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语言失当症”的诊断、分析与矫正

2018-01-17 07:28张芸芸
数学教学通讯·初中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矫正策略数学教学

张芸芸

[摘 要]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若教师常出现语言不精练、不规范、无启发、无趣味、无针对性等情况,将影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所以数学教师应避免这五种类型的“语言失当症”,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语言.

[关键词] 数学教学;语言失当;矫正策略

教学语言是教师使用的最基本的信息传递载体,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腦力劳动的效率. ”这句话精辟地指出了教师教学语言的重要性. 数学是一门严谨又极富魅力的学科,良好的语言功底是一名合格数学教师的基本素质,对积极有效开展数学教学非常重要. 如何用恰当的教学方式来演绎数学冰冷枯燥面容下的温情和美丽,如何用精当的教学语言把数学严谨的学术形态转化成形象生动的教育情态,是我们每一位数学老师一生探求的课题. 然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学语言失当的情况却广泛存在. 本文列举了五种“语言失当症”的教学情景,并分别加以诊断、分析与矫正,提醒广大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做到教学语言的精练性、规范性、启发性、趣味性和针对性.

数学教学语言的精练性

1. 教学情景

某老师正在讲解一条关于角平分线定理应用的简单几何题,她先让学生把过程表述了一遍,然后指出该生几何语言描述不当的地方,自己再边说边把过程板书演示出来. 接下来她连着问了三四遍“大家懂了吗”,最后说:“老师把这条题目的解答方法再讲一遍,大家再听一听……”

2. 诊断

教学语言重复啰唆,不精练.

3. 分析

该教师教学语言啰唆重复,让学生抓不住重点、难点,抢夺了本应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时间,使学生思维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这容易让学生产生消极的厌学情绪. 此外,教师言语啰唆也易使得教学任务不能在课堂上有效完成,最终导致教学效率低下.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必须摒弃多余用语,让自己的教学语言变得简洁、精练.

4. 矫正

(1)教师尤其是新教师必须在备课时精心设计好问题及过渡语,所提的问题必须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必须为学生顺利开展思维活动提供适当的生长点. 要反复琢磨怎样提出问题效果最好,注意解决问题的逻辑性,推导严谨,有理论根据,使学生信服,层次之间过渡自然.

(2)教师在讲课时,应该给学生的思维留有时间上的余地,特别是用简洁、精练的数学语言,引导学生进行高强度的思维训练,甚至创造条件,鼓励和启发学生超前思维,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3)日常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要注意做到言简意赅,应尽可能用最直截了当的语言去点拨启发,让学生清楚明了地理解知识、领悟要点,杜绝无用的题外话、口头禅. 教师讲课时,用语重复要三思而后行,想想是不是教学的重点或难点,想想你的重复对课堂教学的推进和学生的发展有无负面影响.

做到以上三点,持之以恒地加以训练巩固,课堂上那些多余的话自然就会销声匿迹.

数学教学语言的规范性

1. 教学情景

某老师正在讲授新课“科学记数法”,学生板演了这样一道练习题:32000=32×103,该老师评价说:“这位同学写的结果是正确的,但不是标准的科学记数法,标准的记数法应写为……”

2. 诊断

数学语言表述错误,不规范.

3. 分析

学生板演的代数式不是科学记数法,“科学记数法”是一个有具体规定的数学概念,其中1≤a<10,不存在“标准”与“不标准”的说法. 每一个数学概念都是准确严谨的,在数学学科范围内是有定论的,每一个字、词既不能删减,又不能随意增加,更不能任意调换. 同时,在解答数学题的过程中,使用的数学语言、解题步骤也必须符合规范. 数学语言一般都具有特定的意义和确定的内涵,因而表述一定要准确、规范,这就要求数学教师的语言在语法上是正确的,在逻辑上是经得起推敲的.

4. 矫正

(1)教师对概念和术语的含义必须有透彻的了解,不能随意“借用”一些相似或相近概念,比如对“整除”与“除尽”、“数位”与“位数”、“切线”与“切线长”等概念要辨析清楚,避免出现“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最小的整数就是0”之类的低级错误.

(2)必须用科学的术语来授课,不能“删”“添”定义以及定理法则中的字句,更不能用生造的词和方言来表达概念、法则、性质,比如,不能把“垂线”讲成“垂直向下的线”,不能把“最简分数”说成“最简单的分数”等.

(3)教师要时刻理清自己的思路,既要防止夸夸其谈,使用学生未学过的名词、术语,又要防止“词不达意”,让一些不完整、不规范的表述不经意间从自己的口中滑出. 要采取多种方式加强训练,如可在备课本上预先写出课堂上要讲的重点、难点,如此反复练习,才能做到语言表述准确规范.

数学教学语言的启发性

1. 教学情景

某老师讲授“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时,在讲述“公因式”的概念后,给出一些多项式让学生找公因式. 学生板演后,老师直接把找公因式的“看系数、找字母、定次数”的方法推出,然后让学生对照方法检查解答结果的正误.

2. 诊断

知识讲授过多过早,无启发.

3. 分析

该教师没有让学生经历“操作——讨论——总结”的探究过程,而是直接给出提取公因式的方法,完全剥夺了学生自我思考和总结的机会,违反了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 教师的教学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学习,着重发展数学思维能力,提高数学应用水平,而不仅仅是教给他们做数学题的方法.

