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 洁
(安徽大学 文学院, 安徽 合肥 230039)
《蔡宽夫诗话》原本早已散佚, 现存《蔡宽夫诗话》共87则, 收录于郭绍虞《宋诗话辑佚》下册之首。 其内容广博、 考证详细、 评价中肯、 见解独到, 是宋诗话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与大多以“资闲谈”为目的的宋诗话有着本质区别。
《蔡宽夫诗话》内容广博, 涉及汉魏至北宋, 犹以唐宋为主。 其内容大致包括品诗评人、 音韵声律、 逸闻轶事、 诗法诗病、 典章制度、 风土习俗、 考证咏物等几个部分。 诗话推崇天然自在、 事出己意、 日锻月炼, 反对造语之病、 失题之病、 使事之病, 考证渊博细致、 有理有据, 评价不偏不倚、 公正得体。 朱绪曾称:“其论诗, 考证详赡, 淹习掌故, 无一时爱憎之思, 迥出诸家之上。”[1]175评价十分中肯, 不无道理。
关于《蔡宽夫诗话》的作者, 学界历来有着很大的争执。 迄今为止, 学界出现过三种意见: 第一种认为其作者是蔡居厚, 以郭绍虞为代表; 第二种认为其作者是蔡肇, 以霍松林为代表; 第三种认为其作者是蔡启, 以罗根泽为代表。
持此意见的学者主要以郭绍虞为代表。 此外, 郭信和与蒋凡*参见郭信和、 蒋凡编纂《蔡居厚诗话》, 见吴文治主编《宋诗话全编》第一册, 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第606页。、 颜庆馀*参见颜庆馀《蔡居厚传》, 见傅璇琮、 祝尚书主编《宋才子传笺证》北宋后期卷, 辽海出版社2001年版, 第357页。、 马茂元与刘初棠*参见马茂元、 刘初棠《蔡居厚〈蔡宽夫诗话〉》, 见吴文治主编《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名著题解》, 黄山书社1987年版, 第126页。、 王德明*参见王德明《蔡居厚的诗歌句法理论》, 见《中国古代诗歌句法理论的发展》,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第97-100页。、 刘德重*参见刘德重《蔡宽夫诗话》, 见傅璇琮、 许逸民主编《中国诗学大辞典》, 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第170页。、 曾枣庄*参见曾枣庄《中国古代文体学》(上),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第424页。等也持相同看法。 郭绍虞最初在《宋诗话辑佚·序》中谈到其作者为蔡启:“《蔡宽夫诗话》, 厉鹗《宋诗纪事》以为是蔡居厚, 至朱绪曾《开有益斋读书志》据《王直方诗话》与《南窗纪谈》, 始知其是蔡启。”[1]175经过反复思索、 考证, 后来在《宋诗话考》中单列《蔡宽夫诗话》一文, 通过否定朱绪曾的论断来考证其作者为蔡居厚。 理由如下:
第一, 郭绍虞推断《治字韵》诗为蔡肇作。 厉鹗在《宋诗纪事》卷三十七云:
蔡居厚, 字宽夫, 熙宁御史延熙子。 第进士, 大观初, 拜右正言, 累官徽猷阁待制。 有诗话。[2]711
朱绪曾在《开有益斋读书志》卷六云:
余是吴山书肆得宋《蔡宽夫诗话》三卷, 旧钞本, 前无序。 ……余考《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九引《王直方诗话》, 载蔡宽夫启为太学博士, 《和人治字韵》诗有“先王万古有何用, 博士三年冗不治”。[1]175
