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道德经》与企业管理

2018-01-09 21:49王庆晖
经营者 2017年12期
关键词:道德经企业管理

摘 要 伴随国民文化自信的重拾,国内兴起了国学热。中国国学经典所包含的哲学思想对于指导现代企业管理有与生俱来的现实意义。本文试着运用《道德经》的哲学思想对企业管理进行初步探索,以期从中国文化中找到指导现代实践的基因和能源。

关键词 《道德经》 企业管理 国学文化

一、前言

谈到我国企業的管理,大家耳熟能详的管理理念是管理出效益,说明管理是企业的灵魂,对企业发展极其重要。市场需求激发和引导市场供应的方向,中国广大的企业家认识到了管理的重要性,所以各种管理理论和培训应运而生。特别是随着国际化程度的逐渐加深,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通过学习西方的管理理论来指导管理实践,并收到一定的成效。但是这套制度化、标准化、程序化的管理模式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催生了一些新问题。这些舶来的种子在中国土壤的生命周期中出现了水土不服的诸多症状,究其原因是西方的管理是基于其自身的文化传统和思维模式形成的,而中国的企业管理更需要一个基于中国文化和思维方式的管理理念,一套富有国学基因的管理思想和理论。

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涌现的诸多经典名著无不蕴含着丰富的管理哲学,挖掘这些文化精髓并结合管理实践定能为国内企业找到有效的,具有中国特色并符合国情的管理理论。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其DNA却始终离不开一个“道”字。万经之王的《道德经》提出:“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这道出了中国文化思想的最崇高概念——道,管理活动也同样遵循其中的道。《道德经》除了论述自然哲学思想外,其中2/3的篇幅是论述包括组织管理和管理主体自身管理的管理哲学。因此,从《道德经》中探索出中国企业的管理之道定能满足中国企业的实际需要。

二、管理的本质

企业是具有经济属性的社会组织,其所有经济活动是要服务于社会的发展和所有人的进步。作为企业管理主体的企业家和管理者的管理就是要服务于众人的发展,服务于基于信任的资源的分配和整合,服务于高尚德行下的众人的契约履行,服务于人性中潜在神圣性的激发和实现。由此可见,管理的本职是服务人、提升人。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管理者要激发员工的神圣性,完成企业持续发展的使命就要帮助他们找到实现自身价值的途径和方法,充分调动每一个员工的积极性,使其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自身也得到成长和提升。得到提升的员工积极性提高了,企业的管理自然就顺畅了,企业为社会提供的服务(包括产品)就能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服务能力得到增强,服务潜力也得到激发。

三、心灵管理

管理的最高境界是心灵管理。“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心灵和谐是制度的基础,直抵心灵的管理才可以行不言之教,达到最有效的管理目的。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管理界有三句名言:知识不如能力,能力不如素质,素质不如觉悟。心灵管理就是让员工和管理者不断提高觉悟,其本质就是创造爱的环境,让员工和管理者爱自己、爱家庭、爱单位、爱社会。只有人的心灵充满爱时,人的行为才会表现出对他人的关心、处理事情的责任心,具备工作的激情、解决问题的耐心和恒心。最重要的是,只有充满爱的人才会考虑他人和社会的未来,才有可能产生有价值的战略思想以及为了实现企业的愿景而不断产生解决具体问题的创新意识,才会使企业的文化、规章制度变成自觉的行为。

四、“无为”管理

《道德经》强调:“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无为”思想是中国管理中受追捧和质疑最多的思想,所谓“无为”并不是要求管理者消极观望或无所作为,而应效法道在化育万物中的作为:看似无为,实质上无所不为。管理行为要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展开,其依据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最为形象的概括是“治大国,若烹小鲜”,一是“治”,指管理者要积极进行管理,而不是不管理;二是要求管理者尽量减少管理活动,就像烹饪小鱼一样,翻动多了,小鱼就会烂。道家的无为管理实质上是把人的社会性控制到最低的程度,通过恢复人的自然属性的方式来达到理想的管理效果。

无为管理更多的是强调要有所为有所不为。首先,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要遵循客观规律,摒弃自己有限的经验和局限的知识,不因自己的意志和欲望驱动而行违背客观规律之事。其次,管理者要抓大放小,做好本职工作,充分放权,“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再次,无为不是没有作为而是无限而为,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有许多未知领域等待我们去探索和发现,企业的管理只有放在有限的环境进行无限管理才能持续、高效。

五、制度管理

谈到管理就不能不谈制度,没有制度的管理就是决堤之水。制度是集体行为控制个人行为,其目的是规范个人行为,形成集体合力,促进大家积极进取。但是随着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加强,有人反而感觉到了更多的约束,严重影响了集体合力的形成和个人积极性的发挥,造成管理失效。《道德经》第六十五章“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道出了制度管理问题的症结。

制度的实质是企业集体契约,然而现实国内企业的制度多是领导意志的强制性规定,制度的制定过程都是由领导和管理者操纵,往往从顶层设计的初衷出发,根据管理过程中呈现问题的表象制定出相应的管理制度。这样的制度往往不能触及问题的根源,容易成为影响员工积极性的负能量,制度的执行肯定也会大打折扣。要想发挥制度应有的集体契约作用,就应把对问题的处理权和对违反制度的处分权交给大家,把群众首创作为制度制定的基础,通过充分的讨论、酝酿制定出来的制度当然也成为大家共同遵守的契约,在执行中所有人都是平等的主体。这样不仅保证了制度的可行性也保证了制度的权威性和可信性。

从更深层次出发,《道德经》所谓的道德的真义是有道方有德。顺应管理之道而制定出来的管理制度如果再融入德的成分就更能激发每个人作为道的实施者的高尚情操,这也是我们强调精神文明建设重要性的原因,也是以精神建设促进经济建设的依据。

六、结语

老子是中国古典管理学的开山鼻祖,一部《道德经》讲的就是如何治理国家、管理团队。“执大象,天下往。”道出了管理者打造管理团队,凝聚人心,引领团队达到管理目标的根本就是要坚守大道。这就要求管理者认识到企业的服务本质,从员工心灵管理着手,通过制度建设,搭建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体系,有所为有所不为,使自己成为自己的管理者,通过自我修炼和提升,完成企业服务的职能。

(作者单位为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

[作者简介:王庆晖,男,本科,1994年毕业于西南石油学院储运专业,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博士在读,高级工程师,就职于中国石油天然气第一建设有限公司。]endprint

猜你喜欢
道德经企业管理
不贪为赢
为什么要跟《道德经》学领导力?
华子龙先生告诉你:被誉为『万经之王』的《道德经》讲的是什么?
西方人最推崇《道德经》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探讨
新经济形势下加强企业管理的有效途径分析
液晶生产企业客户管理新概念探究
浅析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突发事件基本类型及其对管理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