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生活情境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8-01-12 10:52冷金丽
神州·下旬刊 2017年11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应用策略

冷金丽

摘要:小学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的重要学科,其教学改革受到了广泛关注和重视。传统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时代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在不断创新的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涌现出了越来越多的新颖、有效的新型教学方法,生活情境法便是其中之一。目前,生活情境法已经较为广泛地应用到小学教学中,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但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针对问题不断完善和发展,使生活情境法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生活情境法;应用策略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越来越多,例如,多媒体教学法、实物演示法、生活情境法、举例子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和对比教学法等。生活情境法,是将生活中发生或遇到的某个情境与小学的数学课堂内容联系到一起,使学生有一种熟悉的亲切感,情不自禁地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应用生活情境法,首先,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这些知识;其次,数学知识学习的目的是应用,因而运用生活情境法教学,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最后,应用生活情境法,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使学生更加关注和热爱生活。想要生活情境法在数学教学中发挥最大的效用,我们应注意以下两方面:

一、生活情境法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情境设置不够简单有趣

不同的情境所发挥的作用有所区别,基于知识点创设合适的情境才能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会考虑许多方面的内容来设置情境,希望能够面面俱到,并且让学生真正地融入所创设的情境中。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这样的生活情境有时候过于繁杂,对教学效率造成一定的影响。比如,在学习“角”的时候,有些教师通过带领学生做风车来开展教学,学生更专注于做风车,而忽略了所要学习的知识,导致生活情境教学无法发挥其实质作用。

2.生活情境的设置缺乏针对性和关联性

在创设生活情境的时候,需要情境和学生的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目前,一些小学教师并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所创设的情境并不是学生生活中经常遇见的,无法让学生产生共鸣。此外,有些教师强行将与所授知识不相称的情境应用于课堂教学中,这种缺乏针对性的情境教学无法将知识和生活相结合,在提高教学质量上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3.教师对生活情境教学缺乏全面的认识

在实践教学活动中,一些教师在素质教育方面缺乏丰富的经验,对于生活情境教学的认识还不够全面。某些情况下,教师会认为情境教学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影响教学质量,导致生活情境教学的应用流于形式,其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效果受到一定限制。

二、生活情境法的应用策略

1.情景设置从兴趣出发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建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情境“兴趣”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教师在创建一定的数学生活情境时,要注意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通常讲故事是一种有效方法。小学生都是爱听故事的,通过讲故事来创建生活情境,能有效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讲到“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部分的内容时,由于内容比较枯燥、抽象,教师就可以通过创建一个与学生们生活相关的教学情境,比如《西游记》中唐僧师徒的数学故事,利用多媒体播放出来:唐僧师徒四人途经女儿国时,国王给了一块饼。唐僧要把饼平均分成四块,一人一块,猪八戒卻说:“我吃得多,一块太少了,多分我一块吧。”悟空说:“那就将这饼平均分为八块,给他两块。”唐僧这时笑着说:“你这猴子,真狡猾。”……学生们都看得津津有味,并不时发出笑声,这时,教师提问: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呢?悟空的方法,让你想到了什么?就这样,通过一个简单的小故事,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不断开发实际生活中的教学资源

数学教学的目的就是“学以致用”。因此,在具体的生活情境教学过程中,老师必须要将数学和生活实际相联系,而不能脱离实际,使学生真正认识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并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探究和学习欲望。如,在学习乘法时,教师可以创建这样的教学生活情境:“同学们,班上一共有多少学生啊?”“40个!”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这时,教师就可以接着问:“现在这些同学被我们一共分为四组,每张桌子两个人,每组5张桌子,那么每组的人数是多少?每组5张桌子,四组有多少张桌子?每张桌子两人,20张桌子有多少人……”通过这样创建与学生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对其进行开导和启发,很容易使他们在实际的观察中发现问题,并主动进行问题的研究和总结,这样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会更加牢固。同时,通过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教学情境的创建,还使学生明白了数学的运用在实际生活中随处可见,真正地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和在实际生活中的实用性。

3.创设具有关联性和针对性的生活情境

首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其实很多知识和实际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如何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如何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知识值得我们重视。由于课堂教学受到时间的限制,创设关联性和针对性的生活情境显得尤为关键,例如,在学习克、千克、斤的时候,可以运用生活的实物进行举例,比如,身边的书、笔、书包等;再如这些单位的换算,可以用秤进行称量,让学生对其有真实的体会。其次,数学学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一定要求,有些知识较为抽象,使得学生比较难以理解。从本质上来说,数学知识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这就要求教师关注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寻找其与数学教学的联系,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例如,加减法的学习,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常会将加减法相结合来解决一些数字计算问题,如,20+19,会换算为20+20-1的形式。而生活情境法,可以采用买东西找零的情景,更便于学生理解难点知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将生活情境与数学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要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出合理的生活情境,从而帮助学生将现实生活与数学知识有机地融合起来,使之热爱数学,热爱生活,进而有效地提升数学思维能力、探究能力与实践能力等,全面地提升数学素养与综合能力,成为更优秀、更出类拔萃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俊杰.浅谈生活情境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7(9)

[2]王伟.生活情境教学法用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探究[J].时代教育,2017(4)endprint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教学应用策略
数形结合在解题中的应用
浅析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
水平井钻井技术及其在石油开发中的应用探析
浅析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