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华利 张瑛
摘 要 孩子的问题意识的培养,需要我们长期不断的引导与培养,需要我们提供大量的情景和时间,让孩子们逐步养成敢问、愿问、能问、善问的思维习惯和良好的心理品质。
关键词 小学数学;问题意识;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13-0150-01
一、问题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提出问题的过程就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学生只有认真思考,才有可能发现问题和提出新问题,学生的创新思维、发散思维才能得到培养思考。因此,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于学生创新意识,数学素养的培养,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二、目前课堂教学现象
(一)教师缺乏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意识。目前,还有大部分老师认为,学生能否顺利的解答试卷上的题目,才是最重要的目标,这才是考核学生和考核自己最重要的关键,至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自己没有多少关系,即使自己不去完成这个任务也没关系,因为无法对该能力的培养结果进行考核。久而久之,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就成为了一句口号。
(二)对学生质疑的评价。我们在课堂上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要求学生面对一个新知识提问的时候,孩子们总是会提出很多千奇百怪的问题。
我在教学《认识三角形》这节内容的导入是这样的:
观看一节关于三角形的视频后,引入课题——三角形。
师:关于三角形,你想知道什么呢?
生1: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生2:三角形有什么作用?
……
生:我想去神秘的黑三角。
此答案一出,马上就有学生嘲笑说:你不想要命啦?你想死啦!……
这个学生看了看大家,悻悻坐了下去。我适时阻止了大家的嘲笑声,因为我的课还要继续下去,我对这位同学说:神秘黑三角也被人们称为死亡黑三角,至今还没有人能破解其中的奥秘,陈老师希望你通过学习丰富自己,争取以后你来破解这个谜。很多学生在课上不敢提出问题,很大原因是怕直接提出的问题不对,会引起同学的嘲笑和老师的批评,久而久之,干脆就不提问题了。
(三)学生没有提问的机会。一部分教师没有深钻教材,没有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一味的根据教学参考书的节奏进行教学,导致为了完成备课内容,实际上课跑马观花,学生更谈不上有时间思考了。
(四)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只停留在形式上。在课堂上,我们常常见到这样的情形,老师往往刚说出“你们还有什么问题?”“你还想知道什么?”大部分学生根本不知道该提什么问题,几秒钟扫视一下学生,看到没有同学举手提问,就立即按照自己事先设计好的流程继续走,所谓问题意识的培养也就草草收场了。所以,我们的学生从开始的不敢提问,再到不想提问,最后就无问可提了。
三、小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策略
鲁宾斯坦曾说过:思维的最初时刻通常是问题情境,当人要了解某件东西的需要时,他开始思考,思维通常总是开始于疑问或者问题。开始于惊奇或者疑惑。可见问题是学生思维主体性的体现,也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起点。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阶段儿童好奇心极强,对于感兴趣的事物总想问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最佳阶段,只要我们抓住了数学课的特点,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就能培养好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充分肯定,让孩子们敢问。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正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因此,教师要时时注意在课堂教学中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要尊重和爱护每一位学生的问题意识。当学生提出的问题偏离主题或十分奇异时,教师不能加以批评或嘲笑,还更要阻止其他同学对他的嘲笑,对孩子应该给予肯定,要发自内心的鼓励和欣赏孩子大胆的行为,并且要引导学生学习他那种敢于发表自己个人意见,提出自己有疑虑的精神。从而做到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质疑的勇气和信心。课堂上我们老师还应该多给学生一些微笑,多站在学生中间上课。多给一些幽默的鼓励性的语言。安全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学生积极主动发挥的前提,他能缓解甚至消除紧张的心理,让学生处于一种宽松的心理状态中,这样的学生才能迅速的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乐于思考了,敢于质疑。
(二)创造情境,让孩子们想问。在讲授新课时。课题中一般隐含了许多问题,让学生从课题中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不仅能培养学生自己的勇气,也能使其养成良好的质疑习惯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又认为:只有设计真是、复杂,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才能诱发驱动并支撑学生的探索、思考与问题解决活动;才能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认识兴趣,创造性思维和独立工作的能力;才能有利于学生通过研究问题情境逐步提高自己的问题意识。《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有趣的情景,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机会,激发对数学学习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三)给足时间,让孩子们能问。问题产生于足够的思考,有了足够的时间思考,才能产生高质量的问题。正如有人研究的一样:要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之空间,放手让学生去想象,去自主探究,学生才有思考的内容,才可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多角度多层次的观察思考,质疑。
(四)转变方式,让孩子们善问。孩子的问题意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这需要我们老师一定要改变自己的观念,增强意识。同时,我们的课堂应该多一些探究活动,多一些小组活动,把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变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那颗好奇心能够得到交流,思维能够碰撞出火花,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