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凯歌
摘要: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尤其是在课堂上,语文老师要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语文的魅力,聆听“美”的乐章,接受“美”的洗礼。语文的语感是一种修养,是一种在长期品味文章的韵味、意趣、情致过程中养成的一种带有浓重经验色彩的迅速感悟、领会语言文字的能力。笔者认为令人享受的语文课堂就应该让学生如同“舟行碧波,人在画中游”。具备良好的语言文字驾驭能力同样是语文教师的一项基本技能,优美的语言和顺畅的文辞能让一位教师腹有诗书气自华。教師的目的是通过语文帮助学生打开发现关的眼睛,从而看到一个更加真实和美好的世界。
关键词:因声求气 音律 画面 措辞
语文本身就是一门诠释“美”的艺术。语者,吾之言也;文者,纹饰也。语文即语言的纹饰,学习语文的目的就是要为自己说的话编织“美丽的衣裳”。所以,美的基础在于真,真的本质在于实,并能够给人以愉目、悦耳、赏心的享受,这便是教师要展现的语文之美。
作为语文老师,要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语文的魅力。本文以笔者所任教的中职班级为例,表达对语文课堂之美的一些浅见。
一、因声求气,寻求语文课堂中的音律美
近些年来,有不少人提出了语感教学。语文的语感是一种修养,是一种在长期品味文章的韵味、意趣、情致过程中养成的一种带有浓重经验色彩的迅速感悟、领会语言文字的能力。清朝桐城派文论家刘大槐在《论文偶记》中写道:“(读书)烂熟后,我之神气即古人之神气,古人之音节都在我喉吻间,合我喉吻者,便是与古人神气音节相似处,久之自然铿锵发金石声。”从这里可以看出,语感教学在寻求语文之美,感悟语文魅力过程中的作用。在课堂上,笔者具体操作的步骤如下。
1.凡诗歌必得(配乐)朗诵
诗歌朗诵是语文学习者的基本功,想要感受作品中人物的感情和心理状况,非要朗诵几遍不可。不仅要朗诵,而且要大声,要有感情,这样才能体会唐玄宗“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的无奈,体察琵琶女“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辛酸,感悟李太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洒脱,以及听懂住在长江头的女子发出“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的爱情誓言。
朗诵让人感同身受,语文的美必须从诵读中获取,而音乐的加入又让朗诵多了一重美感,并让朗诵的学生迅速进入角色,更加投入、更加饱含感情。
2.文章讲究个人范读、小组竞读、全班齐读
中职院校的学生表现欲都很强,喜欢活跃的课堂气氛。在文章的讲述中,如果老师能够范读,或者让读书比较优秀的学生范读,会给学生的读书起一个带头作用,让大家明白文章应该怎么读才能深入其中,然后置身其中地去了解作者,与文章的作者悲喜与共,更好地享受语文给人带来的营养和美。
除此之外,小组竞读也能增强语文课堂的魅力,小组成员欢快地读书,一起探讨文章中的故事,分享文章中主人公想要表达的思想,不同的组有不同的风格,其中的停顿、节奏、抑扬顿挫,无不诠释语文丰富多彩的美。全班的齐读更是学生释放性情、融入其中的一种方式。
3.语文课堂上也可以唱起来
笔者曾经教过一位学生,她从小喜欢戏曲,而且能唱。有一次课堂上学习《长亭送别》一节,笔者让学生上台表演,那位平时特别喜欢音乐的同学很快就举了手,笔者本来打算让同学之间把唱词有感情地读一下,结果她在台上把《长亭送别》的每一段诗词完全以戏曲的形式唱了出来,当时真的是出乎笔者的意料,没想到古典戏曲还能这样表达,学生也都很兴奋,这充分体现了语文的韵味无穷。
最近,中国风很流行,由古诗词改编的歌曲有很多,甚至有的歌曲直接在古诗词的基础上谱曲演唱,将语文的婉约浅斟低唱,将语文的豪放尽情挥洒。当然,词和曲本身就是配乐歌唱的,只是年代久远,乐谱散轶,曲律凋残,所以难闻古音,但是以今音唱古词,未尝不是一种创新,外国流行音乐的加入也赋予了现代诗以新的生命,Rap的风靡同样可以让现代文在学生的口中化为乐章。这样,语文与音乐的完美结合让课堂更添美感。
二、舟行碧波,赏鉴语文课堂中的画面美
有一首诗叫《周庄河》,诗句很美:“清风拂绿柳,白水映红桃。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笔者认为令人享受的语文课堂就应该像后面两句写的那样,让学生舟行碧波,人游画中。
1.精心设计的表演
在语文课堂上,要善于发现和挖掘课堂中让学生参与的内容,比如某本教材中有戏剧单元,笔者一般会让学生提前把本单元自己喜欢的戏剧挑选出来,然后选择合适的演员,利用几个周的周末和课余时间排练好,当学到这一单元的时候,学生会分组把剧本以舞台剧的形式展现出来。
