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感受·追究缘由·逻辑推进

2018-01-15 18:59邢秀凤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17年12期
关键词:体验式阅读

【摘 要】语文教学费时低效的根本原因在于教师文本解读能力不足。提高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是改善语文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以体验式阅读为起点,捕捉刹那间的感受与体验”“以诠释式阅读为重心,追究打动自己的内在缘由”“以提升式阅读为目标,把握文本逻辑之推进”是有效帮助教师形成自己独立且独到理解、实现深度解读文本的序列化策略。

【关键词】体验式阅读;诠释式阅读;提升式阅读;捕捉感受;追究缘由;逻辑推进

在现在的备课及各种磨课过程中,大家关注最多的是教学的设计与安排,诸如环节的先后、学生的活动等,并普遍存在依赖教学参考书、依赖他人经验、依赖一个个现成教案等现象,致使教师对文本的理解苍白空洞。“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而“教什么”必然需要教师对文本具有独立、独到的解读。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判断教师优秀与否的首要标准并不在于教学艺术,而在于对文本理解的深度、广度和将各方面理解相互结合的关联度上。在我国语文教育史上,叶圣陶、朱自清、老舍等一大批作家和学者都做过教师。他们受学生欢迎的重要原因在于自身的文学功底,他们能将自己创作和阅读的深切体会与学生分享,因此拥有真诚的态度、真挚的情感、真实的理解、真切的期待,便能自然而然地感动学生,激发其学习内驱力。因此,提高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是改善语文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捕捉感受→追究缘由→逻辑推进”的序列化策略,将有效帮助教师真正形成自己独立且独到的理解,实现深度解读文本,带领学生走进美妙的语文世界。

一、以体验式阅读为起点,捕捉刹那间的感受与体验

语文教师解读文本首先应从体验式阅读入手,捕捉刹那间的感受和体验。语文教学是心灵对话的过程,既然是心灵对话,其前提就是对话者之间的平等。所以,语文教师必须首先放下“我必须在这节课里教会学生一些东西”的意识,调整为“我要将自己的感受和体验与学生分享”的思维方式,放下高高端起的教师架子,以一颗“我是一个普通读者”的平常之心,在与学生分享阅读体验的愉悦过程中,伴随、引领学生成长。

“体验式阅读”属于感性层面的阅读。“所谓体验,是指在阅读的瞬间在心灵上引起的各种快感,它往往发生在读者阅读作品的第一时间。在这种状态下,读者会暂且忘记一切甚至达到忘我的境界,只是全身心地投入到作品之中,体验着作品中的人物、事件等传递出的思想与情绪。”因此,阅读是用读者的心去触摸作者的心、用读者的情去感受作者的情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必然有一些感受和体验不需要你做出任何努力便会自然而然形成,并引发我们的心理与生理反应,诸如“豁然开朗”“怦然心动”“潸然泪下”“一阵热流”等。而面对同一文本,每个人产生这些感受的具体之处会有不同,对于教师来说,捕捉住阅读过程中这些令你怦然心动之处是极为重要的,也是能够做到的。因此,当阅读中我们的情感情绪拥有了上述感觉,不妨在此处做一个记号,或许是一段话、一个句子、一个词语,甚至是一个标点,我们都要郑重地对待,因为这是你生成动人课堂的原点。

比如,很多教师在执教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时会将教学目标定位为“知道叶老是怎样修改作者的作文的,从中体会叶老修改《一张画像》对作者的影响”“初步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感受叶老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的文品和人品”等,并据此到文中寻找支持该目标的相关内容,诸如修改符号的具体运用等。但很多教师感觉根据这一“先入为主的目标定位”开展教学并不能感动学生,甚至不能感动自己,这是因为这些道理脱离了读者最真切最朴实的感受。唯有获得阅读时最真切最朴实的感受,才能感动教师、感动学生,提高教学质量。以笔者为例,我每次阅读该文时,都被文中三处写爬山虎的语段所吸引,心里会流淌着一种温暖、清新、舒适与感动。这三处细节分别是:

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

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这便是我在阅读这个文本时的真实感受和体验。我将其标记,为进入下一环节的理解做好准备。

二、以诠释式阅读为重心,追究打动自己的内在缘由

诠释式阅读属于理性层面的阅读,是指用理性思考的形式对文本进行理解和分析,其对象更多的是语言所传递的信息,其工作往往是对这些对象进行分析、综合、分类或重组。诠释式阅读必须以“体验式阅读”过程中获得的“感受和體验”为基础和核心,自觉思考“此处”为什么让人产生怦然心动的感觉,将这其中的缘由理清楚、道明白。虽然让人感动的地方大多是以细节感性的形式呈现的,但当作者用语言文字传递这一细节时,必然有一个情感叠加、推进的过程,缺少这一叠加推进过程,感人程度就会大大削弱。这一个个打动读者的段落、句子,乃至一个语词、一个标点,恰恰是整篇文章的重要连接点,它促使读者在读完全篇之后,能自然地以感性与理性交织的思考状态回顾叠加推进的整个过程,进而形成对文章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等多方位的思考。同时,读者阅读过程中所受感动的程度,往往和他对这种叠加推进过程的感知和理解有重要关系,理解越深刻,感受和体会便会越真切。对于教师来说,拥有诠释式阅读的意识和能力极为重要,它将决定语文课堂的高度和效度。因此,作为语文教师,不仅需要重视在轻松阅读中获得的各种体验,并且需要静心思考形成这些体验的内在原因,使文本解读具有深度、广度和关联度。

