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转型发展下的科技创新服务研究

2018-01-12 22:21陈小康代青霞
关键词:民办高校应用型科技

孙 淳 陈小康 代青霞

(广州工商学院,广东 广州 510850)

为更好地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及创新型人才,以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的需要,我国正在稳步推进高等教育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6年,时任教育部部长的袁贵仁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举行的“教育改革和发展”记者会上指出:“中国高校的转型发展,实质上是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教育部长袁贵仁就“教育改革和发展”答记者问》,2016-03-10,http://www.china.com.cn/lianghui/zhibo/2016-03/10/content_37972005.htm?show=t。鼓励、引导和推动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即高校转型发展),其实就是解决我国高等教育结构性矛盾的供给侧改革。高校转型发展,从培养理论型、学术型人才向培养技术型、技能型人才转变,解决的是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供给。按照现行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相关规定,公办专科高职院校不能升格为本科院校,民办高职院校可以升格为本科院校;新建民办本科高校(含新设置、新升格)将定位于应用型高校。如果民办高校不能为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提供动力支持,那么这样的转型将变得空洞、乏力,最终导致人才培养质量的下降*高飞、王一涛、邱昆树:《2015中国民办本科高校及独立学院科研竞争力评价研究报告发布会综述》,《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16年第2期,第79-80页。。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建设高水平民办高校。在高水平民办高校建设中,科研工作应该成为重要的着力点*徐绪卿:《科研工作:高水平民办高校建设的着力点》,《教育发展研究》2013年第1期,第2页。。科研水平是一所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学校品位提升的生长点;是办学实力的重要标志,可持续发展后劲的集中反映;科研成果是一所高校办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与师资队伍素质的集中反映,也是推进学校本科评估、加强及扩大招生、提升办学层次的重要条件*汪向东:《试论加强科研对创建高水平民办高校的重要作用》,《西部学刊》2013年第11期,第38页。。这是本文的研究起点,即通过分析科技创新在民办高校转型发展中的地位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民办高校科技创新工作的建议,以期推动民办高校科技创新工作更好地服务于高校的转型发展,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支撑。

一、科技创新在民办高校转型发展中的地位

(一)是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迫切需要

在中国大学排名机构评价指标体系中,科研指标权重最大,直接影响着大学排名。2017年3月23日,广州日报数据和数字化研究院(GDI)发布“2017广州日报应用大学排行榜”,这是国内首个全样本应用大学排行榜,也是权威媒体作为第三方评估、发布的专业性公益榜单。在GDI的应用大学综合评价中,以应用指数、学术指数、声誉指数和二次评估指数四个一级指标建构综合指数。应用指数在国内被首次提出,重点评价高校在社会服务方面所作的贡献,由专利转让、人才就业质量等多个指标构成。学术指数遵循传统的大学评价观,即以教学和科研两个方面衡量大学的办学质量,部分展示本科高校未来走向学术型大学的潜力,由科研产出等指标构成。从应用本科高校评估机构所采用的指标中可以看出,应用指标、学术指标与科技创新对于大学的排名和社会影响至关重要,是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迫切需要。

(二)是实现民办高校特色发展的必由之路

特色是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目前,民办高校科技工作普遍存在基础弱、人员少和水平低等状况,而改变这种现状的捷径就是选择特色化发展。特色化发展是民办高校转型发展中科技创新工作的方向。《高等学校“十三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明确指出,鼓励和支持民办高校开展科研活动,形成办学特色。民办高校应将开展科研活动作为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将科技服务作为民办高校紧扣市场需求、优化专业结构和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手段,逐步形成科教融合的办学特色*孙自强:《抓住机遇,积极推动民办高校创新驱动特色发展》,《河南教育(高教)》2017年第6期,第10-13页。。另外,民办高校能否进入“一流民办大学”的建设行列,关键要看学校的科研水平与学术影响力、培养的应用型人才质量;民办高校能否进入“一流学科”的建设行列,关键要看学校的学科特色和办学实力,依靠的就是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指标。

