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晨霞
【摘 要】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应用分层教学及小组合作学习,以显著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而为学生今后的数學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
一、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模式的实施
1. 加强师生间的配合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更好地达到数学教学目标,要求教师与学生在教与学过程中高度配合。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关注师生间的配合,进而激发学生积极性及主动性。比如在教学小学数学《平行四边形》这一课程的时候,教师为学生讲解完平行四边形的基本概念后,可以为学生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比如针对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让学生尝试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针对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可以尝试让学生探讨平行四边形的变形过程,尝试探讨长方形同平行四边形的关系。之后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且给予学生支持及鼓励,做到师生有效互动。
2. 创新教师教学理念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需积极转变传统的分层教学理念,在实际的教学中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变通,以提高数学教学的趣味性。比如在教学小学数学《认识人民币》这一课程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教学道具为学生讲解人民币的面额主要包括哪些。为了进一步提高数学教学趣味性,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商店的店员,让学生应用不同面额的人民币来进行模拟购物。在具体的角色扮演过程,针对低层次的学生可以让其练习整数加减,对于高层次学生则可以让学生练习元、角、分的加减。通过趣味性的分层教学,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进而提高分层教学效果。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实施
1. 借助情境创设以提高学生合作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进行相应情境的设计,以让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引导学生进行体验,进而提高数学学习效果。比如在教学小学数学《三角形》这一知识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提示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相关知识。之后教师为学生布置合作学习任务:用小棒材料合作用三角形建造自家房子。在提出这样任务后,让学生分小组制作,在学生制作完成后教师对学生作品进行评比,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又能够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及学生的实践能力。
2. 借助竞技方式提高学生合作学习有效性
小学数学的逻辑性很强,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常常会感觉枯燥乏味,此时教师就需引入比赛活动,激发小组成员的斗志及活力,促使各成员可相互配合,体会到获取知识的喜悦心情。竞争形式的引入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热情,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发展和谐人际关系。比如在教学小学数学《统计》这一知识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组数据,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统计学习。同时引入竞争的机制,比一比哪一组的学生统计的最快、最准确,应用这样的方式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合作探究的效果。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利用分层教学及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不但可以提升学生学习质量及学习效率,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潘德顺. 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策略探讨[J]. 当代教育科学,2014(6).
[2] 陈海云. 浅尝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数学分层教学[J]. 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