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琛 李卫东 潘道林 温晓 阿依加玛丽
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在临床中极为常见,其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受多项因素影响,且记录到Q波的振幅小甚至无,极易出现漏诊[1]。VCG(vectorcardiogram,VCG)为空间向量环的投影,可将心脏的除极顺序、除极方向及立体空间的变化等情况细致、全面地反映出来[2],广泛应用于临床中对于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的诊断中。本研究为探讨VCG对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选取60例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分别对其实施ECG、VCG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选取新疆兵团第一师医院2016年8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60例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实施ECG、VCG检查。其中男39例,女21例,年龄为39~80岁,平均(60.93±10.37)岁。
采用同步12导联心电工作站(谷山丰CV-200型),选择Frank导联系统进行VCG检查,选择同步12导联进行ECG检查,均由高年资医生进行检查操作。
ECG对于陈旧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3]:(1)ST段轻微降低或恢复正常;(2)T波直立或变浅;残留异常Q波,少数可在愈合过程中消失;(3)依据明尼苏达编码内容,符合以下1项可诊断为陈旧性心肌梗死:①Ⅰ、Ⅱ、V2~V6导联中Q≥1/3R,Q≥0.04 s;②Ⅰ、Ⅱ、V2~V6导联中Q≥0.04 s;③aVL导联中Q≥0.04 s,R波≥0.3 mV;④aVL、Ⅲ导联中Q≥0.05 s,而aVF导联Q≥0.1 mV;⑤aVF导联Q≥0.05 s;⑥V1~V4呈QS型或者V1~V6全部为QS型;⑦V2~V6导联有Q波,而邻近右胸导联存在R波(V1呈rS型)。
VCG对于陈旧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4]:额面环起始0.01 s向量向右上,0.03~0.04 s向量向左上,最大向量在10°以下,QRS环呈现顺时针旋转,且环于X轴之上的运行时间为0.025~0.03 s;起始向上向量与最大向下向量振幅比值在0.15以上;右侧面QRS环起始向量向上、前方,环呈顺时针旋转,0.025~0.3 s向量在X轴之上;横面QRS环无显著改变。
ECG、VCG检查的诊断符合率。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ECG诊断符合44例,诊断符合率为73.33%;VCG诊断符合56例,诊断符合率为93.33%。VCG诊断符合率高于EC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4,P=0.01<0.05)。
在临床中,常规ECG及VCG均可对心脏电激动方式进行记录。VCG为依据心脏电激动的顺序,对综合空间向量于3个面的投影进行记录,以此反映心脏的电生理活动,但常规ECG只是VCG额面相平行的各肢体导联轴及水平面平行导联轴的投影,漏诊率高[5]。
对于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采取常规ECG诊断,Ⅱ导联无异常,只是aVF、Ⅲ导联出现异常Q波的为局限性下壁心肌梗死,其所记录的Q波振幅小,当梗死面积偏小时,使得心肌所出现的异常向量相互抵消,可导致病理性Q波不出现,仅依靠病理性Q波的存在判定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易出现漏诊[6]。本研究显示,60例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经VCG诊断的符合率为93.33%,高于常规ECG的诊断符合率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VCG诊断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准确率较高。其不仅可依靠最初的向量改变,还可对QRS后部和环中部的变化及QRS环的转向等方面进行分析,临床中仅依据QRS环的旋转方向情况及最大向量角度值便可做出正确判断,弥补常规ECG诊断的不足。
综上所述,对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行VCG诊断的价值显著,可提高诊断符合率,可在临床中推广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