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衔接是数学图式的形成

2018-01-11 10:26温孝明徐月琴王海云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 2017年12期
关键词:初高中数学图式衔接

温孝明 徐月琴 王海云

摘 要:初中生升入高中将面临许多变化,受这些变化的影响,不少学生不能尽快适应高中学习,学习成绩大幅度下降(数学学科尤其如此),由此成为学困生。针对初高中数学的衔接问题,笔者依照英国数学心理学家斯根普的图式学习理论,分析了影响学生不能顺利实现初高中数学学习过渡的原因,并就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做好衔接,全面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展开分析。

关键词:初高中数学;衔接;图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7)12B-0077-02

中考结束后,本该放松的学生却又紧锣密鼓地忙着上“预科”班,目的是提前学习一些高中的知识,以尽快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避免因衔接不好导致学习太过紧张或跟不上正常的学习节奏而沦为学困生。为什么会跟不上呢?作为高中教师,如何引领学生做好初高中的“衔接”?笔者认为,要通读初高中教材,了解各阶段知识内容的结构体系,更要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计划地、科学地做好初高中知识与学法的衔接引领是关键。

一、归因分析

经常听到学生说,高中数学实在太难了。难在哪里?其原因有很多方面,如学习兴趣不浓、习惯不好、方法不当……我们分析了课程标准及教材内容设置和要求,对学生进入高中时已建构的知识结构进行了调研,发现学生在初中数学学习中没有真正掌握相关的知识内容的状况与初高中数学课程设计存在许多脱节之处,即学生在进一步学习高中数学时,所必须具备的相对完整的数学系统知识图式并不完整,这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障碍之一。

如贯穿整个高中数学教材始终的重要内容二次函数,要求必须掌握的基本内容有配方、作简图、求定义域、值域、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判断单调区间、求最大最小值、研究闭区间上的函数最值、零点分布与参变量的讨论等等,但初中数学降低了对二次函数的学习要求,特别是取消对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的学习,对二次三项式的因式分解只限于二次项系数为“1”的式子,而且只要求会用提取公因式法、配方法分解,至于十字相乘法、运用公式法等涉及的少之又少,对三次或高次多项式因式分解几乎不作要求。

再如,根与系数的关系,初中数学要求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不要求应用这个关系解决其他问题),高中教材不再对根与系数的关系做专门讲授,而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与二次方程(组)相互转化是重要内容,在教材中许多涉及化简求值问题的处理中屡见不鲜。又如,含有参数的函数、方程、不等式等内容,初中不作要求,只作定量研究, 但在高中却被视为重难点,对其综合考查已成为高考必考的综合问题。

英国数学心理学家斯根普在其《数学学习心理学》一书中谈到了图式化的学习,它要求教师自身要有“关于基本数学思想的完好的结构基础”,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发现并形成这些基本模式”的方法和本质,让学生“经常有准备地将它们作为工具使用,并不断建构更好的图式”。斯根普的教育思想就是要让数学教学回归科学的理性思维,而不是填鸭式的死记硬背和重复性的机械训练。理解基础上的学习,对于学生才有意义,作用才更大。

根据斯根普所谈的图式化学习理论可知,导致学生感觉数学学习太难的主要原因是初高中数学课程设计上的部分内容的脱节和学生在初中数学的学习中没有建构好进一步学习新知所必须具备的相对完整的图式,从而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很难同化、顺应,再次建构新的图式,达成学习目标。

二、应对策略

基于以上原因,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在引领学生顺利实现初高中的过渡衔接的基础上,我们要以斯根普学习理论为支撑,教会学生图式化的学习方式。

(一)引导学生改变观念,转变学习方式

与初中数学的学习相比,步入高中,无论是课堂的容量、知识的难度还是思维方式、学习能力的要求、教师的管理方式都有了很大的不同,需要学生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受初中数学学习方式的影响,有些学生往往不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与本质的理解,只关注“模式”化的结果,不套用“模式”就不会思考和解决问题。这种借助于老师提供的模式解决问题的观念和学习方式,很难完成高中数学的学习任务及要求,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改变学习观念,转变学习方式,在对知识的理解与图式的建构上下功夫,要多思考,多探究。