(三)是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活力之源

民办高校若要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须认真思考科教协同、产教融合这两个核心命题,思考如何将科研项目特别是横向课题作为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项目化课程。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搜集、整理、分析有关资料,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在推进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中,要始终坚持科教协同、产教融合的原则,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优秀人才。应用性科研、科技创新和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机结合,成为民办高校转型发展中重要的战略选择。其中,应用性科研既是高水平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也是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源头活水。

二、民办高校转型发展中科技创新工作存在的问题

根据《2016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我国共有各类民办高校742所(含独立学院266所),招生181.83万人,在校生634.06万人。与公办高校相比,民办高校普遍办学时间较短,在科研方面存在起步晚、学术积淀少、资源稀缺、条件较差、投入有限、教师科研意识薄弱和科研团队匮乏等问题,总体上科研实力不强。

(一)科技创新意识淡薄,科研氛围不浓

民办本科高校多为教学型或教学服务型大学。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校长秦和认为,与公办高校相比,民办高校普遍存在“重教学、轻科研”的现象,部分教师甚至存在“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利益”的思想,仅满足于完成基本的教学与科研工作量,缺乏积极参与对外学术交流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导致自身的学术视野不够宽广、难以跟上前沿步伐;民办高校举办的学术讲座、学术报告少,主办或承办的全国性会议也不多,对外影响力较有限,还未形成全员参与科技创新的氛围*温才妃:《难在重教学轻科研 民办高校科研该如何“起步”》,《中国科学报》2013年8月15日,第5版。。有学者在调查河南省民办高校科研状况时发现,部分教师甚至把听学术讲座看成是额外的负担*江书庆:《河南省民办高校科研工作现状分析与对策探索》,《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33期,第253、255页。,不理解学校的良苦用心,缺乏对科研工作的正确认识。

(二)科研团队建设不足,学科研究方向不清

一支结构合理、分工明确且富有团队精神的科研队伍,是学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目前,民办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整体实力较弱,在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及知识结构等方面还有待优化与提升。一方面,科研人员的团队意识与合作意识欠缺,成员流动性大,学科研究方向相对分散且与教学、人才培养缺乏关联度*邹波:《民办高校高水平学术团队的培育模式研究》,《中国成人教育》2016年第10期,第137-140页。,单兵作战现象明显,学科方向亮点不足;另一方面,学科梯队结构存在诸多问题,高素质、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和青年博士缺乏,造成科技创新人才后继乏力。

(三)科技服务能力不强,科研产出成效低下

供给侧改革是民办高校适应区域经济创新驱动的应有之义,很多地方高校把提升服务区域发展的应用研究和技术创新能力作为其向应用型高校转变的重要标志。与公办高校相比,民办高校获得的省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等科技创新平台较少,学科建设和科技创新水平有待提高,科技服务能力有待加强。如,河南作为民办高等教育大省,直到2016年2月,依托黄河科技学院建设的“河南省纳米复合材料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入选3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河南民办高校才实现省级重点实验室零的突破*李见新:《河南民办高校实现省级重点实验室零突破》,《中国教育报》2016年2月27日,第02版。。部分民办高校虽然成立了校级科研机构,在促进学科建设和科研发展中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在发挥作用的范围、深度和广度上仍十分有限,科研产出对服务地方经济起到的作用甚微。就科研论文产出而言,2016年我国民办高校发表的论文被CSSCI、CSCD及SCI等数据库收录的校均发文总量仍停留在个位数水平*汤建民:《2016中国民办本科院校及独立学院科研竞争力评价研究报告》,《高教发展与评估》2017年第1期,第50-55、128页。。

(四)科技管理制度僵化,科研评价导向偏差

民办本科高校在创立之初往往借鉴公办高校的科技管理制度,大多以科研成果为导向,忽略研究过程的管理,存在“重立项、轻检查”的现象。成果导向型的科技管理制度注重刊物等级、论文数量、专利数量、获奖等级及经费到账等指标,容易导致教师在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方面的短视和功利化*曹雨平:《应用型大学供给侧改革,改什么怎么改》,《光明日报》2016年6月22日,第10版。。科技管理制度的僵化主要表现在成果管理制度上,即过分强调科研项目管理中指标的量化,对项目的验收管理和成果的应用转化明显乏力,造成科研工作的异化。大量经费的投入,其产出仅仅是在普通期刊上发表若干篇论文,或者是申请一些不能实际应用的专利号。此外,应用性科技成果转化率偏低,导致市场接受度低,反过来又降低了教师转化科技成果的积极性,达不到激励的最初目的。

