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 翟磊 毛磊
(新乡市牧野区牧南小区李保霖整脊推拿 河南 新乡 453000)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是指腰椎间盘纤维环及软骨板的不全或完全断裂,致使髄核向裂隙方向突出,对周围的关节、脊髓、神经根产生压迫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体征[1]。该病主要症状为腰痛,多数病人有反复发作史和数周或数月的腰痛[2]。随着生活和工作压力的增大,该病发病率也随着增多,且有明显的年轻化趋势。笔者临床运用龚予建主任医师——腰椎分力平衡牵引配合推拿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以2015年9月—2017年9月在笔者诊所治疗的22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按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12例。对照组:男74例,女38例;年龄19~60岁,平均(44.5±5.3)岁;观察组:男74例,女38例;年龄21~59岁,平均(44.5±5.3)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所有患者符合腰椎间盘诊治标准;(2)年龄18~60岁;(3)近半年内未使用过药物治疗,或未曾进行过手术治疗;(4)具有显著腰部疼痛,或伴有下肢放射性疼痛,并符合中医血瘀证诊断,即有腰腿刺痛、痛处拒按、舌质暗紫、面色暗黄等表现;(5)患者对此治疗方案知情同意。
(1)有手术治疗史;(2)严重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肿瘤患者;(3)妊娠期、哺乳期;(4)有出血倾向的患者;(5)不能配合接受此治疗方案者。
对照组采用常规仰卧位骨盆牵引,牵引后给予推拿治疗。观察组采用分力平衡牵引的过程中给予推拿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15天。
1.4.1 牵引治疗 运用龚予建主任医师发明的腰椎分力平衡牵引装置,牵引力30公斤,时间20分钟,治疗每日1次,15次为一疗程。操作要点:胸部及双脚踝分别固定时,束带不能过松或过紧,在保证牵引力的同时要以患者能耐受为度。
1.4.2 常规仰卧位牵引配合推拿治疗 牵引后休息10分钟行推拿手法治疗;手法:选用推、摩、揉、点、理筋法、滚法。部位及选穴:督脉及膀胱经循行路线;取肾俞、命门、大肠俞、腰阳关、环跳、承扶、殷门、委中、承山、昆仑、阿是穴。时间30分钟,每天1次,15次为一疗程。操作要点:手法要轻而不浮、重而不滞,让患者感到通透而舒适,不可使用暴力。
1.4.3 分力平衡牵引配合推拿治疗 患者俯卧位,胸部束带固定,双脚踝分别固定。根据患者体重的百分比,施加牵引重量;根据患者腰椎生理曲度,选择髂嵴下垫枕和腹下垫枕。手法:牵引下进行罗汉伏虎、空谷回响、阴阳开合、单阴沉海等手法操作。时间:20分钟。牵引结束后行常规推拿(同对照组)治疗。
腰痛、下肢放射痛改善情况 治疗前后对所有患者腰痛、下肢放射痛进行JOA评分,并以治疗前后评分差值为症状改善指数,分值越高,代表改善越好。
评价标准采用《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3],按痊愈、效果显著、有效果、基本无效4个等级进行评价。痊愈:腰痛、腿痛等症状完全消失,腰部功能基本正常;效果显著:腰痛、腿痛等症状改善明显,劳累过后可能存在疼痛或不适,但经休息可缓解;有效果:腰痛、腿痛等症状及腰部功能有所改善;基本无效:腰痛、腿痛等症状基本毫无改善,腰部功能仍异常甚至加重。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一般认为是外伤或退变造成纤维环破裂,髄核外突,挤压神经根与分布于硬膜囊及后纵韧带的窦神经,而出现受压组织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另一方面,外伤或退变使脊柱结构发生力学改变,形成急性或慢性的失衡状态。因此这种病的主要矛盾是神经根等组织受压后炎症水肿与脊柱的失衡状态。牵引有拉开腰椎间隙,减轻椎间盘内压力,解除肌肉痉挛等疗效,但是大多数患者伏案工作,久坐,不良姿势居多,单纯牵引不能更好地改变腰椎生理曲度。而龚氏分力平衡牵引在牵引状态下行手法治疗。可改变腰椎生理曲度,改变椎间盘突出物与神经根的位置关系,下肢牵引抬高15 度、外展35度可牵拉腰大肌,解除腰部深层问题。疗效显著,效率大大提高。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腰腿疼痛改善指数比较上,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观察组患者疼痛部位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提高。整体治疗有效率比较上,观察组为94.64%,对照组为80.36%,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分力平衡牵引配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明显缓解疼痛,疗效令人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郑彩娥.《实用康复护理学》.397.
[2]燕铁斌.《康复护理学》.261.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14-215.
[3]卢雄才.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疗效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1,11(4):27-28.
[4]宫润利.手法拉压复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J].按摩与导引,2001,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