除此之外,笔者还会对他们进行点评,让每个学生都了解戏剧元素。当然,一些小说也可以改编为戏剧。笔者一般安排学生来完成改编的工作,学生通过亲力亲为所获得的成就感,真是乐甚至哉。
2.赏心悦目的课件
课件的设计也很重要,精美的课件能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良苦用心。同时也因为课件的精美而更加集中注意力,这样就大大削减了纯文字页面所带来的视觉疲劳感。笔者的目的是每节课都能让学生耳目一新,带来视觉的冲击力。
笔者在制作PPT的过程中,除了根据教案内容进行填充外,还要对版面进行设计,针对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风格,选择不同的图片,呈现不同的PPT样式,并且图片的选择也很讲究,不仅要美,而且要恰当。有时甚至自己拍一些学生身边的美景,把这些照片加工一下,加入到PPT当中,让学生学会发现身边的美。字体也需要调整,PPT的容量要适中。
以上这些,就为一份精益求精的PPT奠定了基础。
3.大方得体的着装
教师在课堂上的着装也很有讲究,有时要落落大方,有时也可以稍显可爱,当然这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穿衣风格,有时也需要兼顾一下课堂所要讲述的内容。总之,良好的着装技巧,不仅能够让学生尊称你为老师,甚至有时候会使你成为他们的偶像,对偶像的课学生当然会听得格外专注。
4.干净整洁的环境
教室的干净整洁不仅能够影响到教师的教学心情,也能够影响学生的听课态度。每节课前,笔者都会让学生把黑板擦得格外干净,学生的书桌旁不能有垃圾,桌上也不能放多余的物品,只能放6件物品,筆者把它命名为“2+2+2”,即两本书(一本教材和一本资料书),两支笔(一支红笔和一支红笔),两个本子(一本作业本和一本练习本)。这样,课堂上会特别有秩序,学生坐得更直了,小动作也少了,纵观整个教室,让人看起来特别舒服。
三、口吐莲花,品味语文课堂中的措辞美
具备良好的语言文字驾驭能力是语文教师的一项基本技能。近代教育学之父夸美纽斯说:“一个能运用动听的、明晰的教学语言的教师,他的声音会像油一样,浸入学生的心里,把知识带进去。”语文教师更要努力加强语言的修炼,提高口头表达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力求把语言学家的用词准确、教育家的逻辑严密、演说家的论证雄辩、艺术家的情感丰富集于一身。同时要让自己的语言具有相声的幽默,小说的形象、戏曲的冲突、诗歌的激情。
1.美在细节处凸显,在字里行间游走
唐代文学家欧阳修特别讲究用词的准确和形象,曾为改一字,不惜快马加鞭,也要赶上使者把字给改掉。韩愈也一样,当贾岛因“推敲”而琢磨不定时,他也陷入了沉思。杜甫“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卢延让“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春风又绿江南岸”与“春风又吹江南岸”的一字之差,给人带来的美感也有所不同。
鲁迅在写文章时特别善于驾驭文字,读者能从他的作品中感受到人物的形象和当时的情境,比如说表现华老栓的胆小老实和康大叔的蛮横霸道,鲁迅这样写道:“老栓还踌躇着;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多么精准的动词运用。这一精确的描绘,在他的很多作品中都能体现。
教师在语文课堂上的语言虽不能像文学作品中那样字斟句酌,但也要力求精准、语言优美,引导学生体验良好的语感。
2.美在启发中创造,在学生心中开花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上除了要求教师有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之外,更要让学生具备这样的能力。在这个世界上,启发学生感受宇宙洪荒的美,感受四季变化的美,感受叶生叶落的美,感受冬阳春风的美……积极引导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到生活中去留心观察,就能发现各种各样的美,激发学生美的创造,让他们发现学习语文的乐趣,始终保持一种美的心情学习语文,这样才能让学生在美中悟出道理,写出美文,拥有一颗感知世界之美的心。
总之,语文教学不仅是一种智育的培养方式,更是美育的必然要求,让学生在课堂上看到美、懂得美、创造美。审美情趣的提高也是一个民族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关注的一个方面,只有大家的审美情趣提高了,那么整体的素质也会慢慢提高,所以德育与语文相辅相成,语文可以帮助学生打开发现美的眼睛,从而看到一个更加真实和美好的世界。因此,语文之美在教育中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