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伴糖尿病患者的降压方案分析

2018-01-14 03:14:54麻海旺
关键词:苯磺酸缬沙坦本例

麻海旺

(淄博万杰肿瘤医院,山东 淄博 255000)

糖尿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与非糖尿病人群相比,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2~4倍。糖尿病与高血压的并存使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进展和风险明显增加[1]。本例即为一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伴糖尿病的患者,现将其降压治疗过程分析如下。

1 病史摘要

1.1 病例资料

患者老年男性,63岁,体重指数23.183 kg/m2,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余年,血压最高达200/100 mmHg,平时口服用“硝苯地平缓释片”,未规律监测血压;糖尿病病史10余年,现口服“二甲双胍、格列美脲”,血糖控制欠佳。4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反复发作胸闷,静息时亦有发作,含服“速效救心丸”无效。近20余天来症状较前加重,入院治疗。入院查体:体温36.0℃,脉搏86次/分,血压115/86 mmHg,神志清,精神可,双肺叩诊清音,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86次/分,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下肢无水肿。辅助检查:2016-02-19心电图:“窦性心律,下壁导联ST段压低0.05 mv”。入院诊断:(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不稳定性心绞痛;(2)高血压病(3级,很高危);(3)2型糖尿病。

1.2 诊疗经过

2月19日入院后给予控制血压、抗栓、抗缺血、调节血糖、稳定斑块等治疗,其中降压方案为:苯磺酸氨氯地平(5 mg,qd);缬沙坦(80 mg,qd)。餐后2 h血糖11.7 mmol/L;睡前血糖18.8 mmol/L;2月21日,患者症状较前改善,血压150/71~155/78 mmHg;血糖空腹7.8 mmol/L;餐后2h血糖12.5 mmol/L;2月23日,患者今日行冠脉造影术检查,检查结果:冠脉分布呈右冠优势;LCX中远段弥漫性狭窄最重90%,TIMI血流3级;RCA近段至中段狭窄约80%,远段斑块,血流TIMI 3级。具备冠脉支架手术指征。与家属沟通后同意RCA行PCI术。2月26日,患者未述特殊不适,复查血常规、生化结果未见异常,心率68次/分,血压127/70~140/83 mmHg,空腹血糖6.8 mmol/L,要求出院,继续坚持规律服药治疗。

2 分析讨论

本例为高血压病(3级,很高危)合并糖尿病患者,且血压最高达200/100 mmHg,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5年版)》的建议,本例患者的临床降压目标值为<130/80 mmHg,首先考虑使用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1]。《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5年版)》也指出,ACEI或ARB为糖尿病患者降压治疗中的首选药物,联合用药亦推荐以ACEI或ARB为基础的降压药物治疗方案[2]。

患者的控制血压药物治疗方案为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

苯磺酸氨氯地平为二氢吡啶类Ca2+通道拮抗剂类降压药物,能选择性的阻断Ca2+通道,抑制细胞外的Ca2+内流,松弛血管平滑肌,降低外周血管阻力,使血压下降。此类药物在降低血压的同时不减少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血流量,同时还有降低肾血管阻力,增加肾小球滤过率的作用[3],对本例高血压伴糖尿病的患者更为有利。

缬沙坦为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阻断药,作用于血管紧张素Ⅱ的AT1受体亚型,能阻断AngⅡ介导的收缩血管平滑肌、增加醛固酮分泌、升高血压的作用,从而降低血压。由于AngⅡ受体主要存在于心肌组织和血管中,因此使用后并不会引起心率加快。而且缬沙坦由于不作用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及肾素等受体,在控制血压的同时不影响钠离子通道及缓激肽的降解,所以也无干咳的不良反应。

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CCB+ARB)进行治疗,为《高血压合理用药指南(2010年版)》[3]推荐的联合降压方案。临床证据也表明,二者联合不仅具有良好的降压效果,还可减少患者日间血压波动,更有利于维持全身器官(特别是冠脉)血供的稳定。对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二者联用效果优于单独使用,还能降低患者的尿酸、尿蛋白排泄率,对高血压引起的肾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3 讨 论

ARB与CCB联用是本类患者常用的联合用药方案。二者联合可使降压效果增强,同时ARB还可抑制CCB引起的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激活和下肢水肿等不良反应,并且二者均对心、脑、肾具有保护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靶器官损害的进展,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本例患者合并有高血压、冠心病及糖尿病,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5版)及《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的建议,除药物治疗外,本例患者还应立即开始治疗性的生活方式干预。临床药师在治疗过程中告知患者:终身服药及控制血压、血糖的重要性;日常应将血压控制在<130/80 mmHg,空腹血糖<7.0 mmol/L,餐后血糖<10.0 mmol/L;低盐低脂饮食,控制体重;保持情绪平稳,注意休息,避免劳累。

作为临床药师,应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提高对于抗高血压药物合理应用的认识,熟读各类指南及专家共识,总结各类常见疾病的临床合理用药方案,才能提高对于临床合理用药的指导作用。

[1]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5[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19(8):701-743.

[2]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4,30(10):893-941.

猜你喜欢
苯磺酸缬沙坦本例
《思考心电图之176》答案
心电与循环(2021年4期)2021-11-29 02:41:56
《思考心电图之169》答案
心电与循环(2020年3期)2020-06-18 13:43:12
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效果分析
视功能分析图例详解
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甲苯磺酸拉帕替尼原料药中的7种残留溶剂
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研究
瑞舒伐他汀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对造影剂肾病的保护作用
淮海医药(2015年2期)2016-01-12 04:33:22
缬沙坦联合葛根素在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治疗中的作用
缬沙坦与依那普利联合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黄芪片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24例
中医研究(2014年2期)2014-03-11 20:2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