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2018-01-09 07:54王燕
陕西教育·教学 2017年12期
关键词:汪伦鉴赏能力文学作品

王燕

小学是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基础阶段,良好的文学鉴赏能力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使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所提升,同时还能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小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的悉心引导,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语感是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和理解能力,良好的语感能将小学生带入文学鉴赏的天地。在文学作品中,字、词、句、段构成了完整的文章,而通过对生字、词汇、句子、段落的学习,会使学生对整篇文章有深入的了解,加深对文学作品的印象。通过揣摩,学生会跟随作者的笔调产生喜、怒、哀、乐等心理变化,这就是语感与情绪之间的共鸣,同时也是进行文学鉴赏的第一步。例如:在《三顾茅庐》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文章中的细节描写强化学生的语感。在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时,文中连用了多个动词,如“下、敲、走、站、等、进”,这些动词恰如其分地表现出了刘备对诸葛亮的恭敬、尊重之情,使其求贤若渴的形象跃然纸上。学生通过对其揣摩,能够体会文学作品中的情感与表达技巧,对于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提高具有一定的作用。

二、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

进行文学鉴赏时,首先需要对作者及其作品的背景有所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分析,才能更容易理解作品内容和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例如:在《赠汪伦》一课的鉴赏中,学生首先需要理解李白作此诗的背景。当时李白在今安徽省泾县游历,受到了汪伦的热情款待,两人谈诗论事相处融洽,成为了好朋友。在李白离开的时候,汪伦踏歌送行,李白感受到了他的深情厚谊,有感而发写下了《赠汪伦》这一千古名篇。在了解了作者背景和写作背景后,学生对于诗中“不及汪伦送我情”的真挚情感就有了更深刻的了解。通过情感的触动进一步引导学生对诗中的比喻、夸张等艺术手法进行鉴赏,进而形成“由意而形、由形及意”的文学鉴赏模式,使学生掌握更多的文学鉴赏技巧。

三、丰富文学鉴赏活动形式

以往的小学文学鉴赏活动,主要以“阅读+讨论”形式为主,教师带领学生阅读相关文学作品后,提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并组织学生讨论阅读感想,这样的文学鉴赏形式不利于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深度理解,同时也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学鉴赏习惯。教师需要丰富文学鉴赏活动形式,体现出文学鉴赏的趣味性、生动性、拓展性,从而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文学鉴赏活动中。以文学绘画比赛形式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文学作品当中的意境创作绘画,进一步引导学生领会文学作品当中的“诗情画意”。通过绘画有利于将抽象的文学形象具象化,从而使学生更直观地去理解和体会。例如:在《敕勒川》一课的鉴赏中,教师在完成作品的基础讲解之后,可以让学生用手中的画笔将自己所想象的敕勒川画下来。文学鉴赏并不是死气沉沉的阅读理解,更不是机械地背诵重难点,文学鉴赏是文学艺术与心灵的共鸣,是探索神奇文学世界的一把钥匙。

四、拓展课外阅读范围

文学鉴赏能力的形成需要充足的知识储备和丰富的阅读经验,这就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展开课外阅读,使学生接触更多的优秀文学作品。在小学语文新课标中,规定了一些小学生必读书目,这些书目对于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有很大的帮助。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国外文学作品,从而使学生的阅读视野更加开阔。这些文学作品不但趣味性强,而且還有丰富的精神内涵,经得起学生的咀嚼和揣摩。

学生阅读视野的拓展能够使学生的鉴赏眼界更加开阔,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当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后,对于阅读的渴望会更加强烈,进而形成主动搜集阅读素材、主动进行文学鉴赏的好习惯。当文学鉴赏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之后,就能够形成一种长期稳定的驱动力,促使学生主动去探索趣味无穷的文学世界,获得知识与精神上的双重收获。

“万紫千红,入目为景,入心为春。”再美的风景也需要看在眼里、看到心上才能有所欣赏、有所感受,小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就是一个从“入目”到“入心”的过程,需要教师的引导。只有教师引导到位,学生才能在鉴赏活动中真正有所收获。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长江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汪伦鉴赏能力文学作品
我们为什么要文学
小学美术课堂中鉴赏能力的培养途径探究
读故事编故事之《赠汪伦》
文学作品与电影文学作品间的对比分析
文学作品与数学
电脑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改革实践研究
喜欢的话
泪别汪伦
文学作品与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