4. 矫正

(1)教师的教学语言要规范简练,词意表达清晰,语气抑扬顿挫,充满热情和感染力,做到耐人寻味,发人深思,从而“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诱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达到富有反思性、启发性的教学效果.

(2)对话的质量是决定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 教学对话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迪学生的思维,提供学生参与教学、相互交流的机会,及时地得到教学反馈. 上课前,教师要设计好问题串,确保课上开展高质量的师生对话,通过对话启迪学生的数学智慧,帮助他们有效地获取知识.

(3)教师应注意把握启发的火候,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抓住时机启发,把握启发的度,防止未启已发、启而不发的现象. 为此,教师应透彻地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准确地评估该知识点对于学生的难易度. 平时要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参与到数学法则、定理和方法的探讨中来,对于同一个教学内容,教师的启发性教学用语不同,留给学生的思维空间也就不同.

数学教学语言的趣味性

1. 教学情景

某老师的数学课上得比其他老师多,教学态度也认真,可教学成绩总是不见起色. 我们发现,该老师上课时习惯用“对不对”“好不好”“同意吗”“做对的举手”之类的表述,提问时多半是冷冰冰的数字与数字之间的对话,而且像“你真棒”“你真聪明”等缺乏个性的评语使用频率也很高.

2. 诊断

教学语言呆板单调,无趣味.

3. 分析

數学是一门偏重于理性知识传授的学科,当数学教师语言呆板单调时,学生们注意力涣散,昏昏欲睡,教学效果自然不佳. 所以,教师的作用就在于把严谨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生动具体的语言符号,引导学生在充满趣味的气氛中完成学习任务.

4. 矫正

(1)教师要用通俗的语言去解释抽象的数学概念. 要善于打比方、做类比,用生活中的实例、简明扼要的口诀,以及充满趣味的语言把数学知识讲得生动、通俗. 如低年级教学时,可借助“讲故事”“数学迷宫”“智慧老人”等一些故事情节,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则可采用“抢答”“用手势回答”等来调动课堂气氛.

(2)一定的幽默感和教育机智是调节师生情绪状态的有效手段. 富有幽默感和教育机智的教师,能够以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来处理矛盾,善于缓和课堂中的紧张局面,容易实现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控制,进而形成和谐融洽的课堂教学秩序.

(3)针对学生的差异性,教师应将课堂中对各层次学生的随意性“评语”变为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个性化“评语”,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教育效果. 特别是对学困生,要更多地使用具有针对性的鼓励用语,让他们在一种充满“正能量”的语言环境中愉快地学习成长.

数学教学语言的针对性

1. 教学情景

某老师刚从小学调入初中,开设了一次面向家长的教学公开课,课后,学生家长对该老师的课堂教学颇有意见. 原来她在上课时,所用教学语言和肢体动作始终摆脱不了小学教师的痕迹,家长觉得表演成分太多,显得幼稚、夸张、不自然. 该老师很不解:这样讲课不是更细致入微,更容易打动学生吗?

2. 诊断

教学语言与对象不合,无针对性.

3. 分析

面向小学生的授课以形象教学为主,这与初中数学的教学方式大相径庭. 初中阶段数学知识面迅速拓宽,内容不断加深,需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 此外,初中阶段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渐苏醒,虽然思想还不太成熟,但他们渴望被认可,不愿意总被当作幼童. 所以初中阶段的授课需根据这一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重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该老师把初中学生当作小学生看待,施教方式不当,教学语言缺乏针对性,自然费力不讨好.

4. 矫正

(1)所谓针对性,就是教师必须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教育环境运用不同的教学语言,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因材施教”. 教师应多用启发性的语言启发学生,少用演员式的语言表演. 在小学阶段,教师喜欢用丰富的表情和夸张的肢体语言来吸引学生注意力,而面对中学生,这种演员式教学却不合适,教师应学会随着授课群体的改变,转换自己的教学角色和教学方法.

(2)教学中由于学生年龄特点的不同、生活环境的不同、教育背景的不同,他们的理解能力、掌握能力都存在差异,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实际情况使用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语言,否则难免会出现“鸡同鸭讲”、事倍功半的现象.

(3)要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群体使用合适的肢体语言. 教学语言除了“说”之外,还有一种无声的语言——“肢体语言”,教师的肢体语言应尽量大方、得体,为其思想表述起到应有的辅助作用. 针对不同学龄段的学生,教师应采用恰当的姿态、表情和动作,不夸张、不做作,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

以上列举了数学教学过程中常见的五种“语言失当症”,经过诊断、分析,提出了相应的矫正策略.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要尽量避免使用这些失当语言,努力做到数学教学语言的精练性、规范性、启发性、趣味性和针对性. 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的教学语言应是教师内心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亲切的语言能缩短师生的心理距离,沟通师生的感情,融洽师生的关系. 我们相信,只要广大数学教师关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谨记自己的职责与使命,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善于总结、主动学习、积极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就一定可以达到数学教学语言科学性与艺术性的辩证统一.

猜你喜欢
矫正策略数学教学
谈学生学习不作为的正向引导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例谈数学教学中辩证唯物主义的渗透
小学生错别字成因及矫正策略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
例谈高中课堂问题行为及其矫正策略
教学目标设计常见问题与矫正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