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婷
夏秋季节是食用野生蘑菇的旺季,在享受美味的同时,也有许多人“中招”误食毒蘑菇。每年我国都有大量毒蘑菇中毒的报道,轻者精神错乱或上吐下泻,重者肝肾脏器衰竭危及生命。蘑菇中毒后没有专一特效的“解药”,病死率较高。由于对毒蘑菇缺乏基本的鉴别能力,野生毒蘑菇已逐渐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杀手”之一。俗话说“知己加彼,百战不殆”,为了“对付”这个隐藏的“杀手”,今天我们就来解密毒蘑菇的那些事儿!
辨识毒蘑真面目
毒蘑菇是一类可以使人或动物中毒的大型真菌的统称,个体肉质或近肉质。人们肉眼看到的蘑菇个体叫子实体,其外观形态多种多样,因此仅从外形上区分毒蘑菇十分困难。民间流传的“颜值定毒法”“大蒜试毒法”等缺乏科学依据,并不可靠。那到底应该怎样鉴别毒蘑菇呢?
实际上,在目前报道的蘑菇中毒事件中,大多的“罪魁祸首”来自于鹅膏家族。大家只要认识了鹅膏菌,就可以大大降低蘑菇中毒事件的死亡率。下面,就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被称为“致命天使”的致命鹅膏吧!
只看名字,大家就会猜到它可以致人于死地。外形朴素的致命鹅膏,一个中等大小的个体就能毒死一个健康的成年人。
致命鹅膏子实体的组成主要包括菌盖、菌环、菌柄和菌托四个部分,这是鹅膏的典型结构。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从事毒蘑菇研究长达20余年的“蘑菇先生”杨祝良研究员,形象地概括了毒鹅膏共有的特征,即“头上戴帽、腰间系裙、脚上穿靴”。具备“戴帽系裙穿靴”这三个特征的蘑菇有可能是剧毒鹅膏,朋友们在野外千万不要采食,否则会有生命危险!
看似“双胞胎”,实为“毒姐妹”
除了杀伤力极强的致命鹅膏,鹅膏科和其他蘑菇家族还潜伏着一些有毒成员,与常见的食用菌有着难以区分的外形。下面就给大家介绍几例,一起来识破毒蘑菇的“障眼法”吧!
隐花青鹅膏和灰花纹鹅膏
隐花青鹅膏在云南野生菌市场上被称作草鸡枞,是深受市民喜爱的野生食用菌之一。
剧毒的灰花纹鹅膏跟隐花青鹅膏长的很像,它们的生境相似,且都有灰黑色的菌盖、白色的菌环和菌托,看起来像“双胞胎”一样,没有专业分类知识的人很难区分。若误食灰花纹鹅膏,会引起严重的肝损伤而危及性命。但其实它们也有不同的地方:隐花青鹅膏个体比较大,菌柄是白色的;剧毒的灰花纹鹅膏个子比较小,菌柄为浅灰黑色,显得有点脏脏的,且基部膨大呈球形。
梯棱羊肚菌和鹿花菌
梯棱羊肚菌是美味的食用菌,而与它极其相似的鹿花菌却会引起神经精神型中毒,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
从外形上看,梯棱羊肚菌子实体外表有交织的凹陷,像一个个不规则的小坑,外观像羊肚(胃)的内壁,且菌柄与菌盖连接处在菌盖最下面;而鹿花菌子实体表面是皱巴巴的,类似大脑的沟回,所以也被形象地称为“大脑蘑菇”,并且菌柄是直接连到菌盖的顶部。
肺形侧耳和毒沟褶菌
这摞长在枯树干上、看起来像白色“小扇子”的蘑菇就是肺形侧耳,是可以人工栽培的食用菌。西南地区有种俗称“小白菌”的蘑菇与肺形侧耳十分相像,早年间引起了不少猝死事件,后来分类学家将其命名为毒沟褶菌。
