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敏
酒泉市人民医院重症加强治疗科,甘肃酒泉 735000
重症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例大多病情严重,施予血管内介入疗法对于改善其疾病期待推动作用,而为确保手术疗效及患者预后水平,围术期配合开展护理干预尤其重要[1]。为了解护理干预技术应用于重症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例围术期的可靠性,通过抽取50例患有重症下肢深静脉血栓而于2016年1月—2017年1月入院的确诊对象,旨在完善其救、护工作流程,进而促进转归,进一步改善预后。
抽取50例患有重症下肢深静脉血栓而于2016年1月—2017年1月入院的确诊对象,均施予血管内介入疗法,并以围术期干预措施的差异分组。甲组有25 例:40~58 岁,均值(47.62±1.13)岁;13 例(女性;52.00%)/12例(男性;48.00%),该组施予传统护理。乙组有 25 例:42~59 岁,均值(49.11±1.20)岁;14 例(女性;56.00%)/11例(男性;44.00%),该组病例则施予护理干预,且甲组与乙组重症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例信息无显著性(P>0.05)。
甲组25例施予传统护理:了解患者疾病信息及其临床资料,对其心理状态专业评估的同时,施予心理疏导,并且介绍血管内介入疗法相关资料,以促使其配合治疗工作的落实。此外,乙组25例施予护理干预。
1.2.1 术前干预 ①对血压计以及心电图等设备完整性专业检查,结合患者病情需求,准备导管鞘器械、下腔静脉滤器、球囊、导丝以及旋切器等,并予以消毒、检查。②了解患者心理波动情况,判断是否存在异常心理,再施予专业疏导,以防其异常情绪影响手术质量。③指导患者行仰卧体位,维持足高、头低状态,并且对其隐私部位全方位保护,在施予保暖干预的同时,对其血氧饱和情况、心电指数以及血压值等专业监测。④对患者病历资料详细查阅,以了解其用药信息、皮肤状态等,再结合其手术需求创建静脉通路,确保术中给药的有效性。⑤给予患者详细讲解血管内介入疗法具体流程及配合措施,并且强调手术疗法的安全性,以丰富其认知,确保手术疗法的有序展开。
1.2.2 术中干预 手术操作流程中,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展开专业监测,重点监测其血氧饱和情况、心电指数以及血压值等,以防术后发生异常。此外,一旦有异常问题出现,护理人员要及时告知手术医师,并且配合作出专业处理。
1.2.3 术后干预 ①术后,指导患者行平卧体位或者是半卧体位,适当抬升其双腿高度,以30度为标准,并且对导管设备妥善固定,以防折损或者导管栓塞情况出现。②对机体患肢恢复水平展开动态监测,通过测量其腿围,待其恢复质量达到运动标准后,指导患者酌情展开患肢运动,以改善其生理功能。②遵照医嘱展开术后用药干预工作,在对用药量严格把握的同时,于用药后密切观察其临床反应,以防异常问题出现。
给予甲组与乙组重症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例不同干预后,以自制问卷对其满意率情况专业评估,指标是:①总分<60分,属不满意;②总分介于60分与70分,属尚可;③总分介于71~85分,属满意;④总分≥86分,属非常满意。此外,统计观察甲组与乙组重症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例中导管栓塞现象、出血现象以及肺栓塞现象的发生状况。
全面统计甲组及乙组重症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例满意率及其不适症状具体发生情况,将统计值录入至Excel表中后,并且选择SPSS 22.0统计学软件展开研究工作,再以[n(%)]表示,如若其临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给予甲组与乙组重症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例不同干预后,甲组25例满意率76.00%(19/25),乙组25例是 96.00%(24/25),(P<0.05),如表 1。
给予甲组与乙组重症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例不同干预后,随访至今,甲组有9例(36.00%)出现不适症状,同时乙组有 3 例(12.00%),(P<0.05),如表 2。
表1 给予甲组与乙组重症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例不同干预后满意率
表2 给予甲组与乙组重症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例不同干预后不适症状
作为发生于人们下肢深静脉系统中的疾病类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存在病情严重的特征,不仅下肢静脉系统中的血液会呈现出凝结状,而且还会使静脉腔出现受堵现象,以至于血液无法顺利回流,要及时展开专业处理,以改善机体下肢生理功能[2]。重症下肢深静脉血栓专业治疗中,首选措施之一即血管内介入疗法,尽管该治疗技术实践价值高,但是却可能有导管栓塞现象、出血现象以及肺栓塞现象等发生,不利于患者术后转归,因此围术期要配合开展专业干预[3]。
围术期干预工作中,为确保干预技术的严谨性与充足性,除了要在术前施予病情监护、心理疏导、体位干预以及健康指导外,还要在术中加强病情监测,并于术后配合施予体位干预、运动干预以及用药干预等措施,以促使患者病情康复,改善其患肢生理功能,进而提升机体满意度,避免不适症状发生[4]。该次给予甲组与乙组重症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例不同干预后,甲组25例满意率76.00%(19/25),该研究值比乙组25例的96.00%(24/25)低(P<0.05),同时甲组有 9 例(36.00%)出现不适症状,该研究值则比乙组的3例(12.00%)高(P<0.05),说明乙组重症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例干预工作质量更佳。
综上所述,以血管内介入疗法对重症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例专业治疗时,建议于围术期配合展开护理干预工作,通过改善机体疾病,在提升其满意率的同时,规避导管栓塞现象、出血现象以及肺栓塞现象等不适症状,进而促进转归,推荐应用。
[1]蒋春燕,余艳,滕昭晖,等.1例继发性抗磷脂抗体综合征合并肺栓塞及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25):32-34.
[2]张翠英,张娜,王来英,等.早期护理干预在预防老年患者髋部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2):87-88.
[3]支慧,秦德华,丁丽娜.提高手术室护士预防妇科围手术期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实践能力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15,30(14):1298-1299.
[4]王升英,初慧中,于雁,等.集束化护理在老年患者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护理管理,2016,16(2):263-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