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
[摘 要]对小学综合实践教学的设计,教师要充分观照学生的生活认知、教材内容和实际情况,从不同维度展开教学铺设,为学生提供更多感性认知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形成综合实践能力。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生活认知
[中图分类号] G62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36-0085-01
在设计小学综合实践教学时,教师要有筛选意识,对教学方向、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等进行深刻思考,灵活运用相关的教学辅助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实践机会,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一、接轨学生生活认知展开教学设计
综合实践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有很多接轨点,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对学生的生活认知展开深入调查,为教学设计提供更多的参数。学生年龄段不同、生活环境不同、学习悟性和学习兴趣不同,生活认知不处于同一水平线上,即使是同一班级的学生,其生活认知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教师对此要有清醒的认知,快速调整教学策略,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如教学苏教版小学综合实践五年级上册《生活中的一次性物品》一课,在课堂导入时,教师先让学生介绍生活中一次性物品的使用情况。学生对这个内容有较为广泛的生活认知,自然有话要说。有的学生介绍一次性塑料袋泛滥使用,导致白色污染随处可见;有的学生介绍一次性筷子浪费情况,呼吁大家珍惜自然资源;还有的学生列举一次性杯子、牙刷、拖鞋等的使用情况,对存在的浪费现象进行理性分析……教师根据学生的生活认知,为学生设计调查任务:“如何科学使用一次性用品?请大家深入家庭和社会,对相关情况进行调查,并写出调查报告,参与班级展示活动。”……这里,教师发动学生接轨生活认知展开集体讨论,为学生设计社会调查实践活动,都充分观照了学生的生活认知,教学适合度更高,教学效果良好。
二、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教学引导
小学综合实践课程内容比较固定,为学生综合实践学习提供了重要的学习条件。但教材内容的设计体现了普适性原则,一些内容未必适合不同地域、不同年级的学生,教师要进行适当调整,体现教学契合性。教师不妨针对校本课程资源展开取舍操作,为学生提供更多适合的学习内容,为学生设计更多的实践活动,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如教学《水的调查》时,教师让学生认真阅读文本相关内容,对水污染、水资源浪费等情况进行学习,然后为学生设计实践操作活动:“请大家利用课余时间对家乡水污染情况和家庭用水情况进行实地调查。调查前,可先设计调查表,如对家乡水污染情況和原因进行调查;对家庭用水情况,包括家庭饮水、洗衣服用水、浇灌用水等进行调查。”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顺利设计表格,并利用课余时间展开走访调查。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生将相关情况调查清楚,并完成调查报告的撰写。这里,教师让学生围绕水污染及对水的利用情况等展开调查,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从学生的具体表现可以看出,教师的教学设计是比较成功的,对学生的引导比较顺利。
三、根据教学实际条件设计教学活动
综合实践课程对实践活动有更高的要求,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比较强烈,所以教师在开展实践活动时,要考虑多种制约因素。首先是学校的现实条件。综合实践活动对场地环境有一定的要求,如果学校不满足这些条件,实践活动就难以顺利展开。其次是教师的专业基础条件。任课教师大多不是专业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很多实践活动展开后,教师难以给出专业化的指导,严重影响了实践活动的品质。最后是学生的实践基础条件。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有限,对实践活动的开展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如教学《走进秋天》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带领学生在校园里观察,让学生发现大自然的美。为丰富学生对秋天的认知,教师先让学生收集整理关于秋天的成语、常识等内容,并组织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观察、制作、演绎活动。学生通过观察大自然的景色,收集各种落叶贴成叶子画,并朗诵赞美秋天的诗歌,演唱秋天的歌曲,创编关于秋天的舞蹈,进入特定的学习情境中。学生参与兴趣浓厚,并在多种实践活动中完成认知构建。教师与学生一起活动、一起展示,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为实践活动提供了更多的动力支持。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自身的学科特点,教师在教学中要遵循其基本规律,引入生活化内容,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要注意展开充分的教情和学情调查,为学生提供适合度更高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综合实践能力,而这是综合实践课程教学的最重要目标。
(特约编辑 木 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