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城区中青年糖代谢异常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

2018-01-09 07:57徐彤于善良栾霞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7年8期
关键词:患病率空腹调节

徐彤,于善良,栾霞

山东省青岛疗养院,山东青岛 266071

糖代谢异常(高血糖)包括糖尿病前期与糖尿病(DM)。糖尿病前期即糖调节异常(IGR),是指所测的血糖值已超过正常参考值范围,但还未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也就是说正常人与糖尿病患者之间的中间状态[1]。空腹血糖调节受损(IFG)及糖耐量减低(IGT)统称为糖调节受损(IGR)[2]。目前对于中老年糖代谢异常的报道比较多见,但是关于中青年糖代谢异常的相关报道较少见。该文对自2014年3—12月到该院健康体检的20~59岁的中青年人群进行了糖代谢异常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为如何降低糖代谢异常的发病率提供相应的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2014年3—12月来该院健康体检的20~59岁中青年人员为研究对象,共7490名,其中男性3460名,女性4 030名。均为青岛市常住人口。

1.2 方法

1.2.1 问卷调查 由受过培训的护士专门对体检人员发放问卷,并指导正确填写。问卷内容包括年龄、性别、职业、受教育程度、饮食结构、运动、有无糖尿病家族史、有无糖尿病及与糖尿病相关的其他疾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等。共发放8 78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7 490份。

1.2.2 一般资料 包括血压及体重、身高的测量。血压按世界卫生组织(WHO)统一标准测量,血压计为欧姆龙电子血压计,测量前体检人员均安静休息5~10 min,测量坐位、右上臂肱动脉血压。使用电子体重计测量身高、体重,体重计自动得出体质量指数(BMI,kg/㎡)。血压计、体重计均已校验。

1.2.3 实验室检测 所有体检人员均于检测前1 d晚20:00后禁饮禁食,于次日晨7:30-8:30分抽取空腹血。检测项目有血糖、血脂,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对空腹血糖5.0~7.0 mmol/L者给予葡萄糖耐量试验,检测餐后2 h血糖。各项生化指标均采用同一生化仪(日本东芝2000)检测。

1.3 诊断依据

1.3.1 糖代谢异常 目前关于糖代谢异常的诊断标准有世界卫生组织(WHO)1999标准和美国糖尿病学会(ADA)2003年标准两种,该文采用的是WHO1999的糖尿病诊断标准[3],空腹血糖≧7.0 mmol/L或OGTT试验2 h血糖≧11.1 mmol/L或已确诊为糖尿病现应用降糖药物者诊为糖尿病;空腹血糖<7.0 mmol/L餐后2 h血糖7.8~11.1 mmol/L者为糖耐量减低 (IGT);空腹血糖6.1~7.0 mmol/L,且餐后2 h血糖<7.8 mmol/L为空腹血糖受损(IFG);IFG及IGT合并为糖调节受损。

1.3.2 高血压 该文采用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实用本)[4]关于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高血压≥140 mmHg和(或)≥90 mmHg。

1.3.3 高血脂 诊断标准为总胆固醇(TC)>6.24 mmol/L和(或)三酰甘油(TG)>1.925 mmol/L[5]。

1.3.4 体重指数 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数据汇总分析协作组建议的我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界限[6]为:正常为18.5~23.9 kg/㎡; 体重过低为<18.5 kg/㎡; 超重为24.0~27.9 kg/㎡;肥胖为≥28.0 kg/㎡。

1.4 统计方法

所有资料均应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n(%)]比较采用 χ2检验,P<0.05 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该调查发出和收回来的问卷,分别为8 780和7 490份,收回了85.3%。其中男性3 460名,女性4 030名。 年龄 20~59 岁,平均(39.56±7.85)岁。

