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琴
摘要:小学语文具有情感丰富的特点,在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是必要的学习要素,其中,阅读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养成的,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制定阅读目标,定期督促检验学生的阅读成果,促使学生养成持续性的阅读连贯性,避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造成的阅读断链,在此期间,教师应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兴趣为基础,从书目、时间、激励措施、方法、手段等多个方面下手,力争让学生在短时期内养成一个好的阅读习惯。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习惯;培养现状;改进
引言:
传统的阅读教学,多呈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对于课外文章的阅读过于松散随意,对学生的阅读结果放任自流、不予检测,致使学生并不注重阅读学习,更何谈阅读习惯,随着新课改的渐入人心,教师应结合阅读教学突显的一系列弊端,将字面含义的阅读流程,转化为深层次的阅读探究,利用文中精彩、紧张、感人的情节创设悬念,让学生产生好奇心,以此激趣。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情境中去,使其爱上阅读。
一、小学语文阅读习惯的培养现状
(一)缺乏阅读主动机会
传统阅读教学,教师惯于占据课堂的大部分时间,学生鲜少有独立思考的机会,对于阅读的理解千篇一律,只能机械化的按照教师的标准答案死记硬背,缺乏独特的想法,学生有想法不敢表达,在压抑的环境下逐渐失去主动学习权,老师提出的问题,很多学生不举手,而是异口同声的进行回答。这样的课堂缺乏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教师不能够在第一时间知道学生对此文的理解情况,学生也没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这样的课堂上,就注定学生要成为被动的接受者,自主学习、探究的角色并没有有效落实。
(二)缺乏阅读重视
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用在阅读上的精力不多,将大部分时间花费在习题练习上,课本的阅读都不一定深入,课外阅读几乎没有接触。学生本身不重视阅读,面对长篇文字的堆砌缺乏耐心。有的学生读书也是走马观花的一扫而过,做摘录的更是少之又少。课上的阅读亦是如此,每每都有这样的情况,一遇到阅读题学生就放弃,或是乱答一通,真正耐心的去读、去领悟的更少。
(三)缺乏阅读指引
小学生的心智发育还不成熟,难以辨别什么是名篇佳句,什么是粗制滥造,在缺乏教师的辅助选择下,缺乏阅读的目的性1,“东看一眼、西看一眼”,阅读的记忆不强,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忽视阅读方面的要求,学生自然对于阅读敷衍了事,整个班级氛围缺乏阅读意识。
二、小学语文阅读习惯的培养改进策略
(一)转变教学角色
想要改变目前的阅读现状,还需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教师应以身作则转变阅读教学态度,为学生全面素质发展的目标而努力。随着新课改的逐渐深入,教学由之前的教师为主体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真正实现了教与学的统一。在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自身角色的定位,使阅读呈现出对话式、开放式的状态,打破原来的封闭式教学,为学生打造一个自由、动态、多元的阅读氛围2。例如:阅读“小小竹排画中游”时,文章朗朗上口,教师可由学生代替自己阅读,先观察学生是怎样阅读的,继而根据学生表达的语速、语调加以指引。帮助学生突破空间的束缚,拓宽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对人生的感悟。在这种氛围下进行阅读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人格素养。
(二)激发阅读兴趣
孔子云:“乐之者不如好之者”,兴趣是开启求知动力的金钥匙,小学生的好奇心与表现欲望较强,教师应利用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出学生对阅读的热情,在疑问的牵引下,帮助学生自主摸索文章内涵。例如:学习“小松鼠找花生”时,以层层递进的阅读导问启发学生思考:“花生的花是什么樣的?”“小松鼠为什么找不到花生?”或“花生到底被谁摘走了?”,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忘记自己在完成阅读任务,而是以学生的角度,告诉学生大家一起来帮助松鼠找找花生,学生兴致盎然,纷纷开展阅读研究,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并让其贯穿整个阅读教学的始终,这是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的前提。此外,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传授给学生关于阅读的解答方法,让他们带着方法自己去探究问题,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有成就感,还可以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积极的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答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也有利于激发和保持小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
(三)分层开展阅读
小学各个阶段的文字积累不同,对于学生的阅读要求理应随之增强,同样的,教师应注意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水平,分层次的开展阅读教学,逐阶次设定阅读目标3,例如,小学的初级阶段的学生大都刚刚接触阅读,不宜涉及过深的阅读知识,基本上以“快乐阅读”模式为主,从乐趣中获得知识,激发他们对阅读的兴趣。到了小学的高级阶段,这个时候的学生有自己对事物的见解,可以独立的解决问题,因此,此时期的阅读要以“广泛阅读”为主。通过引导学生大量的阅读课外书籍,广泛的从书籍中汲取知识,拓宽视野,逐渐的深化他们的阅读能力。
(四)创设阅读环境
小学生喜欢新奇有趣的事物,并非厌恶阅读,而是缺乏阅读的条件与阅读的指引,教师应结合现有资源,尽可能创设书香环境,帮助学生搜罗阅读书籍,方便翻阅与分享,例如:每日的课前10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在早读时间大声合读最新学到的文章,在班级设立图书角,安置阅读书架,定期将书架上的书本更换并考察学生的阅读结果,为学生制定阅读计划,详细到每一天应该读多少,继而延伸到每月读多少,潜移默化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学生一天读不到书恐怕还觉得无趣呢。
三、结束语
阅读是沉淀文学基础、丰富文学素材库的有效途径,教师应从学生启蒙阶段开始,注重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以长时间的阅读坚持,拓展文字词汇量,掌握写作技巧,领悟文字意境,逐步提高文学素养,在寓教于乐中感受文学的魅力。
参考文献:
[1]胥红.引思维飞翔展个性飞扬: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与改进策略[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4(1).
[2]朱成友.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和改进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4(1).
[3]李福海.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误区及应对策略[J].才智,2013(1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