为什么《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文中那三处会如此打动我?我们不妨来逐一诠释。

先看第一处。细细品味这其中的每一句话,便不难发现打动我的原因:①文中所用语词充满生机,“绿葱葱、扑入眼帘、跳跃、闪烁”等,都带给读者一种生命的活力。②“阳光都变成绿色的”一句,写得很有新意,将夏日的阳光与爬山虎融为一体,借助对颜色变化的想象,化炎热为清凉,带给读者无限舒适之感。③“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跳跃的“小精灵”不是调皮的,而是“温柔”的,这就形成了一定的反差,这一反差,让我们感受到了文字的张力。④“闪烁着迷离的光点”真实地写出了夏日午后阳光的耀眼,但此处的阳光并非是沉寂不动的“一片”阳光,而是“闪烁”的“光点”,这一“闪烁的光点”应该是源自爬山虎叶子的轻轻摇晃。正如水光潋滟是因为有细微的波纹,叶子的轻晃,使人联想到的是微风的吹拂,这不仅使整体画面充满灵动之感,而且同样带给读者无限舒适和清凉之感。⑤读者眼前会呈现一幅画面,既有“一墙”爬山虎,又有“迷离的光点”;既有阳光的火热,又有爬山虎的葱绿;既温柔宁静,又充满动感。点面相辅,虚实相衬,色彩相合,动静相间,真正合乎“用文字作画”的文学语言的特点,给人以审美的享受。endprint

再看第二处。细品语句,同样可以理出感动我的诸多原因。除了与第一处相同的色彩、动感、张力等之外,我们还可以看出与第一处的不同,即落日余晖下的爬山虎独有的特色,那便是“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如果说夏日下午爬山虎因耀眼的阳光而“闪烁迷离的光点”,那么此时它因为落日余晖柔和的红光而显得“沉郁”,很真实。从另一层面看,“沉郁”一词还包含着作者因叶老与其深入的交流而产生的情感,即文中所述的“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之后的一种“深沉蕴藉”的感动。

接着看第三处。在文章的末尾,对下午耀眼阳光下闪烁迷离光点的爬山虎与落日余晖下“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的爬山虎的真实观察和文字描述转化为内心一种永恒的印象,这一印象深刻而持久地影响着作者,并从此开启了作者的文学创作之路,正如作者原文中所说的:“我好像知道了或者模模糊糊懂得了: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因此,第三处结尾点题,揭示了作者创作的真实意图,并用如此富有诗意的意象加以呈现,意韵悠长,能产生“余音绕梁,不绝于耳”的文学效果。

当我们经过对文本的诠释获得了上述打动内心的原因,便会发现课堂中教师表述的话语更生动了。那么,这些源自局部和细节的品味,与全文立意、内涵、基调等是否一致呢?其对全文立意、内涵与基调的表达的作用在哪里呢?这就需要教师将它们放进整个文本再做整体和深入的理解。

三、以提升式阅读为目标,把握文本逻辑之推进

提升式阅读要求教师在捕捉上述感受和对感受的原因溯源的基础上跳出来,站在更高立场去看文本。文学作品真正触动读者的是什么?所谓“有感而发”“愤怒出诗人”,指的是在作者心中,首先会有一种情感涌动,当这种情感涌动达到一定强度,作者便会以文字形式诉诸笔端、形成作品。当然,作者的这种情感与平常人的情感既相同又有超越,驱使他创作的动力“是一种非常深刻的感动,即感动于人生某一方面的本质真相”。这种“感动”激励他去建立一个世界——作品。因此,优秀作品体现了人类生存的状态,表达的是最广泛意义上的“生存情感”,这种“生存情感”具有历史与文化的穿透力。“高层次的阅读,绝非是仅仅探寻和领悟文章的思想主题、表层性地解释文章的结构”,而应该在作品阅读中感受到这种“生存情感”,并获得一种生存体验的自我观照和审美享受,这是阅读应有的态度。

