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肝脾不和型慢性胆囊炎预后观察

2018-01-09 07:57韩希娈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7年8期
关键词:胆囊炎胆囊复发率

韩希娈

长春市九台区胡家回族乡卫生院中医科,吉林长春 130511

慢性胆囊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的一种疾病,在临床上有较为成熟的治疗方法,效果良好[1],但是复发率较高,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影响。随着中医学的发展,中医药逐渐应用到慢性胆囊炎的治疗当中,尤其对于肝脾不和型慢性胆囊炎有明确的治疗效果[2],肝脾不和型胆囊炎多发于女性,通常在劳累、情志不畅、气滞郁结的情况下会引发此病,主要症状为两肋胀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在该次调查中对该院收治的50例患者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现随机选取2016年3—10月该院收治的肝脾不和型慢性胆囊炎患者50例,分成实验组25例,对照组25例,实验组患者包括男性患者6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 26~64 岁,平均年龄(45.2±3.6)岁,病程 1~6个月,平均(3.5±0.2)个月;对照组患者包括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23~58岁,平均年龄(40.5±2.1)岁,病程 1~7 个月,平均(4.1±0.3)个月;两组患者经过临床诊断均符合肝脾不和型慢性胆囊炎诊断标准,患者不患有慢性胃炎、慢性肝炎以及恶性肿瘤等一系列疾病。

1.2 诊断标准

①经过B超显示胆囊壁增厚,胆囊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大或者缩小;②发病时出现胆红素和白细胞水平正常或略微上升;③右上腹触痛;④情绪不良或者劳累时会使疼痛加重,同时出现不能进食脂肪较多的食物,食欲不振、反酸、嗳气、打嗝、腹胀以及恶性等症状;⑤剑突下出现疼痛或者右上腹疼痛反复出现,持续时间在1年以上,并且疼痛集中在右肩背部。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以消炎利胆片(国药准字:Z44021422),3 次/d,3 片/次, 同时给予抗炎治疗。

1.3.2 实验组治疗方法 实验组患者采用中药治疗方法,使用逍遥散作为基础方,在此之上进行加减。逍遥散组成:炙甘草 6 g,柴胡 10 g,郁金 12 g,薄荷 6 g,木香 10 g,当归 10 g,川楝子 9 g,半夏 9 g,炒白术 15 g,茯苓15 g,半夏9 g,白芍15 g。根据患者病情变化调整用药,针对于舌红苔白、大便干燥,小便赤黄、口干口苦、心烦易怒以及两肋胀痛的患者,可以添加栀子6 g,牡丹皮12 g;针对与舌红苔薄、夜不能寐、头晕、恶心、以及津液亏损者,可以添加菊花9 g,枸杞子12 g,牡丹皮12 g,栀子15 g,何首乌10 g。进行水煎服,1剂/d,7 d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5个疗程。

1.4 疗效判定

治愈:临床症状消失,体征恢复正常;显效:用药后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变明显;有效:用药后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所改变;无效:临床症和体征无变化,甚至加重。治疗有效率=(治愈+显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方法

SPSS 1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有效率对比

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8.0%,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64.0%,实验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n(%)]

2.2 两组患者复发率对比

实验组的复发率为8.0%,对照组的复发率为40.0%,实验组的预后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复发率对比

3 讨论

胆囊炎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其主要症状是反酸嗳气[3],不喜油腻食物,出现上腹部疼痛或者不适感,胃部出现灼热以及消化不良等症状,尤其在右下肩甲处出现疼痛,该病病程较长,治愈后还有复发的可能,所以胆囊患者容易受到饮食以及生活习惯的影响[4]。胆囊炎从中医角度来讲属于肝胆淤热,疏泄不畅所导致,治疗时应以疏肝利胆,调节气机为主。肝脾不和型胆囊炎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中医讲,肝主疏泄,喜调达,脾主运化,将五谷杂粮运化为水谷精微,供给身体营养。肝胆互为表里,当肝脏出现问题时,疏泄功能受到阻碍,胆囊自然受到影响,胆汁蓄积在体内,不能够正常参与消化功能[5],久而久之造成胆汁瘀滞,形成胆囊炎。当脾脏出现问题时,主要表现为食欲下降,进食的食物不能被充分利用,导致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腹胀的情况。当人处于生气或者情绪低沉时,容易造成食欲不振,久而久之影响到胆囊的功能。根据中医分析肝脾不和型胆囊炎的发病原因,进行针对性治疗,并采取逍遥散作为基础方,疏肝解郁,调和肝脾,达到治疗的目的。该次调查发现,实验组的复发率为8.0%,对照组的复发率为40.0%,实验组的预后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8.0%,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64.0%,实验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8.0%,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64.0%,实验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针对于肝脾不和型慢性胆囊炎患者给予中医治疗方法后,临床效果明显,预后较好,可在临床推广和使用。

[1]林金水,王照康.疏肝健脾治疗慢性胆囊炎52例[J].中医研究,2001,14(5):38-39.

[2]何远征.中西药对照治疗慢性胆囊炎80例疗效观察[J].光明中医,2009,24(10):241.

[3]焦河玲,樊岚岚.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胆囊炎42例临床观察[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6,12(3):64.

[4]韩基全,蔡韶林.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胆囊炎58例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1,53(15):122.

[5]赵振霞,赵振敏.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胆囊炎60例疗效观察[J].临床医学,2011,31(2):117-118.

猜你喜欢
胆囊炎胆囊复发率
桂枝茯苓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应用疗效和复发率分析
甲硝唑配合红外光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有效性及对复发率的影响
PTGD联合择期LC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应用
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联合ALA-PDT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及复发率分析
胆囊切除术后胆囊残株内钛夹超声误诊结石1例
延伸护理对颈椎病针刀术后复发率影响
蒙药治疗慢性胆囊炎疗效观察
蒙医药治疗慢性胆囊炎65例疗效观察
胆囊切除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造影的临床意义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