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庆海
【摘要】多媒体课件集声、光、像、彩效果于一身,巧妙运用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协同发展,巧妙运用能使知识更加的具体化、形象化,为学生感知、理解和记忆历史知识创造良好条件。巧妙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符合初中生的思维发展特点的。合理利用计算机制作图文并茂的课件,能比较真实地模拟出逼真的问题情景,更好地引导学生思考和联想,使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研究新知,解决问题,发展能力。介于此,文章就多媒体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简析几点见解。
【关键词】初中历史 多媒体 辅助 指导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3-0062-01
在初中歷史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灵活使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指导教学,有利于为学生呈现出生动形象的课堂教学画面,使教学达到画龙点睛之效,良好的使用还能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拓宽视野,激发对知识的自主探究热情,使教与学达到“观古今于一瞬”的美妙境界。那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开展多媒体教学呢?
一、图文声像并茂,激活学生兴趣
囿于很多初中生对记忆性的知识感到厌烦,从心理上对历史学科有一定的抵触,如果秉持着“牛不喝水强按头”的教育原则,良好的教学效果是无法达到的。多媒体课件的合理使用能较好地改善这一状况。初中生好奇心强,方法得当势必能够唤起他们对历史事件追本溯源的欲望。在此种情况下,利用多媒体课件将相关历史事件进行播放,加强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同时,还能调节课堂气氛,提高授课效率。例如,在分析“辽、宋、西夏、金的并立”内容时,照本宣科式的讲解只会让学生产生厌倦情绪,通过多媒体播放剪辑的一些影视材料,能快速调动学习兴趣,不但认识到四国的更替关系和地理位置,通过资料展示还能够了解其服饰与民族矛盾的由来和冲突。此时,再趁热打铁,因势利导,一堂活跃高效的课堂教学便水到渠成。
二、利用多媒体的丰富资源,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感受和理解
多媒体课件具有图、文、声并茂特点,精彩的画面演示能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印象,先通过对表象的分析启发学生的积极思考,进而再进行综合的概括,逐渐引导学生,使其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例如,在探讨关于“鸦片战争”内容时,通过图表形式一目了然地将中国封建王朝与西方列强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实力的差距展现出来,加深学生对事件的背景认识。接着,再播放一段“林则徐虎门销烟”的视频,让学生去感受片中林则徐那种大无畏的英勇气概,内心深处受到震撼,把学生对伟大祖国的热爱彻底激发出来,而且对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赞颂,再借助影像资料对学生进行一次深刻的精神教育,比起单纯的语言讲解效果更加显著。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增大课堂教学密度,提高教学效率
历史学科具有点多面广,知识容量大等特点,介于教材编写的简约性,很多历史事件仅用简短的几句话或几个字一带而过,而这些历史事件又需要被学生深入了解。此时,借助多媒体技术辅助指导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弥补教材编写的不足,丰富课堂容量,增加课堂教学密度,为学生深入探究注入大量有用信息,使他们都能够在生动的声像资料中,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与之相应的是教师的板书和讲授的时间也能大大减少,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例如,在探讨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内容时,教材中仅提到日本侵略者杀害中国军民的人数30多万,此时,利用多媒体课件适当增加几张反映大屠杀的历史照片以及东史朗日记的摘录,能进一步把学生仇恨日本法西斯侵略者的情感激发出来,为接下来的授课及对培养学生的民族使命感而言意义重大。
四、变静为动,展示过程
“新颖、活动的直观刺激是最易引起学生大脑有关部位的兴奋,使其更好地建立暂时联系。”恰当使用多媒体课件能够打破时空界限,使创设情景达到最强化的感知效果。例如,在分析“生命的家园”的内容时,多搜集资料图片和事例材料,选取《拯救地球》和《物种灭绝》中的片段进行播放,让学生去了解、思考:为什么人类要和大自然和谐相处呢?在此种形式下,通过了解并且思考各种情景材料,再提出自己的观点,将已有的知识与新生知识之间逐步融会贯通,思维能力不断得到强化。同时,还能促使学生的思维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多媒体技术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历史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掌握现代化技术方法,利用此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为真正培养出一批有思想、有能力的创新型人才贡献一份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李莉.历史影视资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 2014(26).
[2]郑丽芹.浅谈如何有效的提高初中历史的教学质量[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3):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