2.2 糖尿病和糖调节受损的患病率

该次调查糖代谢异常的患病率为10.29%。其中诊断为糖尿病366例 (包括既往糖尿病和新诊断的糖尿病),患病率为4.89%,其中男性为6.85%,女性为3.20%,男性和女性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血糖受损和和糖耐量减低合并为糖调节受损统计,共405例,患病率为5.41%,其中男性7.31%,女性3.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糖尿病和糖调节受损与年龄、性别的关系

由表1中可以看出,糖尿病及糖调节受损的患病率年龄性别有关,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升高。其中诊断为糖尿病366例 (包括既往糖尿病和新诊断的糖尿病),患病率为4.89%,其中男性为6.85%,女性为3.20%,空腹血糖受损和和糖耐量减低合并为糖调节受损统计,共405例,患病率为5.41%,其中男性7.31%,女性3.77%。

表1 不同年龄、性别的糖尿病、糖调节受损患病率[n(%)]

2.4 正常血糖、糖尿病和糖调节受损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

由表2可以看出,糖尿病和糖调节受损同时伴有高血压者的患病率明显高于血糖正常者,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率也逐渐升高。

2.5 正常血糖、糖尿病和糖调节受损人群高血脂的患病率

由表3可以看出,糖代谢异常者同时伴有高血脂症者的发病率亦明显高于血糖正常者,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也逐渐升高。

表2 正常血糖、糖尿病和糖调节受损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n(%)]

表3 正常血糖、糖尿病和糖调节受损人群高血脂的患病率[n(%)]

2.6 正常血糖、糖代谢异常与体重的关系

由表4可以看出体重指数≥24.0 kg/㎡者的糖尿病、糖调节受损的患病率明显高于体重指数正常者。

表4 正常血糖、糖调节受损与体重的关系

3 讨论

糖尿病是全世界许多国家的常见病、多发病,其病死率已居肿瘤、心血管疾病之后的第三位[7],其发病人数正随着经济的发展,都市化生活的普及而逐年增高,发病年龄也出现了低龄化[8],中青年人群的发病率有明显的增加。而中青年人群在家面临着“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压力,在单位中又属于单位的中坚力量,尤其是男性,面对来自家庭、单位的双重压力,且多数处于应酬多,吸烟、饮酒、饮食不节制、缺乏运动,无暇顾及或者意识不到需要顾及健康的状态,更易发生糖尿病及糖代谢受损。糖尿病患病率受各种因素比如遗传、生活方式等的影响,城市与农村地区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间都存在很大差异。我国每年都有新增加的糖尿病患者,2007—2008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在我国部分地区开展的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20岁以上的人群中,糖尿病患病率为9.7%,糖尿病前期的比例为15.5%,糖尿病患者中仅有40%获得诊断。该次调查结果低于此水平,考虑与调查对象有关,该次调查一为常规体检人员,二是年龄界定在年龄为20~59岁的中青年人员。

3.1 糖代谢异常与年龄、性别有关

几乎所有的研究均提示,糖尿病的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明显上升的趋势,40岁以上糖尿病的患病率明显升高。该文结果亦显示糖代谢异常的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呈明显的增加趋势,其中20~29岁人员的患病率为2.86%,30~39岁人员的患病率为6.68%,40~49岁人员的患病率为10.41%,50~59岁人员的患病率为20.89%。随年龄增长而糖尿病患病率明显升高的原因可能是由于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功能减弱,导致血糖升高所致。这种增龄性变化与年长者肥胖比例增高、体力活动减少以及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等因素有关[9]。

该调查结果显示男性较女性糖代谢异常发生率高,可能与男性β细胞敏感性较女性低有直接关系,或男性生活方式较之女性更加不健康,更容易发生糖代谢异常。

3.2 糖代谢异常的高危因素

包括肥胖、高血压、高血脂肥胖、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有共同的发病基础,即胰岛素抵抗(IR)[10]。

3.2.1 高血压是糖代谢异常的高危因素 高血压病患者常伴有糖代谢紊乱,既往流行病学调查揭示,中国人负荷后高血糖的比例较高[11]。该调查亦提示高血压可以使糖代谢异常的患病率增高。这说明糖代谢异常及糖尿病患者,微循环结构发生了改变,组织缺血、间质增生、各种血压调节机制也必然不同程度的受损[12]。

