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立军
【摘要】班集体建设是班级管理重要一环,本人通过对学校课程形式的探讨,重点就班主任通过对隐性课程的开发,如何进行有效的班集体建设及良好班风的形成结合自身实践,做出一些有意义的尝试。
【关键词】隐性课程 班集体建设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3-0188-02
一、概念的界定
学校教育教学的实施主要是通过课程进行的,课程是一个发展的概念,它是为实现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课目(目的、内容、范围、份量、进程的总和)包括为学生的个性全面发展而营造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学校课程按内容与形式可分为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隐性课程,学科课程是学校课程的基本形式,而活动课程是以学生活动为主体的课程形式。
隐性课程是“非计划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在教学计划所规定的课程外所受的教育,是学生在学校教学情境中无意识获得的经验,西方也有人认为,隐性课程之所以为隐性课程,就是因其常常是以学生没有意识到的方式来施教的。
二、隐性课程的开发
隐性课程是广义学校课程的组成部分,与显性课程相对,它以潜在非预期性的特征,它不在课程的规划中反映,不通过正式的教学进行,通常体现在学校和班级的情境之中。因此,班主任要善于用敏感的触角,围绕班集体建设的目标,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的能动开发隐性课程,作为校本研究的切入点。而在现实情况下班主任对班级工作的管理,常常是盲目的,不自觉的,无意识的和低水平的。
1.隐性课程开发在班级管理中的内容
隐性课程通常体现在班级的情境之中,因此班主任在教育活动和班级管理中要努力创造各种教育情境,从而建立情境课程,一般来说,可以把这种情境分为以下几种:(1)物质情境,如学校建筑、设备教学设施;(2)文化情境如教室布置、校园文化的各种意识活动等;(3)人际情况。如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学风、班风等,这些课程将会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从而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
2.班级建设的目标
班级建设是班主任工作的核心,班级建设的目标是为了形成健康、和谐的班风和学风,而良好班级和学风的主要标志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明確的班级奋斗目标,勤奋好学。
(2)有正确的集体论,有正面典型。
(3)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和良好的班级领导机构。
(4)团结互爱,遵守纪律。
(5)全体学生都有适度的自尊感,高度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有争创一流的决心与信心。
三、隐性课程开发与班级建设实践的整合
班主任在接受班级之初,要充分了解全部学生的情况,要有计划和目标的开发创设教育情境,并有不断研究的意识,把教育目的实施融合在课程开发中,本人在班级建设中,利用隐性课程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1.开发利用物质情境课程,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
首先,以学校建筑、校园环境、教学设施、学校悠久的历史为支点,开发出系列课程,教育学生爱学校,热爱班集体,形成积极向上的集体观念,同时,教会学生珍惜拥有珍惜资源,珍惜生命。
其次,以教室的布置为又一情景,在布置上做到简单、大方、整齐,从而体现一种创造美、热爱美的氛围让同学有家的感觉,体会到一种温暖,与此同时,在班级标语中充分表达班级建设的目标和理念,如:(1)平等共建、合作共赢,不仅说明了学生的关系而且充分体现了班级建设的目标是共赢。(2)我以一中为荣,一中以我为荣。充分表达了学风的追求。
2.开发和利用文化情境课程,对学生进行有步骤、有计划的教育活动。
首先,进行制度建设和班委会建设,无规矩不成方圆,通过制度建设和班委会建设,让学生养成自律、自尊、自我管理的习惯和能力。
其次,充分利用班会和黑板报,主要让学生明白一句名言:人生有些事是不得不做的,于不得不做中勉强去做是毁灭,于不得不做中做得很好是勇敢,同时就学习方法,人的责任等问题进行主题讨论,开展马列课程开发。如主题班会高计为学会欣赏、学会合作、学会沟通、学会尊重、学会审美、学会感恩、学会健体、关注生命等。
3.开发和利于人际情境课程,共建和谐师生关系。
以平等的理念构成新型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尊重每一个学生,理解每一个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注重教师的言行,在潜移默化中体会民主、合作、平等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