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问题与应对措施

2018-01-17 10:41李勇刚
锋绘 2018年7期
关键词:道德教育留守儿童措施

李勇刚

摘要:“留守儿童”作为特殊弱势群体,其思想道德问题堪忧。文章分析了留守儿童思想道德问题、成因和应对措施,认为只有形成以学校教育为主,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政府政策支持的有机结合的留守儿童思想德育教育体系,重视发挥学校在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统筹规划各个教育层次思想道德教育内容,探索行之有效的教育形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的德育问题。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教育;问题;措施

中共中央、国务院2004年3月22日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这是党和国家从战略高度着眼对中华民族未来提出的重大举措。关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留守儿童的道德教育问题非常突出。

1 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问题

由于留守儿童缺少来自父母的引导,使得部分留守儿童在思想道德方面r匕非留守儿童存在更多的问题。

1.1 部分留守儿童道德情感缺失

道德情感是促使儿童把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的中介,是个体道德品质发展与健全人格形成的内在保证。中小学生的道德情感正处于不断的发展过程中,是进行道德教育的最佳时机。但是,由于现实的各种原因特别是缺少父母的亲情和引导,留守儿童的道德情感往往比较淡漠。这些孩子难调教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在情感上与老师和社会所倡导的优良的思想道德相抵触。

1.2 部分留守儿童道德意志薄弱

道德意志就是决心履行相关道德的心理状态,这是人们是否真正实行优良道德的关键。部分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在道德行为方面的严格要求和部分监护人的娇惯和放纵,往往怕苦怕累、贪图安逸,这使得艰苦锻炼、积极向上的品性得不到发展,在品行方面难以克服一些恶习,有的上网成瘾不能自拔,有的在不良引诱面前无法自制。

1.3 部分留守儿童道德行为较差

道德行为是指一个人在道德认知、道德动机、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综合作用下表现出来的对他人和社会具有一定道德意义的实际行动。部分留守儿童的不良道德行为主要表现在:爱撒谎、骂人;乱花钱,不知道勤俭节约;喜欢惹事,打架斗殴;不关心他人,以自我为中心;抽烟、赌博,迷恋网吧、游戏厅、歌舞厅;甚至还有少数人违法犯罪等。

2 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问题成因

2.1 家庭因素

(1)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环境的缺失,一方面农村家庭不能为留守儿童提供接受良好教育的学习条件;另一方面,隔代家庭教育意识淡薄、观念陈旧,农村贫困文化及教育现实滋生了年龄偏大的祖辈们有“读书无用论”的思想,使他们对孙子们的教育采取排斥、抵制的态度,并对教育持有一种功利性的价值取向。

(2)监护人忽视“养成教育”。习惯的力量是顽强而巨大的,一旦形成,便不容易改变。留守儿童正处在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但在这最佳时期,祖辈们灌输给学生的价值标准,极大地影响学生在学校和社会上的行为表现。

(3)监护人教育方法不当,正确引导不够。部分监护家长对留守儿童过分宽容,不分是非曲直,偏袒护短;有的家长错把粗鲁当严格,轻则训斥辱骂,重则棍棒相加,把子女推到了自己的对立面,形成子女对父母的畏惧、怨恨和反抗心理;有的父母、祖辈对子女的教育要求不统一,孩子无所适从;有的父母把子女当成“小皇帝”事事依从,久而久之养成了孩子自私自利、不体谅等不良恶习。

2.2 学校因素

2.2.1 严重的“重智轻德”倾向

部分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将德育工作放置一边。尤其是学校上层管理者很少像关注学生成绩那样关注品德教育,甚至学校的考评上也单一的以学生的成绩为准,出现了“学生的分,老师的命根”的怪圈,只要教出成绩好的学生,那就是优秀教师。这也在教师、学生意识中加深了“重智轻德”的观念。

2.2.2 德育课落实不到位

尤其在农村学校,在思想品德课的设置上存在不少问题,比如课时不足、教师水平有限。在繁重的课业负担和升学压力下,学校的德育活动开展也很不够,基本上是为了免安全之责而奉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

