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守健
日照市岚山区虎山卫生院,山东日照 276806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以关节炎症为主要表现的全身免疫性疾病[1],腕关节等小关节手累积的持续、对称性关节炎症为其主要临床表现,病理表现为软骨及骨破坏,最终可致关节形态改变及功能丧失,导致患者终身残疾[2]。该研究为探讨抗-CCP抗体与RF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价值,将2016年2月—2017年1月参与抗-CCP抗体与RF指标检测的人员的血清相关指标进行对比,现报道如下。
选取该院2016年2月—2017年1月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A组,另选取同期的非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B组,健康志愿者为C组,3组体检人员各30例,具体如下:A组: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范围在11~76岁,平均年龄为(44.36±5.74)岁。 B组:男性患者:女性患者=10:20,年龄范围在13~75岁,平均年龄为(45.13±5.61)岁。 C 组:男性:女性=12:18,年龄范围在 14~78岁,平均年龄为(46.69±5.58)岁。 3 组体检人员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所有体检者均于空腹状态下抽取静脉血,剂量为5 mL,予以3 000 r/min离心分离10 min,并于-20℃下的冰箱内进行保存,待检验[3]。采取全自动化分析仪,速率散射比浊法对其血清RF浓度进行检验,采取抗-CCP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试剂盒对其抗-CCP抗体浓度进行检验[4]。
观察并统计3组体检人员的血清中抗-CCP抗体及RF指标浓度及阳性率。血清RF浓度>20U/L则为阳性,血清中抗-CCP抗体浓度>15RU/ml则为阳性。
该文数据均经过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3组体检人员的血清中抗-CCP抗体及RF指标浓度为计量资料(±s)表示,t检验,其血清中抗-CCP抗体及RF指标阳性率为计数资料[n(%)]表示,χ2检验。当P小于0.05时,表示3组体检人员经检验后的各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A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血清-CCP抗体浓度为(21.55±10.63)RU/mL,血清中 RF 浓度为(58.02±22.35)U/mL,均较 B、C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对比3组体检人员的血清-CCP抗体及RF浓度(±s)
表1 对比3组体检人员的血清-CCP抗体及RF浓度(±s)
注:* 与B、C2组相比较(P<0.05)。
组别 血清中R F(U/m L) 血清中抗-C C P抗体(R U/m L)A 组(n=3 0)B 组(n=3 0)C 组(n=3 0)F P(5 8.0 2±2 2.3 5)*1 8.6 9±1 2.4 5 8.2 1±4.0 5 1 2.0 2 0.0 1(2 1.5 5±1 0.6 3)*9.2 2±3.7 1 3.4 5±1.6 0 1 1.5 4 0.0 1
A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血清中抗-CCP抗体、血清RF阳性率分别为66.67%及83.33%,均高于B、C2组(P<0.05),具体结果如表 2 所示。
表2 对比3组体检人员的血清-CCP抗体及RF阳性率[n(%)]
类风湿性关节炎主要以关节滑膜慢性炎性病变为主要临床症状[5],具有诊断难,发作反复等特征,在不得将该病完全根治的情况下,避免关节囊破坏,对关节功能最大限度的保护[6],以此提高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生活质量为其主要治疗目的,故把握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时期尤为重要,对此临床中应遵循早诊断、早治疗的原则。类风湿因子又称RF,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血清中发现,是以IgG变性的自身抗体,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关节液及血清中广泛存在,其IgM用于类风湿性相关疾病的检测,且50%以上的患者表现为RF阳性,但特异性较低。相关研究表明[7],类风湿性关节炎特异的抗中间丝相关蛋白抗体识别的表位的必需成分为胱氨酸残基,可与大鼠食管的上皮细胞角质层及人体的上皮细胞角质颗粒发生反应,且可与其特有的结构结合,故临床中将瓜氨酸作为识别血清抗中间丝相关蛋白抗体的重要抗原决定簇。血清抗-CCP抗体浓度为自身抗体,亦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敏感的早期诊断指标,可对类风湿性关节炎进行鉴别,且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且较血清抗-CCP抗体阴性患者,其-CCP抗体阳性患者的骨破坏程度更大。
该文研究数据显示,A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血清-CCP抗体浓度、血清中RF浓度分别为 (21.55±10.63)RU/mL、(58.02±22.35)U/mL, 均高于 B、C2组,(P<0.05),且血清-CCP抗体及RF阳性率分别为66.67%及83.33%,均较B、C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了通过血清抗-CCP抗体及RF联合诊断,可及时检出类风湿性关节炎,且敏感性更强。
综上所述,抗-CCP抗体与RF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价值显著,具有较高的阳性率,可为临床中类风湿关节炎的确诊提供有力依据。
[1]常岐,徐志刚.抗CCP联合RF检测对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应用价值[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6):271-271.
[2]黎晓绮,郭翼华.比较抗CCP抗体、AKA、RF和GPI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价值[J].中国卫生产业,2014,11(28):174-175.
[3]舒少为,蔡长争.自身抗体RF CCP AKA及RF—IgM联合检测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价值[J].浙江临床医学,2016,18(7):1325-1326.
[4]王婷.AKA、CCP、RA33、RF联合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诊断价值[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20):96-98.
[5]全碧波.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抗CCP抗体、RF、hs-CRP和ESP检测意义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6,8(27):91-92.
[6]卢海根,涂苏敏,皮颖.RF和抗CCP抗体定量检测在诊断类风湿关节炎中的临床作用[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5,33(4):476-477.
[7]宋月娟,哈小琴,冯强生等.血清CRP、Anti-CCP及RF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5,36(12):805-807.