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云
【关键词】适合的教育;职业教育;双创园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68-0017-03
一、缘起:以“适合”为出发点
职业学校的功能兼具教育、科研和社会服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学校要为学生的发展提供适合的教育”。职业教育本身就是一种适合特定学生群体的教育模式,它的培养目标是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由于沿用了与普通教育无异的班级授课模式、考核评价模式,也因为校企合作大多浮于表面、流于形式,一些职业学校面临巨大的困境。除了设置专业课程外,职业学校如何体现职业教育是一种“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呢?
我校的实践,是建设“创新创业孵化园”(下文简称“双创园”)。该项目构建生产性实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创新教育实验室、学生创业一条街等四个功能区,建筑面积近2万平方米,即将投入使用。双创园的建设运行中,“适合学生发展”是最根本的逻辑起点。双创园设置学生生产性实训实习平台、职校教师企业实践平台、普通中小学生职业体验平台、新型农民和新兴产业工人技能培训终身教育平台,一改传统授课模式,为职校学生、中小学生、教师及社会人士提供更符合他们学习习惯与认知规律的教育内容,尊重个体差异,鼓励创新创业,使其获得可持续发展。
二、过程:以“适合”为理念引领
双创园的规划及运行,始终以适合人的发展、适合区域经济发展为引领,以构建功能区为载体,以搭建平台为途径,整合校企资源,开发立体化、可选择的产业技术课程和职业培训包,为各类学习者提供适合自身特点的资源;同时激活企业、政府等多方主体功能,统筹职业教育与区域发展布局,完善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
首先,适合人的发展。
一是适合学生的发展。适合的教育是基于学生当下并面向学生未来的。因此学校对学生进行了针对性分析,围绕专业引企入校,学校、企业、行业共同拟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课程体系、开发教学项目、完成专业教学资源建设,培养对接社会生产实践的技术技能人才。结合双创园建设,围绕学校品牌专业及现代化专业群构建实验体系,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课程,帮助师生选择感兴趣并且适合自己发展的创新课题,探索创新复合型人才培养路径,配备专门的指导教师指导学生组建创业团队,鼓励企业、行业协会、群团组织等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双创服务。
二是适合教师的成长。“教学相长”关注了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作为人之个体的成长需求。双创园搭建了职校教师企业實践的平台,为教师提供专业对口的实践岗位,鼓励教师从实践中了解企业的运作、技术发展和创新方法,加快自身的“双师型”能力建设。双创园将联合园区企业重点培养一批技能大师,结合生产、教学、科研,将生产技术攻关、新技术应用以及新项目、新产品的开发与技能人才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三是适合全民的终身教育。双创园搭建面向普通中小学生的职业体验平台,促进普职融通。一方面编写适合中小学生认知能力的职业素养、职业认知等课程教材,送入中小学课堂;另一方面,组织中小学生来园区参观或体验职业角色扮演,促进中小学生职业认知的形成,帮助其进行职业倾向选择。新型农民和新兴产业工人技能培训的终身教育平台则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对劳动者的需求,以及个体劳动者职业的动态选择和继续学习等要求,提供岗前适应、在岗培训、岗后提升等终身教育的机会。
其次,适合区域经济发展。
学校着力建设产教深度融合机制,重视“引企入校”的企业选择,双创园准入的企业须匹配学校的专业设置,在管理、文化、效益等方面有引领地位,具有较强的校企共育人才的意愿与能力。双创园运行与区域经济发展同步,适切服务于区域经济的提档升级。学校为企业提供人才供给与智力支持,利用科研优势帮助企业进行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加快区域经济的转型增质。
三、追求:以“适合”为最终目标
适合的教育以学习者为原点,所有的“适合”最终应汇聚于学习者,成为适合学习者的教育。教育适合与否,最终的评判主体只能是学习者自己。
学校致力探索“技能教室”、企业工作室等产教深度融合的育人模式,加大岗位体验式的实践课程比重,融合教室与车间,在重视学习者群体发展的同时又关注个体的差异性成长,为每一名学习者提供适合的“做中学”模式;实现企业重要育人主体作用,构造校企联动格局,提升学习者的创新、创业、创优能力,增强其就业、择业、创业竞争力,最终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的全方位融合。
新时代的职业教育应该努力探寻双创园这类产教深度融合抓手的建设之路,力争办出全程适合学习者的教育。
(作者单位:江苏省宜兴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