2.2.3 德育内容滞后

德育内容存在脱离学生身心特点、知识水平和社会生活实际情况。中央教科所德育中心詹万生主任介绍,“当前的德育教育内容存在着倒挂、脱节、不必要重复以及在中小学衔接不好等方面的问题。“文革”及其以前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学校德育工作是以政治运动为核心,实行的是“运动战”;现阶段由于形势发展的需要,我们又不断提出或强调一些新的德育内容和要求,实行的是“游击战”,这种局面使学校德育工作者感到“上边千条线、下邊一根针”,德育工作难以落实。从调查中了解到,留守儿童只有概念上的道德,缺乏表达能力和实际操作性。有学生反映:“老师讲得都正确、很崇高、很伟大,但在实际生活中我用不上。”

2.3 社会因素

2.3.1 留守儿童被视为社会弱势群体的影响

社会分层的必然结果是留守儿童及其父母在整个社会结构中处于弱势地位,从而导致其在教育系统中同样处于弱势地位,不能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留守儿童在家庭中,父母不在身边,使其处于教育边缘的地位,成为被忽视的边缘群体。他们承受着精神上的贫困,与父母缺乏基本的情感交流和沟通,甚至有的孩子对父母产生陌生感,其发展所需的心理环境被无意识地剥夺。

2.3.2 大众传媒的负面影响

现在的大众传媒及影视文学作品中充斥着大量不健康的内容,孩子们的自控力较差,在临时监护人无暇监督和管束的情况下极易陷其中而深受其害。传统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和方法,已无法适应新的教育对思想成长的需要。互联网创造的虚拟环境,使自身沉醉于一种虚拟的满足中,给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教育方法、教育手段增加了难度。

2.3.3 生活环境的影响

现代社会大气候,赌博现象普遍存在。各种赌博现象遍布大街小巷,不少全家男女老少,整日混迹于赌场之中。农村见面的问候语也从“你吃饭了吗?”变为“买马中了没有?”或“今天出猪还是出的猴?”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所有这些促使一些学生也养成了玩赌纸角、卡片等不良行为,使学校开展德育工作叫苦不堪。

3 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的应对措施

(1)改進课堂教学。抓住实施新的课程标准的契机,加快课堂教学改革步伐,建立新的教书育人评价标准,挖掘各科教材的德育内涵,把“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分年级、分层次、有计划地融入各科教学内容之中。加强正面教育引导,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尊重学生人格,为每位学生提供平等参与的机会。

(2)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挖掘思想道德教育资源,开创学校德育工作新局面。

(3)从生活的实际出发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道德建设水平,形成孩子帮助家长改陋习、家长帮助孩子改错误,互相督促、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

(4)照顾农村留守儿童的特点,一切工作都要从孩子的年龄、心理以及思想上的特点出发,充分发挥他们自我教育的能力。遵循”实际实用”的原则,依据农村留守儿童所接触社会关系的顺序和心理、年龄结构等特点,由近及远、由低到高、按学段、分层次确定思相道德教育的目标,使他们思想道德建设具有系统性、结构性和可操作性。

(5)建立完善农村留守孩子中弱势群体救助保护体系。

(6)抓环境,营造思想道德教育的良好社会氛围。

(7)发挥街道、小区、村社等校外活动阵地,形成多层次的未成年入校外活动场所,从总体上扩大校外教育的规模,拓宽农村留守儿童接受校外教育的途径。

(8)广泛开展家庭教育宣传,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推广家庭教育经验,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和教育子女能力。

(9)建立“学校德育工作信箱”、“少先队悄悄话信箱”和校外法制副校长聘任办法,为实施《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提供政策咨询和法律援助。广泛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指。提高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素质,预防和纠正他们的品行障碍。

(10)开展为农村留守儿童办实事活动。每年举行一次“学校留守儿童文娱活动”;一次“我与留守孩子并肩前进”或“我为留守儿童送温暖”、“我与留守儿童结对子”活动。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N]人民日报,2004-03-23.

[2]吴霓.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课题组.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课题简报教育发展研究部网.

[3]山东农业信息网http://www.sdny.gov.cn/art/2008/7/4/art-621_34401.html.

[4]周宗奎,孙晓军,刘亚,周东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71-79.

猜你喜欢
道德教育留守儿童措施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夏季猪热应激及其防治措施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育
如何对幼儿开展道德教育
成人:道德教育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