3.2.2 高血脂亦是糖代谢异常的危险因素之一 血脂代谢紊乱是糖代谢异常者最常见的合并症状之一,血脂与糖尿病患病密切相关[13],主要是由IR和高血糖引起。与该文的调查结果糖代谢异常者的脂代谢患病率较血糖正常者明显升高一致。这与脂代谢紊乱引起胰岛β细胞功能紊乱,导致IR有关。

3.2.3 超重及肥胖对糖代谢异常的影响 在很多种族群体中体重指数(BMI)与2型DM的危险呈正相关。该文调查结果显示BMI越高,患糖尿病的可能性越大。几乎所有的横向研究与纵向研究均提示,肥胖、特别是腹型肥胖是2型DM的危险因素。

近年来,我国居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饮食结构、出行方式、体力活动、农村城市化、年龄老龄化等都与以往有了明显的不同。比如饮食结构人们更倾向于多食高脂肪、高糖和经过精加工的谷类食物,抛弃了过去“吃糠咽菜“的良好饮食习惯。据统计居民日常所需的能量有30%来自经过精细加工的大米。一项上海女性健康研究追踪显示,血糖负荷有74%从大米中获得;大米摄入越多,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就越高。实验证明用糙米(全谷物)替代精加工的大米,可使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和血压得到显著改善。随着城市化的出现、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农业机械化,日常生活也发生了改变,如以车代步、体力活动减少、劳动强度降低、精神压力增大等,这些都导致了人们不同程度的出现了肥胖、超重、甚至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疾病的发生。

由以上讨论可以看出,糖代谢异常的患病率与年龄、性别、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等因素关系密切,可以通过控制血压、降低血脂的水平、控制体重等措施起到预防及减少糖代谢异常的发生。

[1]温晓莉,么桂兰.唐山市文化路社区中老年居民糖代谢异常的现况研究[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3,21(1):53-55.

[2]姜文洲,王雪梅.脑梗死与糖代谢异常相关性研究[J].中国医药期刊,2013,48(7):54-56.

[3]中国Ⅱ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制订.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 年版[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2,20(1):1-37.

[4]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实用本)[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4,32(12):1060-1064.

[5]徐彤,栾霞,姜积军.知己健康管理对改善中青年高脂血症者不良生活方式的疗效观察[J].中国疗养医学,2011,20(5):417-419.

[6]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数据汇总分析协作组.我国成人体重指数和腰围对相关疾病危险因素异常的预测价值:适宜体重指数和腰围切点的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2,23(1):5-10.

[7]吴荣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辨证治疗[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21(10):98-98.

[8]张玉琼.中青年糖尿病病人心理性胰岛素抵抗调查分析[J].内蒙古医科大学报,2013,35(82):513-514.

[9]王璐,林玉娣,钱燕华,等.无锡市社区人群糖代谢异常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0,37(10):1801-1803.

[10]徐新娟,邓红心,珠勒皮亚,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糖代谢异常与动态血压变化151例分析[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9,32(2):122-124.

[11]任春霖,邱红,朱梅.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糖代谢异常与动态血压相关指标变化特征分析[J].心脏杂志,2013,25(2):213-216.

[12]刘继军,孙慧博,钟庆,等.青岛市2010年居民糖代谢异常的现状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3,40(6):1071-1072.

猜你喜欢
患病率空腹调节
方便调节的课桌
2020年安图县学生龋齿患病率分析
采血为何要空腹
空腹运动,瘦得更快?
2016年奔驰E260L主驾驶座椅不能调节
昆明市3~5岁儿童乳牙列错畸形患病率及相关因素
空腹喝水
可调节、可替换的takumi钢笔
428例门诊早泄就诊者中抑郁焦虑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老年高血压患者抑郁的患病率及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