《宋诗纪事》与《王直方诗话》两条证据虽然矛盾, 似《王直方诗话》一条较为有力, 但朱氏又自注“《治字韵》或以为蔡天启作”[1]175。 如此一来, 郭绍虞根据《宋史·蔡肇传》记载“蔡肇, 字天启”[3]13121, 便推论《治字韵》诗为蔡肇所作无疑。
第二, 《蔡宽夫诗话》自言崇宁初为检点试卷官。 朱绪曾在《开有益斋读书志》卷六云:
《景定建康志》引《南窗纪谈》:“蔡宽夫侍郎治第于金陵青谿之南, 今贡院基是。 据此, 似宽夫名启, 官太学博士、 侍郎, 与樊榭所言俱未合。”[1]175
据《宋史·蔡居厚传》记载: 居厚也曾官户部侍郎, 与《南窗纪谈》“蔡宽夫侍郎在金陵凿地为池”[4]236吻合, 而蔡启履历无任何记载。
第三, 朱氏所言“邹浩《道乡集·和韵蔡宽夫解元暮春见怀》诗有‘千人笔扫见君才’之句, 是为第以前早以诗名”[1]175, 不足以证明蔡宽夫是蔡启而非蔡居厚, 故朱绪曾所言不成立, 作者当为蔡居厚。
持此观点的学者以霍松林为代表。 霍松林主编的《中国历代诗词曲论专著提要》中考证《蔡宽夫诗话》作者为蔡肇。 理由如下:
朱绪曾在《开有益斋读书志》卷六认为:“《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九引《王直方诗话》, 载蔡宽夫启为太学博士, 《和人治字韵》诗有‘先王万古有何用, 博士三年冗不治’。”[1]175朱氏又自注“治字韵或以为蔡天启作”[1]175, 据此可推测:
“蔡宽夫启”可能原作“蔡宽夫天启”, 以分“夫”“天”形近, 故易抄脱。 胡仔撰《丛话》前集, 于《蔡宽夫诗话》详加征引, 而又引《王直方诗话》此语, 很可能即以《蔡宽夫诗话》为蔡天启作。 ……考《宋史》本传, 蔡肇“元祐中为太学正”, 而蔡居厚未尝官太学, 可知《王直方诗话》所记, 最大可能是蔡肇。[5]61
另外, 又以《蔡宽夫诗话》和蔡肇的关系验证假设:
第一, 《宋史·蔡肇传》记载:“初事王安石, 见器重。”[3]13120诗话中屡屡称述“王荆公”, 含敬赏之意;
第二, 《宋史·蔡肇传》记载:“润州丹阳人。”[3]13120诗话中“扬子江潮”条言及润州江山形势变迁, 并说“予在丹徒闻金山之南将有涨沙者, 安知异时金山复不与润州为一耶?”[6]403。
第三, 《宋史·蔡肇传》记载:“徽宗初, 入为户部、 吏部员外郎。”[3]13121诗话自言崇宁初为检点试卷官, 应当为铨试检点试卷, 铨试为吏部之事, 这也与蔡肇的履历吻合。
故称, 《蔡宽夫诗话》作者最大可能是蔡肇。
持此观点的学者以罗根泽为代表。 另外, 杨胜宽*参见杨胜宽《〈蔡宽夫诗话〉论杜平议》, 《杜甫研究学刊》2013年第4期, 第1-11页。、 诸天寅*参见诸天寅《蔡宽夫诗话》, 见王大鹏、 张宝坤等编选《中国历代诗话选》(一), 岳麓书社1985年版, 第293页。也持相同观点。 其中, 杨胜宽论述最为详尽。 杨胜宽在《〈蔡宽夫诗话〉论杜平议》一文中详细分析了《蔡宽夫诗话》的作者问题。 理由如下:
罗根泽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中说:
今案《梅磵诗话》卷上引《直方诗话》止作蔡宽夫, 盖字而不名。 《诗人玉屑》卷七引《直方诗话》作蔡宽夫天启, “天”字盖涉“夫”字而衍。 宋有蔡天启, 名肇, 乃字而非名, 知非此人, 而此人当如朱氏所考, 名启字宽夫, 与作诗史之蔡居厚字宽夫者非一人。[7]266-267
杨胜宽引用罗根泽的推论, 意在提出宋代字宽夫者还有蔡启这一说法, 但指出该结论还不算可靠。 他又提出两个证据:
第一, 蔡居厚的仕途经历、 政治倾向与《蔡宽夫诗话》的取舍倾向不一致。 《宋史·蔡居厚传》记载:“大观初, 拜右正言, 奏疏曰:‘神宗造立法度, 旷古绝儗, 虽符、 祐之党力起相轧, 而终不能摇者, 出于人心理义之所在也。’”[3]11209-11210这里可以看出蔡居厚要求恢复熙宁之政, 是新法的坚定拥护者。 “蔡京再相, 起知沧、 陈、 齐三州, 加徽猷阁待制, 为应天、 河南尹。”[3]11210可以看出蔡居厚在北宋末约20年时间里一直仕途稳当, 扶摇直上。 而《诗话》中《王荆公梦桀论政》一条含有嘲讽王安石变法的意味, 与其一贯的政治立场相违背。
第二, 《蔡宽夫诗话》内容悉数载入《苕溪渔隐丛话》的事实与蔡居厚政治得志的身份不符。 据《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首胡仔称:
盖阮因古今诗话附以诸家小说, 分门增广, 独元祐以来诸公诗话不载焉。 考编此《诗总》, 乃宣和癸卯, 是时元祐文章, 禁而弗用……遂取元祐以来诸公诗话, 及史传小说所载事实……[8]1
由于时代久远, 若要下定论说是哪一人所作, 未免太唐突。 在对以上三种观点考察、 辨析的基础上, 据现有资料看来, 笔者赞同郭绍虞的观点, 认为《蔡宽夫诗话》当是蔡居厚所作为恰。
第一, 《宋诗话辑佚》载《王直方诗话》中关于蔡宽夫和蔡天启的有三条:
蔡宽夫启为太学博士, 和人治字韵诗, 有“先王万古有何用, 博士三年冗不治。”[9]87
夏畸道言, 蔡天启初见荆公, 荆公坐间偶言及卢仝《月蚀诗》, 人难有诵得者, 天启诵之终篇, 遂为荆公所知。[9]91
蔡天启尝和秦少游诗云:“愿同籍湜辈, 终老韩公门。”[9]12
同一部诗话出现了两次“蔡天启”和一次“蔡宽夫启”, 起码可以说明他们俩不是一个人。 《宋史·蔡肇传》记载:“蔡肇, 字天启, 润州丹阳人。”[3]13121故知蔡宽夫与蔡天启不是同一人, 《蔡宽夫诗话》作者不是蔡肇。 朱绪曾自注“治字韵或以为蔡天启作”[1]175, 虽为猜测, 但所言与《宋史·蔡肇传》所述蔡肇“为太学正, 通判常州”[3]13121合, 故疑似《治字韵》诗为蔡肇所作, 郭绍虞所言“《治字韵》诗为肇作无疑”[10]135过于绝对。
第二, 《宋史·蔡肇传》记载:“从苏轼游, 声誉益显。”[3]13121说明蔡肇曾跟苏轼交好, 按照常理推断, 朋友一起交游时, 一定会有唱和诗歌和相互评论等活动。 而《蔡宽夫诗话》却只有《玉堂壁画》一条引用苏轼的诗《郭熙画秋山平远》“玉堂昼掩春日闲, 中有郭熙画春山”[6]409, 没有与苏轼交游和其他苏轼诗词的记录, 对于蔡肇跟从苏轼交游的履历来说是不相符的, 故作者不应是蔡肇。
《历代诗话续编》载元人韦居安《梅磵诗话》:“蔡宽夫为太学博士, 和人‘治’字韵诗云: ‘先王万古有何用, 博士三年冗不治。’”[11]540《梅磵诗话》所载与《王直方诗话》异, 又《宋诗纪事》“蔡居厚”条下载其诗句“先王万古有何用, 博士三年冗不治”[2]711, 由于并没有任何关于蔡启的史料记载, 故疑似《王直方诗话》抄错, 误将“蔡宽夫”后添了一个“启”字。 郭绍虞所言《治字韵》诗为蔡肇作有一定依据, 但应当不是蔡启所作。
第一, 杨胜宽指出蔡居厚是新法的支持者并且在新法派得势掌权时仕途亨通, 这是事实, 但说《王荆公梦桀论政》一条是对王安石的嘲讽就有失偏颇了。 荆公梦桀并论政是在他变法失败后闲居发生的事情, 梦桀后“乃作小诗识之”即《杖藜》诗:
杖藜随水转东岗, 兴罢还来赴一床。 尧桀是非时如梦, 固知余习未能忘。[12]227
梦“尧桀是非”比喻变法论争, “余习未忘”只能说明王安石虽然退居山林, 但他仍然关心政治、 感念神宗、 心系变法, 诗话作者叙述时并没有情感倾向。 杨胜宽引胡仔的评语谓其“善谑”, 仅代表胡仔个人, 胡仔这里引诗也带有“资闲谈”的意味, 不能强行说是诗话作者的意思。 所以, 把蔡居厚的仕途经历和政治倾向与诗话的取舍倾向不一致当作否定诗话作者是蔡居厚的理由, 不成立。
