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长勋,胡建平,朱星考,黄卫华,吴国锋
(浙江省庆元县食用菌科学技术研究中心,浙江 庆元 323800)
L135属于低温弱抗性香菇(Lentinus edodes)品种,因其菇型圆整,易形成花菇,对于栽培花菇的菇农来说,是花菇栽培的首选品种。但是近年来菇农普遍反映L135品种的管理越来越困难,烂棒、小菇、畸形菇等问题较多,严重影响菇农收益。笔者通过日常实地观察对比,对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措施。
近年来,全球气温变暖,温度逐年升高,而L135品种作为低温弱抗性品种,对气候变化的反应激烈。
20世纪90年代初期菇农栽培L135大部分在500 m以上的山区,而现在已经集中到庆元县城周边,海拔低于500 m以下的地区。
20世纪90年代菇农栽培量只有几千棒,而且户与户之间也比较分散,棚与棚之间位置的高低分布使得菇棚的通风比较有利,而现在菇农都选在平地搭建连片菇棚,且种植规模大(菇农连片的栽培量少的两三万棒,多则上十万棒),导致通风性差。菌棒自身在培育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热量,一定区域内摆放菌棒的数量过大,加之多数连体菇棚缺少散热天窗,导致菇棚通风、散热困难,不利于L135种植。
20世纪90年代菇棚的外遮阳都是用芒萁、芒草、杉树枝叶等进行遮挡,其通风、散热好,且加之菇棚周边绿叶植物丰富,放氧量大,有利于L135种植。现在菇棚外遮阳物多用塑料遮阳网,存在吸热现象,且其通风、散热性能较差,不如以前采用芒萁、杉树枝叶遮阳的通风、散热效果好。
有的菇棚建在距离水泥硬化场地以及公路很近的地方,受水泥地面、沥青路面太阳照射的辐射热影响严重;有的“人”字形棚顶降温用水的回流热水还排放到连片棚内,同样将热气带回棚内。
大部分菇农忽视了上述因素,主要关注搭建连片菇棚,只追求棚内阴凉、潮湿、阴暗,以为只要满足菌棒能发菌就行,殊不知阴暗的菇棚通气性不够,光线过暗会抑制香菇菌棒转色,且潮湿、阴暗环境下病虫基数密度会增大,造成菌棒抗性弱。在上述环境即使能转色的菌棒出菇时也会出现出菇量多、菇形小的现象,往往头批菇后菌棒就开始烂棒。
在菌棒进棚前,先修整外棚遮阳设施,“人”字形棚顶裸露处应用芒萁、芒草、杉树枝叶等遮阳,较薄处应及时加厚。用水降温的菇棚其回流热水一定要排放到连片菇棚的外围。有条件的可在“人”字形棚顶1 m高处加建外遮阳棚,搭建时可将外遮阳棚设为2层,2层间距高50 cm,将菇棚四周下垂的遮阳网固定在第2层,顶层到第2层之间可在四周采用裙式垂挂约50 cm的遮阳网,以可摆动的为佳,以利于通风、散热,如在“人”字形棚顶外再进行喷水降温,效果更佳。
菇棚内外水沟需及时疏通,保持水沟顺畅干净。连片菇棚一定要留出散热、通风区域、条件允许的在四周及道路两侧种上白杨树(该树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在华东地区3月份发芽,1个月内能长满树叶,到11月份20 d内能落完树叶,目前是最好的遮阳树种)。棚内菇架应修整固定牢固。有条件的可在菇棚内挖沟,引入“跑马水”,亦可帮助降温、增加棚内氧气。
将上年度废弃的菌棒、各类杂物和地面进行全面打扫,洒新鲜石灰粉,架子上用石灰水喷洒,3 d~5 d后喷低毒农药,并疏通通风道,以减少病虫基数。
香菇菌丝对外界温度十分敏感,气温高于35℃时就可能引起菌丝死亡,因此应在高温季节来临前,选择室内或室外通风散热较好的场所完成菌棒的散堆、移堆、上架工作[1-5]。一般安排阴凉天气或者在早晚低温时段操作,要注意轻拿轻放,避免用力振动菌棒,室内散堆菌棒应呈三角形或“井”字形堆放,堆高3层~5层,且堆与堆间要留有通风道。散堆时如发现有接种口菌丝稀薄、发黄、菌料发黑的菌棒应移到通风、干燥、阴凉、散热的位置,让其恢复活力后及时对其刺孔通气。最好散堆后马上上架发菌。
刺孔放气用的刺针口径不得小于3 mm,小、中刺针刺孔时要选择袋与料紧粘位置(有脱壁的位置不能刺孔)、距菌丝末端2.5 cm的位置斜向种口方向进行刺孔,应避免刺到未发菌丝位置的料,从而引起杂菌污染,放大气时要及时挑选先发透的菌棒,做到分批次、分时段、分区域进行,放气后要加强通风散热管理,不要轻易翻动菌棒,让其以静止状态越夏。每次刺孔时,如遇到高温、高湿、无风或微弱风的天气,培菌场所要在刺孔后第2天开始,以人为机械加以通风(用大功率电风扇顺自然风向吹风4 d、5 d),促使菌棒早日发透、转色,避免香菇菌棒在高温、高湿季节因刺孔放气转色导致黄水发生而引起烂棒、闷棒,从而影响后期管理及出菇质量、产量等。若遇连续高温、晴热天气,应停止菌棒刺孔排气或翻动菌棒,以防菌棒受振动,菌丝呼吸作用加剧而使堆温上升[5]。
气温较高时,有条件的农户可在菇棚顶或房顶上铺设微喷水管,接引深井水或者山沟凉水喷水降温,喷水时间根据气温高低来定,每天应在太阳照射到棚前开始喷至太阳落山降温时,喷水降温用的回流水一定要铺设棚缘水槽加以收集并引出棚外(通过喷水,可使棚内温度降低2℃~5℃),同时要加强棚内通风排湿。
对于堆放菌棒的场所要保持清洁、卫生,以减少外界病原物污染[6]。每次菌棒刺孔排气提前3 d对堆放的场所进行撒生石灰粉杀菌、杀虫(生石灰与农药不能同时使用),前一天使用一些高效、低毒、低残留量的药剂进行喷洒,并在刺孔后,再连续喷洒 1 个星期药剂杀虫[1,2,4]。
在其余时期,可以采用诱杀的方式进行杀虫。诱杀剂可用2/3废菌糠加1/3麦麸再以300倍敌敌畏液混合配制[1,2,4,6],并保持一定的湿度。诱杀剂应装入敞开的瓦罐或内衬塑料袋的小纸盒,每个房间设4个点诱杀。诱杀操作时必须注意人畜安全。以上措施需保持常态化,这样才可以有效降低病虫危害。
参考文献:
[1]毛可红,毛可荣,吴银华.香菇菌棒安全越夏八大管理措施[J].中国食用菌,2009,28 (1):65.
[2]董丽萍.谈香菇菌棒管理方法[J].农民致富之友,2013(11):90.
[3]姚庭永,吴银华.香菇中香68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浙江食用菌,2010,18 (1):45-46.
[4]黄树欣.人工栽培香菇菌棒越夏管理技术[J].现代农业,2013 (2):17.
[5]王雯.香菇菌棒如何安全度夏[J].农村新技术,2017(6):20.
[6]毛可荣,吴应淼,吴银华,等.香菇菌棒烂筒的成因与控防技术[J].食用菌,2009,31 (5):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