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腺样囊性癌病理及免疫组化特点研究

2018-01-15 05:04张萍孟宪宇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2018年1期
关键词:性癌基底上皮

张萍, 孟宪宇

乳腺腺样囊性癌是一种少见的乳腺浸润性癌亚型,发病率仅0.1%~1.0%[1]。形态学常呈筛状、管状-小梁状和实体型结构混合存在,术中冰冻及粗针穿刺病理诊断时易被误诊为其他类型良性病变或腺癌。有研究统计有超过50%的乳腺腺样囊性癌被误诊为其他类型肿瘤[2]。与一般基底样型乳腺癌不同,腺样囊性癌预后较好。本研究通过对18例乳腺腺样囊性癌临床资料回顾分析,探讨其病理和免疫组化特点,助力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06年2月至2016年2月安阳市肿瘤医院收治的18例乳腺腺样囊性癌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5~79(53.78±6.24)岁,绝经6例,未绝经12例。左乳癌10例(55.56%),右乳癌7例(38.89%),双乳癌1例(5.56%)。肿瘤位于内上象限4例,外上象限11例,乳晕区2例。肿物多发1例。肿瘤距离乳头0.5~4.0 cm,平均2.2 cm。所有患者均以乳房肿物为首发症状就诊,肿块最大径2.2~5.0(3.12±1.12)cm。发现肿块时间到就诊时间为1个月至6年。按TNM分期标准,T1N0M0(Ⅰ期)15例,T2N0M0(Ⅱ期)3例。均未出现神经侵犯及淋巴结转移。

1.2 病理检查方法 大体标本按常规方法制备,然后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

1.3 病理分级及判定标准 分级标准:Ⅰ级为筛状型和管状型不伴有实体型成分,Ⅱ级为伴有实体成分且实体成分≤30%,Ⅲ级为实体成分>30%。

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阳性:浸润性癌细胞中细胞核染色率≥5%;ER、PR阴性:浸润性癌细胞中细胞核染色率<5%。Her-2(-):浸润性癌细胞中无膜染色或不完整膜染色率≤10%;Her-2(+):不完整膜染色率≥10%;Her-2(++):完整膜染色率10%~30%;Her-2(+++):完整膜染色率≥30%。当结果为(-)、(+)则判断为阴性,当结果为(++)则继续经原位荧光杂交(FISH)检测,阳性为有扩增,阴性为无扩增,(+++)可直接判断为阳性。

2 结果

2.1 大体标本 标本切面呈实性,质地中等,灰白或灰黄色。肿瘤界限清楚呈结节样8例,边界不清、无包膜6例,4例经超声检查显示为边界清楚的实性肿块。

2.2 组织病理 13例(72.22%)标本呈管状、梁索状、筛状和实体性结构混合型结构模式,部分区域以某1种结构为主。2例(11.11%)肿瘤以小管/梁索状结构为主(>90%),1例(5.56%)肿瘤团巢均呈筛状结构,2例(11.11%)肿瘤为具有基底样特征的实体型乳腺腺样囊性癌。肿瘤可见腺上皮和肌上皮-基底样细胞形成真腺腔和假腺腔结构,细胞成分包括基底样细胞、肌上皮和腺上皮。基底样细胞呈多角形,中等大小,胞质稀少,核卵圆形或圆形,深染,可见泡状核。肌上皮细胞位于肿瘤团巢周边和围绕假腺腔分布,呈短梭形或多角形,胞质透明或略嗜酸性。腺上皮相对均匀地分布于筛状结构中或位于梁索/小管状结构内层,形成真性腺腔或潜在腔隙,可见红染分泌物。本组18例患者Ⅰ级9例,Ⅱ级5例,Ⅲ级4例。

2.3 免疫组化 18例乳腺腺样囊性癌免疫表型相似,腺上皮细胞CK5、CK7、Cam5.2、CK5/6、EMA和CD117均(+)。肌上皮-基底样细胞CK5、CK14、CK5/6、CK34βE12及肌上皮标志物SM-MHC、p63、S-100、calponin均(+)。

