉脉在AA中比例最高,而白细胞减少在AA中的发生率较其他贫血性疾病高,故AA符合白细胞计数与沉脉发生率呈负相关的研究结论。由于正常人安静时,每立方毫米血液中白细胞总数为6 000~9 000个,不超过红细胞压积的0.9%[3],因此,从血流动力学角度看,白细胞在血管内流动时对管壁所产生的作用力不如红细胞大,换句话而言,白细胞对脉搏或脉象的变化在动力学方面的影响极小。那么,白细胞是如何影响脉象的行程呢?其原因可能与血管内的细胞黏附分子存在某种关联。细胞流体力学研究表明:细胞黏附分子是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重要调节者,不同黏附分子在黏附的不同阶段起作用,以一定的顺序形式形成一种被称为白细胞-内皮细胞黏附的级联,而流体的切应力直接影响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的黏附[3]。由此推测:白细胞计数减少可能会影响白细胞-内皮细胞黏附的级联,继而导致流体切应力的改变,进而影响脉搏或脉象变化。

7.2 贫血性疾病脉象与骨髓象的相关性探讨

骨髓不但有造血功能,而且还具有防御功能、免疫功能。骨髓中含有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成纤维细胞等[4]。骨髓的功能或其细胞构成可能在血液形成、血液循环等系统直接或间接地发挥某种作用。因此,探寻贫血性疾病脉象和骨髓象的相关性,有利于拓展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的新思路。

本研究表明:骨髓增生减低与沉脉、弱脉发生率呈显著正相关,提示在特定的条件下,骨髓增生减低越多,沉脉、弱脉发生发生率相对就越高。本研究脉象分布情况显示:沉脉在AA中分布比例最高。而AA的骨髓增生程度一般是减低或重度的,故AA的骨髓增生特点与脉象特点印证了本研究结论。AA系骨髓衰竭性疾病,其骨髓增生低下与沉脉、弱脉发生率呈显著正相关,可能与骨髓间充质细胞有关。骨髓间充质细胞(BMSCs)是一种成体干细胞,广泛存在于骨髓、外周血、脂肪等多种组织内,具有较强的自我复制和不断增殖的能力,在特定条件下可以分化为骨细胞、脂肪细胞、内皮细胞和类心肌细胞等多种组织细胞[5]。目前,国内、外许多研究[6]均表明:AA的BMSCs较正常BMSCs存在差异,与正常来源的BMSCs相比,AA的BMSCs增殖能力较弱。有研究[7]表明:BMSCs可分化为心肌细胞或与宿主心肌细胞融合,参与宿主心肌的同步收缩,提高局部室壁运动能力,改善心功能;BMSCs可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参与血管壁的组成;BMSCs可分泌促血管生成因子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促进血管生成,增加心肌灌注,阻止细胞凋亡,减少胶原沉积,抑制梗死心肌纤维化,减少不利的心室重构。现代血流动力学研究[8]表明:心输出血量减少导致血压降低、血管内压力减小、血容量不足是沉脉形成的主要成因。此外,左心室舒缩功能减退导致心输出量降低是产生弱脉的重要原因之一[9]。综上所述,骨髓对沉脉、弱脉形成的影响可能与BMSCs有关。

[1]张之南,沈涕.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3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2]朱文锋.中医诊断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38-44.

[3]黄华.细胞生物流体力学实验及实验相关系统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生物医学工程,2004:1-45.

[4]张之南,郝玉书,赵永强,等.血液病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273.

[5]CHOI YH,KURTZ A,STAMM C.Mesenchymal stem cell for cardiac cell therapy[J].Hun Gene Ther,2011,22(1):3-17.

[6]张东伟,陈岩,李旭.骨髓间质干细胞在心肌梗死治疗中的研究进展[J].湖南中医杂志,2014,30(9):7.

[7]何丽.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间充质细胞体外生物学特征与免疫调节缺陷[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14(1):179-180.

[8]杨运高.沉脉的特征、形成机制及主病研究[J].湖南中医杂志,2014,30(9):7.

[9]员凤英,李果刚,黄小波,等.冠心病脉象血流动力学机理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杂志,2009, 36(9):1628.

猜你喜欢
脉象性疾病骨髓
防跌倒,警惕认知障碍性疾病
超声造影在鉴别诊断胆囊壁弥漫增厚性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时间序列和时序卷积网络的脉象信号识别研究
骨髓18F-FDG摄取模式在初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诊断骨髓浸润的价值
组蛋白和TLRs在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
对虾常见环境性疾病的防治
探索脉学的学习方法
骨髓中缺氧诱导因子1α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表达
瞬时波强技术对人迎、寸口脉象研究的意义探讨
赞美骨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