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科学教学是培养学生重要素质的科目,它所培养的能力是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但在我们实际教学中都存在些不自然、不正常的现象,学生都是解题高手,却是科学发明的奴隶。如何把小学科学课的位置摆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具有科技意识和科学素养,为下世纪造就一大批科技人才,是我们科学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 科学教学 科学课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3-0154-02
人类是在改造自然的实践中诞生的,也是在认识自然中成长起来的。人类的一切智慧成果都是在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劳动中获得的。人类发展的历史也是自然科学的发展史,我们在重视德育、语言数字等的教学时,能轻视自然科学和相关能力的培养吗?可以发现,我们的学生是解题高手,却是科学发明的奴隶。回顾世界“诺贝尔”的获奖者,我们中国人却寥寥可数,不得不让国人深思,原因何在?归根结底就在于我们的教育,当下的教育缺乏对自然科学知识及相关能力的培养。现在我国大力提倡素质教育,新的课程理念告诉我们,科学教学是培养学生重要素质的科目,它所培养的相应能力是某些学科所无法比拟的。时至今日,人类用自己创造的文明成果,在自身与自然间架起了一道屏障,但自然科学的高度发展和知识经济的迅速扩张已经越来越验证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自然科技之于人类显得尤为重要。在这种背景下,小学科学课的教学应该放到相当重要的位置上,但实际情况究竟如何呢?一些不自然的现象就能说明问题:
现象一:风筝飞不上天。一所小学举办风筝比赛,学生的参赛风筝大都是商店买来的,自制的寥寥无几。兴师动众的到场地比赛,能上天的仅有两只。
现象二:学生的科学书崭新如初。在一所小学中,信手掏出学生的科学书,除封皮在书包中装久了有点旧外,打开书竟无一处勾画的痕迹,更没一字记录。
现象三:老师上课夹着一本书,学生甚至不带书,没有实验仪器,甚至呼呼大睡。
现象四:风、云、雨、雪是上帝造的。某校的一位科学老师在讲风、云、雨、雪的形成,最后总结中一言以蔽之:“其实,风、云、雨、雪是上帝造的。”
这些现象丝毫没有夸饰,更不是道听途说的天外奇谈,还有比这更能让人哭笑不得的现象存在。现象是表面的,浅层的东西,但它多少能反映出一些事情的本质来。通过以上这些现象,我们的科学教学现状可见一斑。其实,在许多学校的科学教学中都存在些不自然、不正常的现象:
一、课程开设不足
受应试教育的一些残余影响,学校认为语、数为主课,其他课都为“副课”。而“副课”中思品有“德育为首”作支撑还能受到些重视;音、体、美小三门与学生的特长培养和兴趣培养关系紧密,且易见效,能装门面,当然也受到些优待。科学课就只能沦为“副课”中的“副课”了。有些学校干脆不开设科学课,尤其在乡下和偏僻的山村学校,他们只开设语、数两门课,其他课程就根本不上。可见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单调性。这样,许多学生觉得学习是一种枯燥无味的事,进而产生一种逆反心理,连最起码的学习动机都没有,谈何全面发展。还有些学校则在本来就少的可怜的课时中再减掉些,也有些学校开则开足了,但不考核,不检测,没有明确的目标,更没有长远规划,科学课形同虚设。像这样,风筝飞不上天也难怪了。鲁班祖师发明的“纸鸢”飞了两千年,飞出了高科技的飞机、火箭、宇宙飞船等。直到今天的小学生(包括老师)手中不能放飞,的确令人瞠目。
二、教师选派不精
一般学校在选派教师时首先考虑语、数。都由年富力强的中青年教师任课。音、体、美课则选有相应专长的教师担任。任科学课的便只有老教师或是不胜任语、数教学的教师。这好像工厂中优化组合后剩余的劳动力只能扫扫院,看看门一样。在这种情况下,出现“风、云、雨、雪是上帝造的。”说法就不足为怪了。且不论这句话的正确与否,那是关系到宗教与科学的大问题。仅考虑这样的话能不能在课堂中必须是科学的,严肃的。
学校的科学师资本身就严重匮乏。科学师资的培养也没有引起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学校选派一些老弱病残担任科学课,教授二十一世纪的接班人,这些接班人能接受未来科技的挑战吗?能在知识经济的浪潮中立足吗?