三、推进民办高校科技创新工作的建议

高校是科技第一生产力、创新第一动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是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支撑,关乎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民办高校作为供给侧人才改革发展基地、高校转型发展的主体,必须充分发挥高校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的生力军作用*赵晶晶:《科研改革是地方高校转型发展重点》,《中国高等教育》2016年第23期,第52-54页。,加强科技创新,提高创新能力。

(一)强化科技创新意识,营造良好科研氛围

科技创新是大学教师和科技工作者的光荣使命。对于一线教师,学校要努力提升他们参与科研活动的荣誉感、责任感,增强其科研意识;对于科技工作者,要强化其创新意识,努力培育良好的学术氛围和科研环境,加大对科技工作有突出贡献人员、重要学术成果和成果转化的奖励力度。民办高校可以定期召开科研工作会议、组织学术研讨活动,通过介绍国家科研政策的趋向、解读学校各项科研政策等,鼓励教师参与科研活动,把教学成果和科研成果结合起来,积极申报科研、教学的成果奖。还可以针对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教师分别开展科研指导,如召开新入职教师科研培训会、举办中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培训班和科研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等。此外,还要加强科研诚信和学风建设,营造鼓励探索、宽容失败和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氛围。

(二)建设科技创新团队,凝练学科研究方向

教育部、科技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技〔2006〕3号)中指出:培养一批有潜力的优秀中青年人才和多学科合作的科研团队,是民办高校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一线教师既是学校科技服务的主体,又是学校教学的主体,因此,民办高校要在科技创新实践中重点培养这一群体,使其成为优秀创新团队,为高层次项目申报、技术创新和科技服务储备力量。同时,还要根据办学定位、学科发展趋势、同类院校学科建设水平、自身学科基础、条件与优势等不断凝练学科方向,在每个学科下(或之间)逐步形成若干相互支撑、特色突出、优势明显且相对稳定的主要研究方向,以学科特色彰显办学特色。围绕地方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将能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独特贡献的应用型学科作为主攻的研究方向。

(三)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学术研究和科技创新,是建设高水平应用型民办高校的重要内涵。民办高校面向市场办学,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其科技成果产出支撑应用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支撑市场需求的供给,同时以市场资源的回报反哺学术研究*仇玉坤、顾冠华:《供给侧改革视域中的一流民办大学建设》,《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年第8期,第80-84页。。应用型高校要与研究型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共同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如共建实验室、工程训练中心、孵化空间及软科学研究基地等,联合申请、承担政府及企业的科技项目,孵化培育高层次项目,不断提升科技创新和服务社会的能力。民办高校转型发展必须强化应用性科研导向,以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为主,努力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直接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服务于行业、企业的技术更新与改造,服务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四)完善科技政策体系,优化科技评价机制

民办高校应根据自身特点建立适合本校的科技管理制度。对处于初创期的民办高校来说,适当借鉴公办高校科技管理制度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但随着科研工作的深入,民办高校必须根据新情况、新形势及时进行调整、修改和完善,在考核奖励、职称晋升、绩效分配、评优评先、学历提升和访学进修等方面制定合理的学科建设与科研激励制度,全面调动教职工的科研积极性,推进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和科研水平提升。要对重点学科、创新团队和创新平台进行分类考核,实行动态管理。要将科研纳入教师的年度考核,实行教学与科研并行的考核制度。对科研工作量大、业绩突出的教师适当减免教学工作量,或以科研工作量抵充部分教学工作量,以鼓励和支持有科研潜力的青年教师投身科研工作。

猜你喜欢
民办高校应用型科技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新时代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应用型本科层次大学生网络在线学习策略及实践
数学建模在民办高校推广的可行性分析
民办高校会计内部控制关键因素指标体系研究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焦虑研究——基于社会支持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