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体验式阅读 培养学生语言感悟

2017-03-20 11:35陈霓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体验式阅读语文教学

陈霓

摘 要: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文学语言形象性、文学语言含蓄性以及文学语言的厚重性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实施体验式阅读,进而培养小学生的语言感悟。

关键词:体验式阅读 语文教学 语言感悟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3-0129-02

文学作品的阅读过程,其实是一个审美过程。而审美,是要靠形象直觉,靠顿悟,从形象到形象,从心灵到心灵心物同形的過程。新批评理论强调在文本细读时可以采用还原、比较等多种方法对文本进行解读,这些理论为我们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在在语言中体验导航。

1 通过文学语言的形象性,培养学生语言感悟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艾布拉姆斯曾经指出:文学活动是由世界、作者、作品和读者四个要素构成的螺旋状的活动构成。①作家通过贴切而恰当的描述性的语言来描写现实世界中灵动的生活物象、摹画丰富的艺术形象,表达深邃的思想感情,这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文学语言的形象性。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自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依靠想象和联想,在大脑中整合出相应的音容笑貌、语言动作、生活场景等等,从而在大脑中呈现出具体可感的生动画面。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对这些形象性的语言进行体验和感受,引导学生与作品中的高尚思想接触,与作品中的人物会心交谈,在潜移默化中学生思想、品格、情操、意志受到感染和熏陶,渐渐地培养起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

如作家老舍的课文《北京的春节》描绘到:“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这里作者运用的是短句,调动了人的视觉、听觉和感觉,表面上写了春节的景色,实际上这里渗透了一种属于老舍的对北京的美好的感情,这种感情,不是直接讲出来的,而是包孕在他对北京、对北京春节(元宵、花灯、春联等)的感受中,这种感受也不是一般人所能感受的,因为一般人对北京春节没有像老舍这么丰富的感受,感情也没有这么精致,这么美好。他写的是她自己的感情,这感情被他刻意诗画了。他以孩子的视角,想象孩子在春节期间的激动,那是一种孩子气的欢欣。课文中各种“抢”、“拼”、“扬”等动词完全是模仿儿童的语气、动作,酣畅淋漓地刻画了孩子的顽皮、天真、活泼。作品语言轻快中透着活泼,从视觉到听觉的转换,在大幅度的动态的、热闹的景象中表达作者的美好的感情。

2 通过文学语言含蓄性,培养学生语言感悟

在文学创作中,作家立足于现实世界,用文学作品的形式表达自己对现实的思考、认识与理解。高明的文学艺术家,“会有意无意地利用种种技巧谋求文本‘具有无限的生成和阐释的可能性”②。读者在阅读时,由于年龄、生活经验的差异性,以及认知水平、理解能力和阅读时心境的不同,从相同的阅读文本中,可以读出不同的意义。因此,文学作品的语言在表意上就表现出含蓄蕴藉的性质。

比如小说《少年闰土》中多次出现“闰土”的名字,这个“闰土”的细节含蓄地写出了在描述中透着的丝丝凉意。少年闰土第一次出现时,“这少年便是闰土。我认识他时,也不过十多岁,离现在将有三十年了”,显然是一种悲凉回忆的结果,同时,“我们那时候不知道谈些什么,只记得闰土很高兴,说是上城之后,见了许多没有见过的东西”。这种内在的描写的内涵很含蓄,是对弱者的同情或是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又比如在《怀念母亲》中,课文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一位是亲生母亲,一位是祖国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思念”,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意。作者借助日记、散文摘抄的语段,描述了在漫长的留学生涯中,对母亲和祖国的怀念,将对两位母亲同样的敬意、相同的爱慕表达得酣畅淋漓,这是文章的重点所在,也就感受到了文章的精妙。

3 通过文学语言厚重性,培养学生语言感悟

维特根斯坦曾经说过:“想象一种语言意味着想象一种生活形式。”③作家虽然立足于客观现实,面对现实,并忠实于现实生活,但作家并不直接出现在作品中表露主观情感,作家把自己感受过的现实生活再现在作品中,呈现给读者,让读者亲自去体验。这样,作品的语言便凝聚着活生生的生命,饱含着生命的苦辣酸甜,因而具有这厚重性。

如赵丽宏《山雨》,如这样滂沱的大雨继续有好几天了。壁上苔痕漫漶,把室内的光线涂得更暗淡了。弄堂口积满了水,我不能出去;不过,我也不想出去。这小天地足够容纳我了。况且,室内除掉我,还有我的猫,它蹲在我面前,以爪子擦擦脸,它也给大雨阻住了,否则尽可在外面撒野的。”雨是“滂沱”的,可什么样的雨才叫“滂沱”大雨呢?作者对此进行了多层次渲染烘托,以便读者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首先,这滂沱大雨阻滞了“我”和猫外出的脚步,“我”不能出门是因为弄堂口积满了水,雨很大;可“我的猫”,这一直在外面撒野的小动物,也乖乖地蹲在面前,不能外出,是因为雨太大了。正是这“滂沱”的大雨,为接着,作者进一步渲染,“外面的雨更大了”,“雨太大了,承溜里的水声哗啦哗啦的”,调动读者的听觉器官来感受雨声之大。在雨势越来越大的对比烘托中,我们可以体验和感受到“滂沱”的存在。而“我”与“我的猫”在室内竟然产生了人与人之间所没有的“一种不可言说的温暖”。在阅读教学中,这样引导学生进行比较,经过反复有节奏地朗读,体验感受到作家对不同雨境下环境描写的厚重性。

总之,新课标实施实行以来,一线语文教师都非常关注“品味文学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文学作品的解读过程,其实是一个审美过程。审美,要依靠形象直觉,是一个从形象到形象,从心灵到心灵的过程。是以文学语言作为抓手,进行语言体验,以作品的“美”点为切入口,来求索作品中的“真”和“善”。文学作品阅读课堂需要教师唤醒学生的情感,让学生透过特定的语言文字和语言符号理解作品深藏的艺术内涵,进入教材所规定的情境,并联系生活实际及其对生活的独特感受,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以受到熏陶受到感染。对于教师来说,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分析学生的学习起点和接受能力,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鼓励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学习,投入学习,并根据阅读内容的差异,选择适合学生阅读学习的方法,指导好学生更好地更有效地阅读学习。

注释:

① 南新.体认文学作品语言的美.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社会科学版),2005年5月,第4卷第2期.

② 李楠.文学阅读的有效性.现代阅读,2016(3).

③ 王一川.文学理论演讲录[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参考文献:

[1] 潘涌.走向个性化和语感型——新课标下的课堂阅读教学例说[J].重庆社会科学,2016(3).

[2] 沈雪珍.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第26卷第1期,2014年2月.

[3] 童庆炳.经验、体验与文学[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5年第1期.

[4] 洪镇涛.学习语言的语文教学本体的四归[J].小学语文教学,2013(2).

猜你喜欢
体验式阅读语文教学
在体验式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辨能力
中职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策略
论体验式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课堂之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