三、课堂教学无实验
科学课的教学主体应该是实验。学生在老师的演示和亲自操作中才能发现奥妙,懂得原理,掌握些简单的科技知识。但在大部分学校中,科学课都以照本宣科为主,教师讲得不知所云,学生听得如坠云雾。实验仪器设备都尘封在库房里,多年没有动,锈迹斑驳,污秽不堪。只有在大型的检查或是在公开教学中,才偶尔一见试验的尊荣。动手操作有时比老师讲解效果好得多,因为学生在动手操作会遇到一系列的实际问题,这会促进学生思考、探索。如在讲摩擦起电时,让学生拿直尺、圆珠笔等能摩擦起电的物体,动手摩擦演示,学生很容易掌握知识点,这不仅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其实,科学课离不开大自然,也离不开实验,大科学家,大发明家,尚且在自然中寻找灵感,在试验中验证发明。对连科技不知为何物的小学生来说,离开了试验,科学课本等于一叠废纸。
四、课外活动无制作
儿童有创造发明优势,那无数个疑问中常孕育着创造发明的种子。但这种子的发芽和成长要在制作中去培养,可是很多学校却几乎没有学生的科技制作。学生制作的科技含量可以先不要求,那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时日,也需要指导,但至少应先动起来。可以组织些課外兴趣小组,优先培养些有志于此的同学,再带动其他学生。引导学生将课堂教学拓展到课堂以外,使课堂、课外、生活、社会有机结合,让学生获得更多学习科学、探究科学的机会,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生命教育的宗旨在于:捍卫生命的尊严,激发生命的潜能,提升生命的品质,实现生命的价值。”久而久之,学生将乐于对周围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现象提出问题,并自己想办法解决,乐于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的课余生活到大自然中,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对提高人们生活、促进科学技术进步以及在社会主义建设和现代军事中的重要作用。科学并不只是单纯的科学课,它与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息息相關。包括了知识的、技能的、科技的、人文的等各个方面,为了培养学生对科学具有欣赏、创造的能力,使之养成良好的环境意识,具有关心、了解、保护大自然的强烈愿望。还给学生一堂真正的科学课,这不是一时就能解决的问题,也不是一个老师、一所学校存在的问题,这需要全社会都来支持关心教育事业,使学生从根本上得到全面发展,体现出素质教育的价值。激发学生学科学的兴趣,同时,教师也可针对一些“不科学”的现象来讲科学,加强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五、在科学教学中还有一些“太自然、太随便”的事
语、数课可以随意挤占科学课,教师不用备课可以随意走进课堂;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可以随意用一课时讲授几课时的内容等。这些现象司空见惯,学校、教师、学生都见怪不怪,习以为常,认为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这些“太自然”其实也是“不自然”,不正常的。
这些现象充分反映出学校科技意识的单薄,长此以往,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科技兴国的战略都无法落实,更不要说奢谈“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了。邓小平先生高屋建瓴地指出“计算机应从娃娃抓起”。其实说的是培养科技人才应从儿童抓起,我们应切实理解这句话的深刻内涵,真正把小学科学课的位置摆正,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科学现象。学生学习科学很容易将知识与生活割裂开来,变成单纯的科学知识的学习,这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将科学知识与现实联系起来,组成一个有机整体,就能增强学生学习科学的信心。教会学生理论联系 实际的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俗话说生活是最好的老师,生活中的知识包罗万象,尝试科学教学生活化,学生就会明白自然界中处处有科学、生活中到处是科学。只要我们用心观察、细心体会、专心研究,就能体会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科学就能服务生活,养成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习惯。智慧的源泉来自生活,科学是一门源自生活的学科,就让它踏踏实实为生活服务。一切知识来源于生活,也必将回馈于生活。善于利用我们身边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充分结合广泛的教学资源,就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创造性地为科学教学服务,在丰富的科学知识学习中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为小学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探寻一条新途径。
总之,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我们科学教师只有更新教学观念,转变传统教学方式,才能把新的教学理念融入到科学课程的改革实践中,才能使小学科学教学向着更有益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方向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念.基于生本课堂理念下小学科学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
[2]郭瑞清.小学科学教学现状及对策[J].教育现代化,2017(33)
作者简介:
马银凤(1966-),女,中小学一级教师,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第二小学,教龄2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