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嘉玫
摘 要:“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每个人都会犯错,所以教师与学生都要正视错误的存在,让学生学会从错误中汲取经验教训,实现学习成长。数学是一门理性学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较高,所以小学生在数学课程中所产生的错误也就更多。从引导学生正视错误存在、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引导学生利用错误质疑三个角度来分析小学数学教师应如何利用错误资源展开有效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错误资源;利用策略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每个小学生所产生的错误与出错原因都是不同的,但是归根究底,都是由小学生对数学概念、数学公理、数学公式等知识的了解程度不深、无法灵活迁移应用等因素造成的。一直以来,教师都忽视了错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只关注数学理论知识的传授任务,然后根据学生出现的错误进行统一指导。这种忽视因果分析与错误引导的数学教学活动无法让小学生及时认清自己的不足,不能彻底帮助小学生改正数学错误。这就直接造成了这样一种局面:学生看似一听就会,但是一做题就错,且常常在同一问题中出错。面对这个问题,教师应该主动利用错误资源,以错误来引导小学生追本溯源,彻底解决出错问题。
一、引导学生正视错误存在
让学生正视错误存在,是利用错误资源展开数学指导的基本前提。现在大多数小学生的自尊心很强,不能以平常心接受批评与失败,所以他们在面对错误时也会出现逃避、无视等不恰当的学习态度,导致错误越积越多。对此,教师应该让小学生正视错误,将错误看成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消除小学生因为犯错而失望、自卑的心理,为利用错误资源实施数学指导做好充足准备。
就如在“千克与克”一课中,小学生需学习千克与克的转换单位与公式,掌握重量单位知识。在本课教学中,笔者出示了这样一道数学题目:6个橙子的重量为1千克,而一袋饼干的重量为220克,那么6个橙子加上一袋饼干的总重量是多少?这个问题涉及单位转换知识,也是小学生时常出错的知识点。为了让小学生正视、重视错误,笔者故意给出了错误的算式,即总重量为1+220=221(克)。当笔者出示这个算式时,本班小学生便立即提出了质疑,指出了笔者所犯的错误,即没有转换重量单位。趁此时机,笔者强调了仔细审题的重要性,帮助小学生树立了单位换算的意识,同时还借助于此事告诫小学生要勇敢地面对错误,主动分析犯错原因,不要回避问题。
二、引导學生分析错误原因
每一个错误都有背后的犯错原因,即便是犯了同一个错误,犯错原因也不尽相同。人们之所以强调错误资源的重要性,原因便在于小学生需要从错误中汲取经验教训,而这就需要数学教师引导小学生分析犯错原因。因此,在利用错误资源组织数学教学时,教师必须要引导小学生分析错误原因,从根源上杜绝小学生再次犯错的机会。
就如在“因数和倍数”一课中,笔者发现部分小学生在审题时总是出现审题错误,导致答案出错。比如,题目本身是“6的因数”,便有小学生写出“1”“6”“12”“18”等,原因则在于小学生混淆了因数与倍数的概念与意义。针对这个问题,笔者引导小学生重新学习了因数与倍数的概念,还以一系列算式帮助小学生辨认了这两个基本的数学概念。在笔者的帮助下,小学生意识到了自己的出错原因,并及时做出了改正。另外,本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总是出现计算错误,但是他们将出错原因归为马虎、粗心大意。从根本上说,出现计算错误的根本原因是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不足,对算理的应用不够灵活。对此,笔者会引导小学生重新回顾计算算理,展开计算训练,以便提升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引导学生利用错误质疑
虽然大多数错误都能找到犯错根源,但是并非所有的错误原因都能被小学生接受,使小学生意识到自己出错的原因。所以教师可以利用错误来引导小学生质疑,提出问题,以质疑来引导小学生展开数学证明,让小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指出错误,并据此来完善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以错误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就如在“轴对称图形”一课中,本班便利用多媒体出示了多个具有对称轴特征的平面几何图形,如圆形、梯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在本课教学中,本班有几个小学生认为平行四边形也是轴对称图形。面对小学生出现的错误,笔者鼓励小学生质疑轴对称图形的几何特征,引导小学生重新回顾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并通过动手实践来找出平行四边形的对称轴。在实践中,本班小学生发现平行四边形没有对称轴,并由此判断平行四边形并不具有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再如,在引导小学生找出长方形的对称轴的时候,也有部分小学生认为长方形的对角线也是长方形的对称轴,而笔者依然采用了实践检验法,纠正了学生的错误观点。
总而言之,错误资源是十分宝贵的教学资源,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来开发错误资源,以错误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念,加深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认识。
参考文献:
[1]苗礼学.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应用[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3(8):36-38.
[2]魏敏.小学数学课堂错误资源有效利用教学探讨[J].基础教育研究,2015(17):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