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霞
[摘 要]本文认真剖析了农村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应对措施,对农村小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对农村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在教育过程中,家长和教师对孩子既要有责任心,更要有耐心。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 ;行为习惯 ;幼小衔接; 成因对策
“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的平稳过渡、合理衔接,即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之间的相互联系。经过了一个多学期的调查了解,农村小学生留守儿童居多,学生心理、行为习惯的不良的状态主要表现在心里脆弱、孤僻,体现在行动上为:不讲卫生、缺乏爱心、冷漠、缺少激情……
一、农村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形成的原因
许多新一年级的学生之所以不适应小学生活,大多是行为习惯上的小细节,有的因为老师没有摸摸头抱抱就以为老师不喜欢自己,有的觉得老师不笑就讨厌....其实对这些不良行为习惯细节的纠正,是当前“幼小衔接”课题的关键。学生存在上述的不良习惯,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不良的家庭教育和影响是主要原因。
二、幼小衔接教育的现状分析
1.家庭教育方面
在家长的问卷调查和交谈中发现,由于传统的教育观念与教养态度等多方面的偏差不当,造成很多家长重视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忽视幼儿的全面发展,重视短期成效而忽视幼儿的终身发展,甚至有的家长出于急进心理而超前训练,竟将一年级的课本内容提前交过幼儿掌握。他们关注的是孩子在学校学会了写字、拼音、还是算术,关心的是自己的孩子是否聪明,忽视了生活良好习惯的养成,致使幼儿在入学后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入学初感学习很轻松,出现上课不专心、做作业不专心,不认真等现象,形成了不良的学习态度和习惯;随着学习内容的加深,难度的增加,“储备知识”用完了,又缺乏认真学习的习惯,这时就出现了适应 困难,导致学习“没后劲”等问题。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家庭经济日益变好,家长对子女爱护倍增,要什么有什么,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什么事情都不用自己动手做。导致了这些孩子自理能力非常的差,什么事情都要依赖家长。进入小学后的许多事情是需要自己动手做的,这些自理能力弱的孩子无从下手,这无疑对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有很大的伤害。
2.学校教育方面
幼儿教育小学化在部分幼儿园中,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日趋严重,不少的幼儿园将小学对学生的行为规范要求搬到幼儿园来。比如对老师要绝对服从,要听话,不许顶嘴,不许辩解;上课要专心听讲,不许开小差、做小动作、说话,坐姿要端正,精神要集中,回答问题要举手;课间要安静地休息或做游戏……这些要求用于规范小学生的行为尚有些偏颇,用于规范幼儿的行为就更显荒唐。不少幼儿园不注重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不是组织幼儿从游戏中学习,而是要求幼儿像小学生那样做作业。讲课时一味向幼儿灌输知识,缺少教具演示,缺少图案色彩,缺少生动的游戏。课后要求幼儿做作业,一个字母或一个字抄写十遍甚至一页,还有计算、英语、常识等等,作业一大堆,幼儿园里做不完,回家还要做。
三、农村小学生克服不良习惯的对策
针对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在此,我提出几点对策与大家探讨。
1.幼儿园:大班尽量贴近小学生活
现在,许多幼儿园都把“幼小衔接”当做重要的工作来抓。小朋友一升入大班,老师就要开始给他们做心理准备,树立他们是大孩子、小主人的观念,让他们从心理上长大,对小学有很向往的感觉,期待到小学去读书,同时从课堂到言行举止和生活方面规范他们,比如上课的坐姿等等。总之是要让大班孩子的生活和学习都尽量贴近小学。
老师的授课方式也要比中班、小班更严厉。老师在教学中举例也会尽量贴近小学教学事例:比如课间做操,小班的小朋友都是模仿做些卡通的动作,而大班的孩子就要和小学一样做规范的动作。包括课堂上的游戏也是和小学的游戏接近,让孩子渐进式适应。
同时配合些交流活动,如让幼儿观看大班情景表演:让幼儿改正不爱惜书籍,不保护玩具的不良行为习惯;让幼儿改正攻击同伴的不良行为习惯;让幼儿改正不爱洗手,不勤剪指甲的习惯;让幼儿改正在课堂上乱窜,不遵守课堂纪律的行为。这些活动无形中都在潜移默化地告诉小朋友,小学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让他们心理上有准备。
2.小学:渐进式改变培养好习惯
首先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必备因素,从而培养幼儿的各种姿势、任务意识和良好的倾听习惯,让幼儿带着任务去倾听。比如通过复述故事,培养幼儿用心听的习惯,正确的坐姿,正确的举手姿势,正确的握笔姿势,科学地用眼、用脑小常识,爱护学习用具,单独完成当天的功课等习惯。
其次是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在组织集体活动时,幼儿要按照一定的要求,约束自己的不良行为,限制自己不应该扰乱的生活习惯、社会秩序,让孩子从小知道生活在一个集体里,就要有一定的约束力,不能违反。例如:排队时不能拥挤、大声喧哗,收玩具时摆整齐,不能争抢别人的玩具。
再次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小学与幼儿园最大的不同在于,幼儿园里每天都有几名老师与孩子们生活在一起,孩子们的一举一动几乎都在老师的视线范围之内,每天老师都会不断地提醒小朋友要洗手、擦脸,脏东西不能往嘴里放等,可是到了小学后,每班仅有一个班主任,需要孩子自己学会照顾自己,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
最后,为了提高孩子们的生活自理能力。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学会自己排队打餐,收拾餐桌。在教学过程中承担老师的小助手,协助老师管理好班上的孩子。在游戏结束后,让孩子自己清理场地等,通过持之以恒和循序渐进的练习,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让每个孩子都能健康茁壮地成长。
四、结語
总而言之,小学阶段是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黄金时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但是我们在幼小衔接方面作了一些尝试和探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探索、研究有效促进幼小衔接的途径与方法,为幼儿尽早适应小学学习生活奠定良好基础,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孙丽萍.农村小学生不良行为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5.
[2]李秀,陈宝华.幼小衔接中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社科教育版,2008.
[3]胡永红.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表现与对策研究[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