第二, 朱绪曾引劳季言云:“《宽夫诗话》俱在《渔隐丛话》, 似当日全部收入。 此本勘验悉合, 盖为当时所重如此。”[1]175由于宋室南渡之后解除了元祐党禁, 故《苕溪渔隐丛话》要为《诗话总龟》补遗, 采取全面收录的标准, 不仅历收元祐党人诗话, 对新党派诗人也兼收并蓄。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六十卷, 成于绍兴十八年(1148年), 后集四十卷, 成于乾道三年(1167年)。 阮阅编书时, 元祐党禁未开, 故不录苏、 黄之事, 胡书则以苏、 黄与李、 杜并重, 尤重杜、 苏。*参见张葆全《诗话和词话》,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第100页。《蔡宽夫诗话》中除去《玉堂壁画》一条引用苏诗外, 其余只字未提苏、 黄, 一方面足以证明作者不是蔡肇, 另一方面也表明了作者的新法派立场——反对元祐党人。 这与蔡居厚的立场相符。 阮阅《诗话总龟》成书于宣和五年(1123年), 未著录《蔡宽夫诗话》或是因为当时《蔡宽夫诗话》还未完成, 不一定就证明诗话作者是元祐党人。 《苕溪渔隐丛话》收入《蔡宽夫诗话》或是因为《蔡宽夫诗话》持论公允, 并且书中有大量关于杜甫的评论, 也不能成为否定蔡居厚为诗话作者的证据。
结合人物传记资料与诗话中表明作者身份、 情感倾向的片段可看出, 蔡居厚与诗话作者的履历相符。
第一, 郭绍虞曾指出, 《蔡宽夫诗话》中《莫登楼诗》“予崇宁初为点检试卷官”[6]407与《宋史·蔡居厚传》“居厚第进士, 累官吏部员外郎”[3]11210履历相符。
第二, 《宋史·蔡居厚传》记载:“蔡京再相, 起知沧、 陈、 齐三州, 加徽猷阁待制, 为应天、 河南尹。”[3]11210《蔡宽夫诗话》中《宋初诗风》一条提及:“予为进士时, 尝舍于汴中逆旅。”[6]399汴中即现今河南开封。 《宋史·蔡居厚传》中又说蔡居厚曾做过河南陈州知州, 还做过河南府尹, 与诗话所述在汴中的旅店住宿过, 履历相吻合。
第三, 作者不仅没有贬低、 反对王安石的意思, 反而在文中八次提及“(王)荆公”, 字里行间不无赞赏之意。 尤其是《荆公言使事法》一则, 言作诗使事应“自出己意”方能“情态毕出”, 表明了王安石诗学批评方面的高深造诣; 《荆公赏卢秉诗》一则, 在未尝相识的情况下因诗荐人, 称颂了王安石为人大度、 心胸宽广、 爱才好士。 这与蔡居厚新法推崇者的立场相符。
第四, 宋代苏颂在《承议郎集贤校理蔡公墓志铭》曰:
景繁尝游京口, 见其山川而乐之曰:“吾老必归此。”于是居厚用其遗言, 择地丹徒, 以元祐元年某月某日葬某乡某里之西南原, 因家于润, 遂为润人也。[13]856
此处指明蔡居厚曾居住在润州。 《诗话》中提及润州的有《玉蕊花》 《罗隐题很石诗》 《扬子江潮》等, 另外还多处提及浙东、 浙西、 吴中、 苏州等地。 《蔡宽夫诗话》中直接表明作者身份的《扬子江潮》“予在丹徒闻金山之南将有涨沙者”[6]403等处, 提及江浙一带风土环境、 山河变迁也就不难解释了。
第五, 清人穆彰阿等人纂修的《(嘉庆)大清一统志》卷九十七记载:
《蔡居厚诗话》: 润州大江, 本与扬子桥对岸, 瓜州乃江中一州, 故潮水悉通扬州城中。 李绅诗“扬州郭里见潮生”是也。 今瓜洲以闸为限, 不惟潮不至扬州, 亦不至扬子桥矣。 又仪征县西南四十里, 亦名瓜步渡, 接江宁府六合县界。[14]582
又清朝官修的《御选唐宋诗醇》卷三十八记载:
《蔡居厚诗话》曰: 学士院旧与宣徽院相邻, 今门下后省乃其故地。 玉堂两壁有巨然画山董羽水。 宋宣献公为学士时, 燕穆之复为六幅山水屏寄之, 遂置于中间。 元丰末, 既修两后省, 遂移院于今枢密院之后。 今玉堂中屏乃待诏郭熙所作《春江晓景》。 禁中官局多熙笔迹, 而此屏独深妙, 意若欲追配前人者。 苏儋州尝赋诗云:“玉堂书掩春日闲, 中有郭熙画春山。”今遂为玉堂一佳物也。[15]749
再《申报》载水青在《甘露寺“很石”》一文云:
宋人蔡居厚宽夫诗话亦谓:“甘露寺有块石, 状如伏羊, 形制略具, 号很石; 相传孙权尝据其上, 与刘备论拒曹操。”[16]
以上三种材料直言“蔡居厚(宽夫)诗话”, 且内容亦与《蔡宽夫诗话》相似, 更加佐证了《蔡宽夫诗话》的作者就是蔡居厚。
历来学者对于《蔡宽夫诗话》作者问题都各抒己意, 考证都有充足理由, 并列举了例证, 但真相只有一个。 随着出土文献的不断挖掘、 文献检索的迅速发展, 考证将会变得越来越精确。 笔者站在前人的肩膀上, 举出例证, 判断《蔡宽夫诗话》当为蔡居厚所作。
[1] [清]朱绪曾. 开有益斋读书志[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5.
[2] [清]厉鹗. 宋诗纪事[G]∥四库全书(第1484册).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
[3] [元]脱脱, 阿鲁图等. 宋史[M]. 北京: 中华书局, 1977.
[4] 佚名. 南窗纪谈[G]∥四库全书(第1038册).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
[5] 霍松林, 主编, 张连第, 林珂, 梅运生, 漆绪邦, 编著. 中国历代诗词曲论专著提要[M]. 北京: 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 1991.
[6] [北宋]蔡宽夫. 蔡宽夫诗话[G]∥郭绍虞. 宋诗话辑佚(下). 北京: 中华书局, 1980.
[7] 罗根泽. 中国文学批评史[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
[8] [南宋]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序[M].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2.
[9] [北宋]王直方. 王直方诗话[G]∥郭绍虞. 宋诗话辑佚(上). 北京: 中华书局, 1980.
[10] 郭绍虞. 宋诗话考[M]. 北京: 中华书局, 1979.
[11] [元]韦居安. 梅磵诗话(卷上)[G]∥丁福保. 历代诗话续编(中). 北京: 中华书局, 1983.
[12] [北宋]王安石. 杖藜[G]∥王安石. 王安石全集(卷27). 长春: 吉林人民出版社, 1984.
[13] [北宋]苏颂. 苏魏公文集(下)[M]. 王同策, 管成学, 颜中其, 等点校. 北京: 中华书局, 1988.
[14] [清]穆彰阿. (嘉庆)大清一统志[G]∥续修四库全书(第614册).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
[15] [清]官修. 御选唐宋诗醇[G]∥四库全书(第1448册).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
[16] 水青. 甘露寺“很石”[N]. 申报, 1948-06-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