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盈盈
摘要:李大钊通过社团活动宣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学说、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培养了大批的骨干力量。李大钊的社团思想为当代高校理论社团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借鉴。保证社团正确的“方向性”、扩大理论社团的“群众性”、保持理论社团的“先进性”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社团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
关键词:李大钊;社团思想;理论社团;高职院校
一、李大钊早期的主要社团活动
(一)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在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五四运动”中,李大钊发挥了重要的领导作用。在“五四运动”中,进一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传播。1920年3月,李大钊作为创办人之一,发起设立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在“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创办的过程中,李大钊以广泛的定期演讲、公开演说、理论辩论等形式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学说。很快,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吸纳并培养了大批的信仰马克思主义的青年学生和学者,为早期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和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同时,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是当时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的重要平台和阵地,引领社会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二)少年中国学会
1919年7月1日,“少年中国学会”成立。“少年中国学会”是“五四运动”时期影响最大,同时也是李大钊投入精力、时间最多的全国性青年社团。“少年中国学会”的建设发展也遇到了诸多问题和矛盾。李大钊认为,社团的宗旨不明确,思想不统一,就无法凝聚人心,传播思想,在行动上更是无法做到联合统一。长此以往,将会导致人心的离散。在李大钊的建议和倡导下,“少年中国学会”的学会宗旨修改为“本科学的精神为社会活动以创造少年中国”。 “少年中国学会”不仅起到了传播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学说的作用,同时也为中国共产党培养了大批的早期领袖和骨干青年。
二、李大钊社团活动的经验总结
(一)与广大青年学生建立紧密联系
李大钊除了亲自发起社团以外,还担任其他青年学生社团的顾问和指导老师,为社团撰写文章、传播思想和提供必要的指导。在与学生的接触中,李大钊对对青年学生满腔热忱,关心爱护,学生也尊重他、爱戴他。情感的融入更好的推动了李大钊与学生在信仰上的认同,拉近了与学生思想上的距离。
(二)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奠定重要基础
李大钊在北京大学期间指导的社团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意义。李大钊不仅指导社团活动,并同时亲自参与社团活动,可见他对社团的重视。通过各种形式的社团活动的开展,迅速扩大社团的规模,保证了社团的有序发展。这些社团不仅在“五四运动”中起到了重要的领导作用,也为中国共产党做了重要的人才和组织准备。李大钊在创办指导社团的同时,同时积极开展党组织的创办和建设工作。
(三)以多种形式参与和指导社团活动
首先,李大钊直接参与或作为重要发起成员组建了一大批重要社团。例如:1918年,参与创办北京大学公余法文夜校、北京大学社 会 主义研究会(社会主义研究会)、中法协进公会;1920年,参与创办共产党(北京共产主义小组/中国共产党北京支部、北京区执行委员会);其次,李大钊指导帮助其他社团开展各种活动。例如:指导帮助学生救国会、《新潮》杂志社、平民教育讲演团等,为其担任顾问,通过发表演说、撰写文稿、出版刊物等形式广泛的参与和指导各类社团。
三、李大钊社团思想对当代高职院校思政政治理论社团建设的启示
(一)明确宗旨和定位,保证高校理论社团的“方向性”
目前,理论社团的可持续建设发展在高校中面临诸多困境。学生理论社团活动开展普遍相对困难,学生对政治理论不大感兴趣,实践中缺少切入点。明确高校理论社团的宗旨和定位可以解决其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李大钊在创办指导“少年中国学会”的过程中,逐渐意识到社团的创立如果缺少明确宗旨和准确的定位,即明确社团想干什么、能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就会导致社团的内部分歧、人心涣散、最终走向解体。高校理论社团活动的开展要借鉴李大钊先进的社团思想,准确定位,把握正确的方向,结合客观现实情况,因时而新,因势而新,探索理论社团发展建设规律。
(二)广泛联系,扩大理论社团的“群众性”
一切从学生出发、一切为了学生、坚持以学生为本,是一切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原则。深入密切的联系学生,了解学生的思想、生活、学习实际,才能够更好的与学生在思想上、行动上拉近距离。李大钊在北大图书馆担任主任期间,密切的联系广大青年学生、关心爱护青年学生,这为后来他创办社团奠定了重要的基础。高校理论社团的建设更要与学生紧密联系,用心、用情、用爱去感染学生、感召学生、进而引导和帮助学生塑造马克思主义信仰。
(三)创新发展,保持理論社团的“先进性”
高校理论社团是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丰富校园文化,拓展思政课第二课堂,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时代化、培养塑造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的重要途径。指导理论社团,要积极创新发展,在推进理论社团的导师制度、创新理论社团活动、打造理论社团论坛品牌等方面进一步促进理论社团良性发展,保证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和实现。
参考文献:
[1]林齐模.李大钊的社团活动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J].理论建设,2013(3).
[2]任祥华. 李大钊社团活动及其当代启示[J].党史文苑,2016(9).
[3]朱文通.李大钊与中国近代社团[D].河北师范大学,20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