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对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影响

2018-01-09 07:57班庆海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7年8期
关键词:椎动脉颈椎病手法

班庆海

临清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山东临清 252600

CSA是指因颈椎发生退行性变化,导致椎动脉遭受刺激或者受压,进而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在临床上,这种疾病可以分作很多类型,常见的有脊髓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以及交感神经型、混合型等,而椎动脉型最为常见[1]。CSA患者发病后,临床表现主要以耳鸣、眩晕以及视物旋转、头颈疼痛等,甚至植物神经功能出现紊乱,严重影响了患者正常生活质量。通常情况下,该类疾病的发病群体以中老年人为主,在人口老龄化加剧的背景下,导致该疾病的临床患病率也在不断上升,并且逐步向年轻化发展。对于CSA患者而言,临床上采取西药进行治疗虽然能够获得一定疗效,但是复发率较高,疗效往往不尽人意。为了进一步寻求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该院对收治的90例CSA患者展开了分组研究,并采取常规药物治疗和推拿手法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取数字随机选择的方法,从2016年3月—2017年2月该院接收治疗的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患者中,随机选择90例作为该次研究的对象,并根据不同的临床治疗治疗方法分作研究组与常规组,每组45例。常规组女患20例,男患25例;年龄均在28~73岁范围中,平均是(55.8±8.0)岁;研究组女患22例,男患23例;年龄均在25~71岁范围中,平均是 (56.0±7.0)岁。两组患者的临床诊断均符合:有猝倒发作史,旋颈试验结果为阳性,并且伴随颈性眩晕;患者的X线检查结果提示出现节段性的不稳定,或者钩椎关节有明显的骨质增生,并伴交感症等。排除:有典型颈椎病表现,但是影像学未发现异常表现,无颈椎病症状;排除合并有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患者等等。两组研究对象的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实施进一步比较(P>0.05)。

1.2 治疗方法

常规组45例CSA患者均接受临床常规治疗,将250 mL 10%的葡萄糖与0.8 g丹参粉针充分混合后进行静滴,1次/d,持续治疗3周。研究组在常规组治疗的基础上,积极配合推拿手法治疗,详细情况如下:

1.2.1 手法复位治疗 这种治疗手法主要适用于棘突偏歪患者,如果其出现枢椎棘突偏歪左侧,可以取其仰卧位,去枕后坐于其头端,用双手抱住患者的双侧头面部,使头部保持一个中立位状态,然后双手慢慢向上牵引患者的头颈部,大约1 min后用左手中指、食指按压患者枢椎棘突左侧旁,并轻轻活动头颈部降其稍微向右侧牵拉,变现出呈右侧屈后嘱患者全身心放松,此时突然将患者的患颈往右摆动且到最大程度的时候,医生用左手中指、食指顺势右顶枢椎棘突。同时双手协同把患者头部向左稍微牵拉,促进头向左侧屈后使得反方向的推、拉作用于患者的寰枢关节部位,促进关节进一步复位。复位环节结束后如果患者临床症状未减轻则间隔5 d再进行1次治疗。

1.2.2 推拿治疗 取患者的仰卧位后放松其颈部,医生坐在患者的头端,轻揉其颈椎两侧的肌肉与起点,然后在患者肩背部展开一系列的提拉手法、分筋理筋手法等。按照揉、按、弹、拨方法对患者胸锁的斜方肌、乳突肌以及菱形肌等进行按摩,推拿时手部用力均匀,推拿的整个过程为15 min左右,1次/d,连续治疗7 d。

1.3 指标观察及效果评估

两组80例CSA患者均在治疗前后接受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左、右侧椎动脉-基底动脉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平均血流速度(TMFV)以及血管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两组的临床治疗疗效根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进行,其中患者治疗后耳鸣、眩晕以及头颈疼等症状全部消失,其生活、工作完全恢复正常,在半年随访内无复发,视为治疗有效。如果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显著好转,生活、工作均不受疾病所影响,偶有复发现象,视为治疗好转。患者接受治疗后临床症状无变化,或者改善不显著,随访期间出现复发,对生活、工作均造成影响,视为治疗无效[2]。

1.4 统计方法

数据采取SPSS 19.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 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CSA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

研究组45例患者中,治疗有效、治疗好转、治疗无效依次是25例、12例、3例,临床治疗有效率是95.56%;常规组45例患者中,治疗有效、治疗好转、治疗无效依次是15例、20例、10例,临床治疗有效率是77.78%,研究组明显高于常规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

2.2 比较两组CSA患者的治疗前后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情况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TMFV、PSV、PI以及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TMFV、PSV、PI以及RI等指标情况均显著优于常规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s)

组别 时间TMFV(cm/s)PSV(cm/s)PI RI常规组研究组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22.6±5.5 23.6±4.5 22.7±5.4 27.1±4.2 50.8±12.1 53.6±14.0 50.7±12.3 60.1±14.2 1.3±0.5 1.0±0.4 1.2±0.7 0.6±0.8 0.8±0.2 0.6±0.1 0.8±0.3 0.5±0.1

3 讨论

在人体中,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原因大多是由于上颈段的肌肉附着少,在受到损伤或者退变后寰枢椎间的侧方、旋转错位,上颈段关节出现紊乱,进而引发颈性眩晕症状,部分患者还伴有头痛、恶心呕吐甚至是晕厥症状等。有资料提示,CSA患者的血流峰速较正常人低,但是血管搏动指数以及阻力指数等又比正常人高[3]。

在此组中,研究组临床疗效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均明显优于常规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手法复位、推拿治疗CSA患者,能够使其基底动脉以及左右侧椎动脉的血流情况,进而起到改善患者大脑供血的效果。对于众多患者而言,手法矫正治疗其寰枢关节、上颈段等关节位置后,即可获得显著疗效,并结合仰卧牵引侧摆复位等改善椎间隙,调整小关节的紊乱,促进椎动脉骨性通道越来越通畅,使得颈椎动脉血供得到显著改善。在推拿治疗过程中,通过点、按、揉等手治疗软组织,能够促进颈椎关节的周围肌肉松解,缓解了其所受压力和周围组织微循环状态,尽可能消除该部位堆积的不良炎性物质及代谢产物等等,与此同时按压还能发挥缓解疼痛的作用,使得患者临床症状与血流动力学均获得显著改善。

综上所述,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能够促进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显著改善,促进机体康复。

[1]王冠.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11(2):207-210.

[2]黄丽娟,罗文基,邓斯影,等.手法结合耳穴贴压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11(8):768-770.

[3]尚仲新,王金贵.辨证推拿用于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治疗的应用价值[J].辽宁中医杂志,2015,42(11):2139-2141.

猜你喜欢
椎动脉颈椎病手法
颈椎病与老年痴呆
层递手法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缓解后背疼的按摩手法
游泳 赶走颈椎病
七步洗手法
颈椎病的简便贴敷疗法
推拿配合热敷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9例
三针刺配合直旋扳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10例
牵引配合手法治疗颈性眩晕9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