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手术入路治疗后踝骨折的价值对比

2018-01-09 07:57臧新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7年8期
关键词:后踝踝骨入路

臧新

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骨科,山西大同 037006

在临床上,踝关节是人体重要的负重关节之一,其在关节内骨折居首位,约占全身骨折的3.9%,而所有的踝关节中累及后踝的骨折约占14%~44%,如不能及时有效的进行复位,可能会引起早期关节退变、踝关节功能差等现象。有关研究表明,双踝骨折若还伴有后踝骨折损伤时,骨关节炎的发病率会高于较单纯双踝骨折[1]。目前,主要采用后外侧入路固定后踝骨折,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对于累及内踝的后踝骨折,后外侧切口暴露且固定较困难,对此,有关报道表明采用后内侧切口切口治疗此类骨折,具有一定的效果[2]。该次研究旨在通过选取该院2013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68例后踝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两种手术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2013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68例后踝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经过临床及影像学明确诊断为后踝骨折,术前经过CT扫描。要注意的是,患者为单纯内外踝骨折、后踝骨折块面积<胫骨远端关节面的15%及后踝骨折合并其他足部骨折等均不能列入此次数据。其中对Ⅱ型后踝骨折患者采用后内切口为对照组,对Ⅰ型及Ⅲ型后踝骨折采用后外侧切口为治疗组,每组各为34例,其中对照组男12例,女22例,年龄在18~76岁之间;治疗组男13例,女21例,年龄在19~78岁之间。要确保两组人员都知情,且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术前准备 所有患者入院后常规进行踝关节螺旋CT扫描,观察患者后踝骨折块的大小、部位等情况,并选取距离胫距关节面间隙最近的横断面图像,计算后踝骨折块占胫骨远端关节面的比例。

1.2.2 手术方法 先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或蛛网膜下腔麻醉,常规气压止血带。对照组患者为仰卧位,先采用外侧切口对外踝骨折进行复位固定,然后采用后内侧切口,沿着胫骨远端后内侧边缘和胫后肌腱作纵弧形切口,约为6~10 cm,下端沿内踝下方弧向前侧,注意保护周围软组织,切开屈肌支持带和胫后肌腱鞘,并将胫后肌和趾长屈肌腱充分显露,将胫后肌腱牵拉向前方,向后外侧牵开趾长屈肌腱及神经血管束后显露后踝,复位顺序依次为外踝、内踝及后踝;治疗组为侧卧位或俯卧位,常规复位固定外踝骨折,从腓骨短肌与长屈肌间隙显露并复位后踝骨折块,保证关节面平整,并用螺钉、钢板进行固定,外踝、后踝骨折固定后再另行内侧切口固定内踝,复位顺序依次为外踝、后踝及内踝[3]。

1.2.3 术后处理 使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2~3 d,鼓励患者进行踝关节及足趾早期伸屈活动,根据患者自身的愈合情况确定负重的时机。术后对患者踝关节正侧位X线检查及CT扫描,评估患者的骨折复位情况,每四周复查X线一次指导骨折愈合。

1.3 疗效判断标准

根据美国骨科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和视觉模拟(VAS)评分,AOFAS是疼痛、踝关节功能等评价指标,90~100 分为优;75~89 为良;50~75 为一般;<50分为差。VAS评分:10分表示剧痛,0分表示无痛[4]。

1.4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处理实验数据,各项临床指标、生理功能等资料用(±s)表示,两组均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为0.05,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疗效,患者住院时间为7~22 d,术后随访18~39个月,骨折均手术后2.5~4.1个月达到临床愈合。AOFAS评分:对照组优34例,良11例,一般3例;治疗组优37例,良9例,一般2例。VSA评分:对照组无痛44例,轻度疼痛3例,中度疼痛1例;治疗组无痛46例,轻度疼痛1例,中度疼痛1例。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疗效比较

3 讨论

在临床上,踝关节骨折在关节内骨折居首位,其中最常见的为后踝骨折,后踝也称胫骨远端后结节,有助于踝关节负重及稳定性。当外在暴力作用于后踝时,破坏了关节面解剖结构及稳定性,可能会引起胫距关节存在半脱位、脱位等情况,可利用正侧位X线片诊断,但部分患者在X线片中骨折线较隐匿,容易发生漏诊的现象,而对踝关节进行CT扫描可减少后踝骨折漏诊率,明确骨折线走形及骨块移位方向及关节面是否存在塌陷缺损等情况。近年来Haraguchi分型被广泛应用,主要是通过CT扫描图像进行分型[5]。

在该组研究中,对照组患者AOFAS踝-后足评分和 VAS 评分分别为(93.4±5.1)分、(0.37±0.42)分,治疗组分别为(91.3±7.1)分、(0.32±0.98)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AOFAS 评分:对照组优 34 例,良 11 例,一般3例;治疗组优37例,良9例,一般2例。VSA评分:对照组无痛44例,轻度疼痛3例,中度疼痛1例;治疗组无痛46例,轻度疼痛1例,中度疼痛1例。由此可见,根据Haraguchi分型选择手术入路进行复位内固定手术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王刚,金冶华,智春升,等.胫骨前侧单切口手术入路治疗胫骨下1/3螺旋形骨折合并显性后踝骨折[J].中国医学创新,2016,6(115):126-130.

[2]温生文,杨振明,马宇飞,等.改良后踝手术入路治疗早期三踝骨折疗效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135):142-143.

[3]谢诗涓.后踝、后Pilon骨折CT影像形态学特点比较研究[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2016,1(53):71-75.

[4]施继飞,李泽湘,刘凡,等.后踝骨折手术复位内固定的疗效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外科,2014,5(238):387-390.

[5]韦昌南,彭仲华,胡德洪,等.内外侧联合入路治疗内倾型后踝骨折[J].实用骨科杂志,2014,12(958):1084-1087.

猜你喜欢
后踝踝骨入路
自拟消肿方联合冰硝散治疗三踝骨折肿胀的疗效观察
新型特殊构型接骨板固定后踝骨折的初步研究
中医手法复位治疗踝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尺骨冠状突骨折的入路和预后
住院时间、出院安排、90 d并发症和翻修率:一项比较直接前入路、后外侧入路以及直接上方入路的研究/SILJANDER M P, WHALEY J D, KOUEITER D M,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6):1658-1661.doi: 10.1016/j.arth.2020.01.082. Epub 2020 Feb 5.
如何选择后踝骨折的治疗方式
基于三维有限元仿真模拟的踝骨损伤生物力学分析*
后踝骨折的治疗与研究进展
前外侧入路结合Kocher入路治疗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疗效观察
中间入路与外侧入路行单侧甲状腺叶全切除术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