1例ER(+),10例PR(-)、8例PR弱(+),5例Her-2(++)、4例(+);Ⅰ级乳腺腺样囊性癌Ki-67阳性率3%~10%;Ⅱ级乳腺腺样囊性癌的筛状区及小管状区Ki-67阳性率5%,实性区25%~30%;Ⅲ级乳腺腺样囊性癌Ki-67阳性率均>25%。

2.4 治疗与预后 18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15例,行乳腺癌根治术3例,均完整切除肿瘤。其中14例进行术后辅助化疗(CMF 4例,EC 4例,TC 3例,FEC 3例);2例进行术前TP方案新辅助化疗,术后行FEC方案辅助化疗;2例术后进行放疗。随访1年,均无复发转移。

3 讨论

乳腺腺样囊性癌好发于女性,肿瘤病理和免疫组化特点独特。双侧乳腺均可发生,约半数病变发生于邻近大导管乳晕区域[3]。鲜见乳腺腺样囊性癌侵犯神经组织,少疼痛。乳腺腺样囊性癌中以真、假腺腔组成的筛状型最常见,也最具特征[4]。本研究中18例乳腺腺样囊性癌免疫表型相似,腺上皮细胞CK5、CK7、Cam5.2、CK5/6、EMA和CD117均(+)。肌上皮-基底样细胞CK5、CK14、CK5/6、CK34βE12及肌上皮标志物SM-MHC、p63、S-100、calponin均(+)。有报道显示EMA和CK7是乳腺腺样囊性癌腺上皮特异性和最敏感标志物,p63、Ⅳ型胶原和波形蛋白是非腺上皮特异性和最敏感标志物[5]。非腺上皮成分的肌上皮和基底样细胞难以按形态学准确区分。有研究显示,乳腺腺样囊性癌中PR、ER和Her-2蛋白均阴性[6]。本研究中,1例ER呈(+);10例PR(-),8例PR弱(+);5例Her-2(++)、4例(+)。由于该类肿瘤常见多种结构模式共存,而局部区域又可能只有一种结构模式存在,因此术前细针或芯针穿刺诊断时易误诊或漏诊。此外,乳腺腺样囊性癌需与乳腺浸润性筛状癌及胶原小球病鉴别。乳腺浸润性筛状癌有明显的筛状结构,肌上皮消失,ER、PR常阳性;胶原小球病常与其他病变合并存在;腺样囊性癌常含双层上皮结构,ER、PR多阴性。

综上所述,乳腺腺样囊性癌具有独特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和免疫表型,需与乳腺良性及其他恶性病变相鉴别。

[1] Kim M, Lee D W, Im J, et al.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 of the breast: a case series of six patients and literature review [J]. Cancer Res Treat, 2014, 46(1):93-97.

[2] 户庄,马明德,周振宇,等.乳腺腺样囊性癌免疫组化表型与临床特征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1):55-56.

[3] 李文博,孟涛,赵峰,等.乳腺腺样囊性癌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分析[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5,22(12):954-957.

[4] 笪倩,吴冬梅,许海敏,等.乳腺腺样囊性癌临床病理特征-附10例报道及文献复习[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16,15(6):608-613.

[5] 周珏,汪春年,陈洁,等.乳腺腺样囊性癌临床病理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6,27(12):1540-1542.

[6] 刘宇飞,牛云,王昀,等.乳腺腺样囊性癌8例临床病理分析[J].诊断病理学杂志,2017,24(2):99-104.

猜你喜欢
性癌基底上皮
卵巢黏液性癌诊治的研究进展
宫颈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1例并文献复习
《我要我们在一起》主打现实基底 务必更接地气
miR-490-3p调控SW1990胰腺癌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
大跨度多孔箱涵顶进过程基底摩阻力研究
子宫内膜癌中关键LincRNA的筛选及与临床预后的关系
三七总皂苷对A549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的影响
口腔小涎腺腺样囊性癌局部复发及转移的临床分析
乳腺腺样囊性癌1例
a-C基底对WSx 薄膜组织结构及摩擦学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