透过对感动我们的细节及其感动缘由的分析,我们进一步做提升式阅读,便可准确把握以下三方面内涵的逻辑推进,进而更好地把握“文意”及文章所传递的“生存情感”。①对文章真实立意的把握。正如上文所说,很多教师因为将《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目标定位在学习如何修改作文上,因此课堂上会花很多时间和精力教学叶圣陶先生是怎么修改以及修改作文的方法的指导上,这样的目标定位和教学处理显然是不符合文章立意的。当然,作为课文,可以以该文为抓手讲解修改文章的相关知识,但这必须是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做的适当拓展而已。不难看出,该文可分为两大内容,一是叶老帮助小作者修改文章,二是叶老邀请小作者到他家做客。作者通过对这两件事情的叙述,表达了叶老的“关爱”对小时候的作者带来的重要影响,同时表达了自己对叶老的无限“敬爱”之情。这份长者对晚辈的“关爱”以及晚辈对长者的“敬爱”在作者的原文中都有明确表述,如:“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那时我才15岁,一个毛头小孩,居然能得到一位蜚声国内外文坛的大文学家的指点和鼓励,内心的激动可想而知,涨涌起的信心和幻想,像飞出的一只鸟儿抖着翅膀。那是只有那种年龄的孩子才会拥有的心思。”“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容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他对于一个孩子平等真诚又宽厚期待的谈话,让我15岁那个夏天富有生命的活力,仿佛那个夏天变长了。”这些只是其中的部分,类似的文字在原文中占比很多,“意图一定会在遣词造句、谋篇布局中有所体现,只是有隐晦曲折与清楚明白的区别而已”。在这篇文章中,“关爱”与“敬爱”之情清楚明白地洋溢在文章的字里行间,可见文章的真实立意。②文章两部分内容的逻辑推进。文中“修改文章”一事和“邀请做客”一事相互独立,同时前者又为后者做铺垫,交代了缘由。文章从不同角度三次写到了爬山虎,题目也是《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这样的处理使我们相信,文中的“爬山虎”看似淡然,但绝非闲笔,而是包含作者丰富的思绪与情感的。作者之所以在“刚进里院”时就对一墙爬山虎感兴趣并感觉“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少了许多”,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叶老为其修改作文并因此树立了“我”写作的信心这一事件对作者的延伸影响。也就是说,因为有了叶老对“我”修改作文一事,才有了“我”对这一墙爬山虎的感情,这份感情是对叶老感情的一种“迁移”。如果按照这样的理解,那么叶老为“我”修改作文一事便成了“我”到叶老家做客一事的有机组成部分,作者之所以花很多笔墨写叶老修改作文的具体内容,不是为了说明作文应该如何修改,而是为了体现叶老的认真、细致、平和及对“我”的关爱,也因此体现了“我”对叶老的敬爱。有了这一情感铺垫,“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靈一样在上面跳跃着”等语言表达有了合理的情境,有了情感的支撑和依托。而随着交谈的“融洽”,小小的心的“融化”,叶老对“我”的影响的一步步加大,“我”对叶老的敬爱之情的一步步加深,爬山虎便更加“沉郁”“虎虎有生气”,而且“总是绿着”。③文中三次写爬山虎的逻辑推进。从“绿葱葱的、闪烁迷离光点”的爬山虎到“绿得沉郁”的爬山虎,再到“总是绿着”的爬山虎,这其中,不仅呈现了作者从下午到傍晚的细致观察和准确表述,更表现了通过外在看到和内心想到而产生的那种一直激励他的深刻感情。所以,文章是以充满诗意、充满生机的“爬山虎”意象作为载体,表达叶老对“我”的关爱之情和“我”对叶老的敬爱之情,并使关爱与敬爱两种感情完全融合,成为文章的情感线索,这也是课文将题目拟为《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的内在深意。因此,把握课题和文中反复三次出现的爬山虎,把握文章通过“绿绿的”“绿葱葱的”“绿得沉郁”“总是绿着”等充满诗意、反复出现的“绿”来贯穿情感的叙述逻辑,以及把握文章通过用“爬山虎”这个意象、用散文的笔调来呈现事件的表达风格,应该成为我们教学选择的重心。

综上所述,教师需放下“教者”姿态,让自己恢复为普通读者,面对文本不再依赖各种外部资料,而是回归内心,尊重自己的阅读感受,在“捕捉刹那间的感受与体验→追究打动自己的内在缘由→把握文本逻辑之推进”的过程中实现体验式阅读、诠释式阅读、提升式阅读,尊重自己的阅读体验和通过深刻理解确定教学内容,并以此为切入点就文章立意、结构安排、语言运用等与学生做探讨,必能使学生也日益懂得尊重他们自身的阅读体验去理解文本,不断形成对语言文字独立、独到的判断和鉴赏,从而真正实现文本对其成长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邢秀凤.重视初始阅读体验 提升课堂对话质量——例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课程·教材·教法,2007(2):31-35.

[2]王德峰.艺术哲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177.

[3]曹明海.理解与建构——语文阅读活动论[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8:15.

[4]肖复兴.肖复兴散文100篇[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2:373.

[5]王尚文.教育如天,语文是地[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39.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师范学院 321017)endprint

猜你喜欢
体验式阅读
文学作品体验式阅读教学的意义探究
小学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研究
利用互联网为小学生体验式阅读助力
关于初中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探讨
实施体验式阅读 培养学生语言感悟
体验式阅读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体会
浅谈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有效性培养
在体验式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辨能力
中职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策略
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