与肺形侧耳相比,它的菌肉较薄,呈白色或粉红色,像“花瓣”一样,下表面有明显的放射状脉纹。肺形侧耳分布较广,从温带到亚热带都有分布,而毒沟褶菌仅在我国西南地区有分布,生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或混交林下。
黑木耳和黑胶耳
黑木耳是常见的食用菌,大家都比较熟悉。但在野外有一种蘑菇经常被误当成黑木耳,这就是黑胶耳。
黑胶耳也生长在枯树干上,误食后会恶心呕吐。其实二者是比较容易分辨的:黑木耳外形像耳朵,为黑褐色半透明状,两面都比较光滑;黑胶耳起初为不规则的瘤状,慢慢会扩展平贴着树干表面生长,连成一个整体,表面并不光滑,有许多小疣点,干后就像贴在树上的一片黑色薄膜。
蜜环菌和赭黄裸伞
东北有道特色菜叫“小鸡炖蘑菇”,菜里的蘑菇俗称“榛蘑”,多为蜜环菌的子实体。除了可以食用,蜜环菌的一些“姐妹成员”还可以用来栽培中药天麻。
在野外,有一种具有致幻作用的毒蘑菇很容易与蜜环菌混淆,那就是赭黄裸伞。蜜环菌与赭黄裸伞在形态上主要有三点区别:蜜环菌菌盖边缘有条纹,赭黄裸伞菌盖没有;蜜环菌的菌褶是下延式地连接到菌柄上,赭黄裸伞的菌褶则是直接连到菌柄上;蜜环菌具有较厚的膜质菌环、不易脱落,而赭黄裸伞纤维质的菌环较薄、易脱落。
致命诱惑:美丽的小恶蘑
認识了这么多对“毒姐妹”蘑菇之后,再给大家介绍另外几种野外常见的毒蘑菇。相信大家只要掌握它们主要的鉴别特征,就能安全地避开啦!
高颜值的外表以及“戴帽系裙穿靴”的标配,使得黄麟鹅膏在野外格外醒目,在亚热带针叶林或针阔混交林中经常会看到它们的“倩影”。尽管颜色温暖喜人,但它其实具有较强的致幻和毒杀能力,是“暗藏杀机”的“恶蘑”呀!
夏季,人们经常会在花园里或花盆里发现一些“不速之客”,颜色是清新的“活力黄”,但误食的话则会让你“失去活力”,引起胃肠炎型中毒,这就是纯黄白鬼伞。识别它很简单:小小的子实体,鲜亮柠檬黄色的菌盖,细长的菌柄上部有菌环。虽然精致可爱,但喜欢养多肉植物的朋友如果发现了它还是尽快将这位“客人”送走吧,否则多肉就该有危险了。
牛肝菌庞大的家族中也有一些有毒的成员,网孢海氏牛肝菌就是其中之一。与鹅膏菌不同,网孢海氏牛肝菌不具有片状的菌褶,菌盖下面是黄色的菌管,像一排排“针管”密密地挤在一起,菌柄上布满了红色的网纹。误食网孢海氏牛肝菌会引起肠胃炎症状,虽多数情况下不致命,但仍需谨慎防误食!
绯红肉杯菌子实体像迷你版的红色“杯子”或“碗”,经常三五成群的出现在树林中的枯枝上。尽管不宜食用,但印第安人会把这种蘑菇磨成粉末用于止血,英国有些地方还会用它搭配苔藓来装饰餐桌呢!
夏秋之交的松林里经常会看到一些半掩在地里像土豆的东西,捡起来会发现它其实是长在地里的蘑菇,名叫橙黄硬皮马勃。它的外表为土黄色,随着生长表面从光滑到粗糙,布满龟裂的鳞片。幼嫩时里面为浅灰紫色,成熟之后为黑褐色,后期则会破裂散出孢子粉。尽管我国有些地区有食用幼嫩个体的习惯,但其实它是有毒的,食用后会引起不同程度的肠胃炎症状。
红角肉棒菌又叫“火焰茸”,通常具有多个分又,像鹿角又像珊瑚,看起来十分美丽。但这种美丽的蘑菇含有剧毒,能够引起溶血型中毒,导致死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