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娟
【摘要】大学英语是大学低年级阶段的一门基础必修课,目的应该是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和学术深造提供外语储备,其实用性不言而喻。然而,《大学英语》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课程设计上都与学生的实际需求有偏差;同时,学生对英语的“有用性”倍感迷茫,普遍缺乏学习动力,导致了英语课堂的无效教学。本文试从学生需求和学生观念的改变出发,讨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途径。
【关键词】大学英语 学生需求 改革途径
一、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随着大学英语教学课时的压缩,大学英语教学面临巨大挑战。笔者通过对所带班级126名学生进行问卷、师生课下讨论、聊天等直接、间接的方式了解到学生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发音方法,读句子方法,记单词方法,和阅读的方法;
2.缺乏说英语的勇气和动力:怕说错,怕嘲笑,没环境;
3.班级学生英语能力个体差异悬殊;
4.除了考試和出国,学生基本不了解英语语言在自己的未来职业规划和学术深造中所起的作用,缺乏英语学习的动力和目标。
蔡基刚(2010:36)调查发现,学生认为自己进入大学后英语水平没有提高和甚至有所下降的占到60.1%,对大学英语教学勉强满意和不满意的占到48%,认为靠课堂学到的东西不多的占到了41.33%。
这些问题反映出的本质是:一方面,我们的大英教学不是有效教学。有效教学能够在提高学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同时,使学生学会语言学习的方法,将英语学习和个人发展联系起来,增强自主学习能力。另一方面,语言教学脱离了学生需求和社会需求,让学生误解了英语学习的目标,不利于语言实践能力的提高。
二、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印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质,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大英教学的目标就是让学生能用英语进行学习深造,职业规划和拓展社交。这三个目标无一不在强调英语的“工具性”。而目前的大学英语课堂无法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学习动力,根本原因就是其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忽视了语言本身的实用性,使语言学习脱离了学生的实际需要,学生无法体验到语言使用的成就感。
三、大学英语课堂改革的举措
1.学术英语教学。ESP和EAP理念已经深入大学英语教师的心里,而学生对它们却很陌生。将ESP,EAP观念引入大学英语课堂,使学生体验到了英语语言的有用性和知识性,才能从根本上激发学生语言学习的热情。教育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除了合作办学和国际化课程,要提高学生在专业领域内的国际竞争力,就必须培养他们的“学术英语”能力。正如Hyland & Hamp- Lyons(2002)认为:“英语越来越多的作为传播学术知识的主要语言,这一事实改革了无数大学生的学习英语的经历,因为他们现在必须熟练掌握学术英语,才能了解他们所学的专业学科,并自如的在其中遨游”。
2.文化导向型教学。从语言表达要符合目的语(英语)文化,和中英文化差异的角度,用历史故事,如五月花,美国的早期移民,美国梦的起源,英国伊丽莎白女王的传记等来阐述中英文化的差异,价值观的差异,进而影响到汉语和英语之间的语言差异,汉语思维和英语思维的差异。通过这些根源性剖析,增加语言学习趣味性的同时,使学生对英语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进而激发学生的汉语自豪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和交流传播。
3.重新定义“发音标准”,建立自信心。改变观念,课堂上利用一切机会帮助学生建立说英语的自信心。(1)纠正发音,通过QQ留言读单词,复述课文,发表观点等来记录学生容易读错的单词,然后在课堂上集中讲解;给学生讲一些发音小技巧和原则;(2)让学生意识到英语语言口音,即方言的存在,既然如此,只要能说清楚自己的观点,让听者听懂就达到了英语学习的目的,不要纠结于口音,中国式英语。
4.语言学习联系职业规划。大学生英语学习至少有四大用处:(1)毕业后直接就业—需要储备一些职业英语知识;(2)毕业后继续读研深造(国外和国内)—需要了解学术英语的内容;(3)短期目标想要通过四六级考试—需要了解英语考试策略;(4)对英语语言国家文化、文学等感兴趣—需要一些跨文化交际能力。将语言的功能和学生的未来发展捆绑在一起,调动学习的自觉性,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Hyland,K.,& Hamp-Lyons.“EAP:Issues and directions”.Journal of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2002(1).
[2]蔡基刚.ELE还是ESP,再论我国大学英语的发展方向[J].外语电化教学,2010(9).
[3]蔡基刚.学术英语课程需求分析和教学方法研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2(2).
[4]龙芸.学术英语课程在大学英语应用提高阶段的定位研究[J].外语界,2011(5).
[5]杨惠中.关于大学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2(3).
*本文受西安科技大学“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项目(编号:ZX16095)的资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