(二)适时适当地补充知识,使学生易于建构新的图式

认知心理学认为,有机体把外部环境中的有关信息吸收进来,并结合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的过程叫“同化”。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有机体原有的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的环境提供的信息,因此发生认知结构重组和改造的过程叫“顺应”。学生的学习认知过程就是在外部环境信息的影响下,不断地打破原有的认知平衡,通过同化与顺应的过程,建构新的、更完整的图式,达成新的认知平衡。因此,斯根普认为,不仅要教数学,更要教学生学数学。

高中数学教学中,对于初高中教材脱节的地方,教师要精心设计,适时适当地补充相关内容,引领学生建立起相对完整的图式,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把所接受的新概念与自己认知结构中的相关概念相结合,实现概念同化,同时也能为其后续的顺应过程顺利完成奠定基础,不断建构出新的图式。

如因式分解中,初中主要是限于二次项系数为1的二次三项式的分解,对系数不为1的涉及不多,而且对三次或高次多项式的分解几乎不作要求,高中教材中许多化简求值问题都要用到它,如解方程、不等式等;因此,教师要对系数不为1的二次三项式的分解和简单高次多项式的因式分解加以补充及练习,引领学生建构出相对完整的数学运算图式,为继续学习新的知识提供保障。

(三)教会学生在知识的学习中提炼、建构数学思想方法的图式

初高中的数学思想和推理方法是有差异的,初中数学更趋于形象思维和合情推理,高中数学则更趋于抽象思维和演绎推理,要求学生能从多角度、全方位思考问题,促进创新能力、应用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初中数学研究基本上是常量数学,题目中的已知和结论多用常数给出。在高中数学学习中,我们将大量地、广泛地应用代数的可变性去探索问题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受思维惯性的影响,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多数却是按常量数学的思维方式来分析问题,以这样的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只能是片面的,甚至是无所适从的。

高中数学教材是采用蕴含披露的方式将数学思想融于数学知识体系中,像函数与方程、化归与转化、分类讨论和数形结合等重要的数学思想,在教材中是没有具体的阐释与讲解的,因此,适时引导学生对数学思想做出归纳、提炼,建构数学思想方法的图式是十分必要的。

要让学生真正掌握思想方法,首先要学会什么?学生的头脑中缺少什么?如对于化归与转化思想,学生不是没有知识和具体的转化方法,而是没有转化的意识。因此,转化思想的教学应先培养学生的转化意识。遇到问题,先有了转化的意识,才会去寻求转化的方向和转化的策略;再如,用函數与方程的思想解题,关键是设未知数的意识,没有未知数哪来的函数或方程,没有函数或方程谈何用函数与方程思想解决问题;我们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问题,首先要有把数与形结合起来的想法,只有把数与形结合起来,对数才能有直观的解释,对形才能有本质的理解,进而形成科学快捷的解题方法,正如华罗庚先生所讲“形缺数时难入微,数缺形时少直观”;当问题需要分类讨论时,事先没有察觉,而直接求解,结果只能是“会而不全”。

因此,任何一种数学思想的渗透都应从培养相应的思想意识开始,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和现有图式,一点一点耐心讲解,一次一次细心体验,有计划地做好知识的衔接和思想方法的渗透,最终才能帮助学生建构出完整的数学思想图式,学生才能运用相应的数学思想解决问题。

初高中数学的衔接十分重要,教师的作用就是要引导学生自然过渡,以图式化的方式学习,这不仅仅是一种学生学习的方法,更是一种教师教学的思维模式,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深化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理念都有帮助。

参考文献:

张金萍,倪建华.谈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J].教学月刊,2005,(12).

猜你喜欢
初高中数学图式衔接
思维图式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透过“图式”读懂儿童
重载交通沥青路面荷载图式探讨
新课标下初高中数学教学如何衔接
论刑事技术与刑事侦查的衔接与配合
高一英语教学不可忽视的环节
高职数学与高中数学衔接问题的对策分析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衔接改革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