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冬青
摘 要:为增强临床卓越班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中不断探索,通过在理论教学上推行模块化、专题式和轮讲制,实践上采用“项目化和团队化”,以及课程考核上实现“理论考试和实践考核”等一系列改革,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关键词:卓越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模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7)12B-0009-02
《思修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思修》)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知识教育的一门必修课。通过这门课的教学,努力把大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临床卓越班(以下简称卓越班)作为教育部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的试点之一,担负起以点带面,整体推进临床医学教育改革,全面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的重大使命。为了增强卓越班教学的实效性,我们对《思修》课教学模式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具体内容是:理论教学采用模块化、专题式、轮讲制的教学模式;实践教学采用项目化和团队化的教学改革;课程考试上采用理论考试和实践考核,并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一、《思修》课教学模式改革
(一)在理论教学方面积极探索模块化、专题式和轮讲制教学改革
第一,模块化教学模式是20世纪70年代初由国际劳工组织研究开发出来的以现场教学为主,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模式。“模块”一词最先是在工业领域应用的,是由迈克尔教授在1976年提出的。模块化应用到《思修》课上就是把教学内容相似的部分组合在一起变成一个模块,整个课程从内容上可以整合成三个模块: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
以《思修》(2015版)教材为例,思想教育模块包括绪论《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第二章《弘扬中国精神 共筑精神家园》和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道德教育模块包括第四章《注重道德传承 加强道德实践》和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 锤炼高尚品格》;法治教育模块包括第六章《学习宪法法律 建设法治体系》、第七章《树立法制观念 尊重法律权威》和第八章《行使法律权利 履行法律义务》。
第二,专题式教学就是在模块中找出重要问题进行分析、总结,结合现实生活,体现时代性。专题式教学避免了广而空的弊端,体现了少而精的原则,能够切实解决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现实问题。据此,我们在模块中设置了“大学与人生”“理想与现实”“爱国与全球化”“道德与社会”“职业与道德”“生死观”“法治与法制”“宪法与法律”“权利与义务”九个教学专题,为了使专题化教学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专题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而是根据学生的反馈与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案例要每年更新,这样可以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思考,从而达到举一反三和从案例中反思理论的作用。
第三,轮讲制教学即是根据老师的专业背景和学术专长来分配讲课内容。2~5个老师轮流完成整个课程的教学任务,打破一个老师一个班的传统教学模式,轮讲制教学即可以让老师把更多的时间专注在具体的几个专题中,把专题的内容挖得更深更好,也可以让教学反馈的差异产生“鲶鱼效应”,促使老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达到吸引学生的效果。
(二)在实践教学中,积极探索项目化和团队化的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是《思修》课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老师只是注意了联系实际阐明理论,但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环节却非常薄弱。实践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深化所学的理论知识,锻炼能力和培养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创新素质和其他素质。为此,我们要积极探索项目化和团队化的实践教学模式,流程如下:首先,确定实践内容,形成实践项目。例如,项目1:人生与创业——学习与职业生涯规划设计;项目2:模拟法庭——《劳动合同法》案件审理等等。其次,根据实践教学内容把班级同学分成几组团队,每个团队成员6~10人,每个团队可以自主选择确定好的项目,经过一段时间探讨后,团队要拟定项目实施方案,老师同意后会一直跟随并指导项目的进度,最后学生根据方案进行社会实践,完成后需要把项目实施方案、相关报告、读书笔记和实践成果装订成册提交教研室进行展示。
(三)在课程考核上,实现理论考试和实践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思修》课考核方式改革的目的是力求改变过去那种一张试卷定考分的考试方式,坚持学、思、行相统一的原则,建立科学可行的德育课程考评体系,把参与实践教学的内容列为考核内容,并制定相应的考核指标。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弱化德育考评的“纯理论化”特征,强化考评理论和实践并重的特征,让学生在日常生活实践中,注重考核自己的思想道德法律素质,把知识德育真正变成素质德育,使德育课程的考核评价真正有利于学生思想道德法律素质的提高。
我们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探索:第一,用卷面和网上考试的方式来考核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卷面题型以论述题和材料题为主,网上考试题型主要是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判断题。通过两种考试形式可以促进学生的理论学习,并运用理论知识来分析和总结有关社会热点问题和现象。第二,用实践考核的方式来检测学生“知行”的问题。实践项目根据不同老师和不同专业学生体现出多样化和差异化,最后,通过综合的动态考核来决定学生的成绩。具体而言,就是实践项目完成后,首先每个团队进行自评,然后由老师和每个组的负责同学进行总体评价,两部分各占实践分数的一半。
二、《思修》课教学模式改革效果反馈
为了解《思修》课在卓越班的改革效果,笔者对2014~2016级卓越医师班学生进行了调研,三个年级的学生约280人,调研后得出以下结论:
(一)学生总体对《思修》课教学满意
“对《思修》课的教育效果是否满意”的回答显示,十分满意(79%),有待改进(2.1%),学生对《思修》课满意率达到96%。在对“通过《思修》的学习后,你对该学科的认识有什么变化”的回答进行调研后发现,大部分学生从刚入学时的喜悦转入一种迷茫的状态,他们发现自己的身份发生了变化,生活和学习的环境也和想象的不太一样,突然就没有了明确的人生坐标和前进方向,但是《思修》课的学习会引导他们重新认识、思考自己和处理身边的事情,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法制观,所以学生们都认为《思修》这门课对于提高大学生思修道德觉悟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
(二)学生对《思修》课的教学改革持欢迎态度
89.63%的学生认为,老师的多媒体制作内容丰富多彩,很感兴趣;几乎所有学生都赞成轮讲制教学,认为这样可以领略到不同老师的教学风格,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85.98%的学生认为,实践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培养团队精神,实践项目的自由选择充分尊重了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对于理论考核方式上的改革,67.56%的学生认为,网络考试比较公正。总体来说,学生对《思修》课的教学改革比较欢迎。
(三)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評价
92.77%的学生认为,老师为人师表,讲课时案例比较丰富,语言表达流利。89.62%的学生喜欢上《思修》。通过调研发现,《思修》课教学模式改革后,《思修》课的教师教学模式得到了认可,学生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提高,因此,笔者认为,卓越班《思修》课的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实践可以在其他大学生《思修》课教学中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吴明永,曾咏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项目化实践教学模式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12).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2017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