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
传统观念认为,教育的最大功能是韩愈所谓的“传道、授业、解惑”,即传播知识。但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教育除具有传播知识的功能外,还具有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功能。教育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身为一名教师,就是要通过各种途径,开启学生想象、创新的大门,其重要途径就是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一、培养兴趣,诱发主动性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是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阅读教学的前提。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必须培养其对语文课的兴趣,引导学生体验饱含作者情感的语言文字。唯有如此,才能唤起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积极地投入学习、品味、感悟语言之中,主动探索未知领域,培养创新意识。教学伊始教师应根据教材,努力做到先声夺人,先声引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启学生思维之窗。例如:讲《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情感,使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我采用了激情描述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手段。学生在教师富有感情的语言、悲壮的乐曲、感人的画面的感染下,很快与作者产生了共鸣,为整个课堂教学奠定了基调。
二、引导质疑,激活创造思维
第斯多惠说:“科学的知识是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而应当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课堂教学中,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鼓励他们主动求索,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创新质疑的意识和能力,推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如《司马光》一课,教师组织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搬”是否可换成“拿”时,一位学生大胆地提出疑问:“既然较重的东西用搬,那么司马光搬起的那块石头一定很大,课文为什么还要说‘搬起一块大石头呢?这个‘大字应该去掉!”针对这一问题,教师一方面充分肯定这名学生,引起其他学生的重视,一方面又给了充足的时间让学生们思考。通过讨论,学生充分认识到“大”字不能去掉。因为只有用最大的石头才能砸破缸,才能救出小孩。这一精彩的质疑、解疑案例营造了活跃的、富有生命力和创造性的氛围,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点燃了学生智慧的火把,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创新精神得到了培养。
三、鼓励求异,唤醒创新意识
思维定势,是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最大障碍。为克服思维定势,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语文教学中应鼓励学生求异思维,力求求异求新。我在讲《跳水》一课时,这样提问:“要解决这个矛盾,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启发学生用求异思维来思考问题。学生思维激活后,必然众说纷纭,方法各异。接着,引导学生从众多方法中寻找最佳方案,得出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只有让孩子立刻跳水才是最好方法的结论。这样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大大增强,个体潜能得到尽情发挥。教学中,教师应就课文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并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提倡争辩。长此以往,创新意识必然萌生,创新能力必然发展。
四、激发想象,培养创新能力
1.在朗读教学中训练想象。例如:我在教学拓展阅读《可爱的草塘》一课时,将读贯穿于教学活动始终。通过教师富有激情的范读、重点语句的指导读、手势导读以及配乐朗读等多种朗读形式,使草塘大、美、趣的景象展现在学生眼前,充分展示了语文教学陶情养性、启智塑人的人文性。
2.在观察插图中訓练想象。例如:《灯光》《狼牙山五壮士》这类革命题材课文,均配以感人的插图,用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帮助学生进入情境。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联系课文内容去想象革命战士的内心世界。
3.在延伸情节中训练想象。例如:《坐井观天》一课故事结局留有想象的空间,我这样问道:“青蛙会不会跳出井口?跳出井口后会看到什么?会去干什么?”这一问题顿时激起学生的浓厚兴趣,他们充分展开想象和联想,推测可能产生的新结局。有学生说:“青蛙跳出井口后,会去看奥运会。”有学生说:“青蛙不但会去看,而且它会参加跳远、游泳项目的比赛,我相信它一定会夺得冠军。”学生畅所欲言,非常有兴趣地进行了创造性尝试。
在阅读教学中,凭借教材的想象因素,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翱翔于想象王国,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必将产生很好的效果。
作者单位西工大附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